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零碳园区创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根据《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低碳宁德 打造七大近零碳试点工程培育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探索零碳园区发展模式,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开发区零碳园区创建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统筹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巩固宁德“锂电核心、服务典范”两大支撑,坚持系统观念,锚定建设零碳园区为一个目标,以产业发展低碳化、能效管理标杆化、基础设施绿色化、零碳场景示范化、运营管理数智化五大实施路径为抓手,以零碳数字智慧中枢平台为支撑,着力构建“1+5”零碳园区建设体系,统筹园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布局,加快园区能源结构、产业、建筑、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与升级,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宁德市乃至福建省打造全球知名的产城融合零碳园区。
(二)总体目标
本方案以园区工业、建筑、公共交通三大领域为能耗和碳排放核算范围,以国家和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为依据,结合地方统计数据和园区各企业能耗数据,开展实施方案研究,科学设定园区降碳目标路径。以2023年为基准年。202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2247亿元,园区总电力消耗32.8亿kWh,总天然气消耗0.96亿m3,总能耗约51.9万吨标准煤,碳排放量约143.7万吨。以创建国家级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为目标导向,力争2024年实现园区全域碳达峰;2025年园区降碳率达到50%,助力宁德时代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0年园区降碳率达到80%;2035年园区降碳率达到100%,实现全域碳中和。
到2025年,园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单位工业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低于0.023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0.03吨/万元;完成新增光伏装机容量55MW,工业天然气替代率超过90%,建筑电气化率超过60%,清洁电力占比达到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0%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5家、绿色低碳供应链企业2家;打造近零碳工厂2家、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示范项目2个、零碳示范建筑4个,建成园区全域零碳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园区零碳智慧管理平台、双碳产学研平台、锂电新能源产业双碳协同创新中心等。
到2030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单位工业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低于0.0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0.02吨/万元;实现新增光伏装机总容量达到106MW,工业天然气替代率达到100%,清洁电力占比达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5%以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园区重点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清洁电力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均达到95%以上,基本建成高效、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达到碳中和目标,成为全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标杆。
图1 零碳园区构建实施框架图
图2 零碳园区重点工作任务实施路径
二、重点工作任务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产业发展低碳化
1.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强化战略导向,将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目标要求全面融入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等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强化支撑保障,全方位统筹园区“三生空间”发展,完善重点产业空间布局,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指标考核体系、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牵头单位:经发局、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分局,责任单位:建设局、商务局、城管分局、社会事务局)
2.深度优化产业结构。融入新质生产力理念,推动主导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充分发挥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科技国家领军企业的“磁吸效应”,招引绿色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集聚,强化低碳准入门槛。加快布局新赛道,组织实施绿色产业引入指导目录,聚焦智慧能源、新型储能、电动船舶、智能超充站等新能源细分领域产业,积极推进国网时代、时代电船、集新光储等企业达产达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的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商务局,责任单位:经发局)
3.全面推行绿色工业体系。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推广应用清洁高效制造工艺,推动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清洁生产国际领先水平。引导重点用能企业进一步提标改造,加大绿色技术应用改造力度,形成绿色能源、清洁生产、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一体化绿色工业体系,培育一批“绿色”“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支持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科技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能力共享、智慧化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单位GDP能耗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力争2025年创建2家以上“零碳”工厂、5家以上“绿色”工厂;2035年实现“零碳”园区,在生产制造领域率先实现碳中和。(牵头单位:经发局、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锂电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产业等重点行业,促进多种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提高工业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率,推进废旧电池等大宗工业固废高值化规模化利用。在保证锂电电池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宁德时代和宁德新能源科技推广生产原料无害化、减量化应用,进行源头替代。以新能源产业原材料铜、铝、电芯、NMP等原辅材料的循环使用为目标,通过技改和项目建设,实现90%以上固体废物循环回收再利用工业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到2030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格局基本形成。(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经发局,责任单位:商务局、城管分局、生态环境分局)
(二)能效管理标杆化
5.提升清洁电力占比。鼓励企业就近利用清洁能源,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利用厂房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积极探索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鼓励厂区建设智能微电网和虚拟电厂等项目。支持储能技术应用研究,鼓励宁德时代加快开展储能技术安全性、生命周期经济性、环境负荷等方面研究,引导新技术在园区示范应用。在电力消费环节,加强电力需求侧、电力负荷侧管理,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绿色电力比例,积极引导清洁电力(包括低碳电力及可再生电力)的广泛使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积极参与园区绿电交易模式,促进风电、核电等清洁电力及绿证在电力消纳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促进风电、核电等清洁电力在电力消纳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提升,推动绿证的交易和使用并适当予以奖补政策支持。到2030年清洁电力占比达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5%以上,2035年清洁电力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均达到95%以上。(牵头单位:经发局,责任单位:商务局、生态环境分局、国网宁德供电公司)
6.积极探索零碳集中供热。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利用生物质能,积极探索生物质、熔盐储能集中供热替代分散式天然气供热。力争2024年完成项目选址及论证工作,助力新能源龙头企业减少约20万吨碳排放量。(牵头单位:经发局、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分局、建设局)
7.深化建筑节能低碳示范。倡导绿色低碳设计和施工理念,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批零碳示范项目。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造方式,把节能降碳改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2025年,完成智能化停车楼、东侨实验小学、东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零碳园区、锂电应用及新材料产业园等低碳建筑示范项目4个以上,建筑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到2030年,实现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的总体能效在现有水平上提升10%。(牵头单位:建设局,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分局、市容市政服务中心、城建公司、国投公司)
8.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用能设备,加大“光伏+”、微电网、风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等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推进力度,大幅提高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到2025年,建筑电气化率超过60%。发挥工业领域单体建筑屋顶面积较大优势,推动工业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建设,自2024年起,新建工业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建设公共建筑和商办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到2025年末,区内公建及厂房等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MW。力争2030年,园区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商办屋顶光伏发电覆盖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建设局,责任单位:经发局、自然资源分局、国投公司)
(三)基础设施绿色化
9.构建以储能为中心的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在电力系统输配电、台区、负荷侧等位置安装储能系统,提升电网容量,缓解电网阻塞、调节新能源波动、支撑电力电量供需平衡,并参与电力市场调频、调峰、备用等服务。结合东侨实际,可因地制宜配置台区配储、光储直流耦合、负荷侧工商业配储。考虑结合电网负荷与新能源接入情况,针对负荷率高、末端电压低、光伏接入容量受限的台区配置储能设备。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平台实现区域内储能设备联动控制,实现区域级负荷侧可调节“能量湖”。(牵头单位:经发局,责任单位:国网宁德供电公司、商务局、城建公司)
10.推进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重点道路、区域路灯景观灯、公共厕所、污水收集管道及泵站等基础设施新建与改造,推进综合智慧灯杆建设,进一步降低园区能耗。充分发挥开发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和产品优势,大力推进“光储智能网联太阳能路灯”改造项目建设,新建路灯原则上利用本地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和产品进行设计建设。(牵头单位: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容市政服务中心、城建公司、国投公司)
11.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继续落实购车补贴、便利停车等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措施,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力推广节能新能源汽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工业货物运输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加快光储充站建设及换电模式创新,推动V2G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建设,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加快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动化改造,设置对蓝牌货车全天候禁止通行的绿色物流区,开展电动重卡研发及应用,在锂电新能源供应链集中的运输线路大力推广“电动重卡福宁干线示范运输”模式,持续推动交通运输工具和基础设施低碳化,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实现绿色物流。(牵头单位:经发局、商务局,责任单位:交通执法大队、城建公司)
12.促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将绿色低碳要求全面落实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推动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建设管理机制。规划城市森林、城市绿地、城市绿道和亲水空间布局,加快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开展园林绿化“百千万”工程,推进公园建设,大力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严控高耗能公共建筑建设,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杜绝大拆大建,加快推进社区绿色化建设,到2030年,90%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分局、建设局,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城管分局、市容市政服务中心、南岸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北岸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各社区)
13.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生态空间占用,稳定现有湿地、公园、土壤等固碳作用。深入实施碳汇及碳抵消,鼓励园区企业通过植树造林和购买高质量碳汇项目实现碳中和,巩固提升碳汇储备能力。探索碳汇“山海协作”储备机制,通过开发区主导,异地收储森林碳汇、海洋蓝碳,并优先用于锂电产业链的碳排放抵消,助力头部企业实现零碳工厂。(牵头单位:经发局、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分局、城管分局、商务局、国投公司)
(四)零碳场景示范化
14.创建近零碳社区。严控建设用地综合容积率,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布设共享自行车停放区域,加强社区与公共交通接驳建设,增强低碳出行便利度。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新建建筑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公共区域采用高效节能设备设施,推广使用新能源路灯,推进充电桩“统建统管”。合理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鼓励推广户用储能,推进建筑碳中和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完善社区给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利用、雨水收集设施,提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推行立体式绿化,提高社区绿化覆盖率。推行低碳物业管理和服务,建立社区能源、资源消费及碳排放统计管理制度,建设智慧化管理系统。设置绿色低碳宣传展示栏,倡导居民家庭科学选用节水器具。2025年完成1个近零碳社区试点,2035年完成5个近零碳社区试点。(牵头单位:南、北岸片区党群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局、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市容市政服务中心、各社区)
15.推动生态环境健康与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开展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促进管理模式低碳转型,推动生态环境健康与减污降碳协同创新。2025年,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健康建设提档升级,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2026年,实现生态环境健康管理试点阶段性目标,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感。探索节能减排减污降碳新路径,打造一流的锂电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储能产业技术应用的集成创新示范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区,到2030年,减污降碳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突破绿色壁垒,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大话语权。(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局、卫健中心、经发局、商务局、建设局)
加强水污染集中治理。加强宁德市西陂塘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升级改造,实行污染治理的专业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强化园区的环境综合管理,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等不同层次的环境治理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编制完成《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一园一策”整改方案》,按照“一园一策”整改方案有序推进园区“污水零直排”。(牵头单位:建设局、城建公司,责任单位:商务局、生态环境分局、国投公司)
16.打造“锂电小镇”零碳精品旅游路线。依托东侨产业优势,规划布局电动汽车、电动直升机、电动游船、钙钛矿光伏等设施点位,打造零碳观光工厂、零碳学校、零碳公园、零碳办公楼及无人电动车驾驶体验道、电动无人机、电动游船观光、新能源汽车赛道、锂电产业4D体验、会议培训、科普教育于一体“海陆空”全立体示范场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智碳旅游品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社会事务局,责任单位:市容市政服务中心、建设局、经发局、生态环境分局、城建公司、国投公司)
17.创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垃圾分类屋(亭)建设和督导员配备,争创全省垃圾分类工作示范区。完善“水滴分”互联网APP平台,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新模式。完善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进一步优化中转站和集散场布局,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加快培育一批高能级回收利用企业,建成管理高效、分类精细、资源化利用渠道通畅的回收利用体系。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碳普惠机制研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东侨经验。(牵头单位:城管分局,责任单位:市容市政服务中心、商务局、生态环境分局、南岸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北岸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各社区)
18.积极引导绿色低碳出行。提高全民节能低碳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建立碳积分激励机制,搭建碳普惠平台,鼓励居民参与,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开展人行道净化、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专项行动,完善城市慢行网络系统,设置慢步道、骑行道等多样化慢行通道。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加快配建公共交通系统的绿色能源设施。优化开发区城市道路网,完善主次干路、支路等级配置,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开发区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牵头单位:建设局,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分局,经发局、城管分局、交警二大队、市公交公司)
(五)运营管理数智化
19.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推进能源管理标准化,鼓励企业运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数智化手段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能效管理目标、节碳实施计划等,实施生产过程及设备状态的智能监控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推动传统产业供应链数字化重构,加快绿色低碳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促进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牵头单位:经发局,责任单位:各通信运营商)
20.构建智慧化碳监测与管理体系。探索并推动宁德市开展区域电力因子核算与公布,打造园区全域碳达峰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园区数字赋能,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双碳管理有序结合,建设集碳排放监测、碳达峰预测、碳足迹核算、碳资产管理等功能一体的减污降碳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工业、建筑、交通等碳达峰重点领域纳入平台管理。鼓励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市场化服务方式进行能源费用托管。推进能耗分项计量,依托现有监测平台,完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举措,加强建筑能源和资源消耗实时监测与统计,实现能源、污染物、碳排放数据智能协同管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度提升。(牵头单位:经发局,责任单位:国投公司、生态环境分局、商务局、统计站)
三、政策保障
(一)加大政策支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低碳发展写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扶持力度,落实并完善国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技术装备、绿色材料应用。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牵头单位:党办、管办、财政局、经发局,责任单位:商务局、生态环境分局)
(二)深化市场机制。积极参与全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做好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动锂电行业积极参与碳管理,推进能源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企业、产业流动聚集。发展市场化节能方式,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经发局,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三)完善财政金融支撑。强化资金统筹,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项目。加强投融资政策支持,加大对节能环保、绿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各部门要切实增加“双碳”建设的投入,要将“双碳”建设资金纳入公共预算支出管理,从财政上保证一定的资金。拓宽环保资金筹措渠道,增加环保的财政预算资金投入。鼓励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大型企业集团、银行等社会资本进入低碳环保产业,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的投资格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牵头单位:财政局(金融办),责任单位:经发局、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
(四)强化节能监督管理。完善节能监察工作机制,规范执法程序,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创新监察方式,提高监察效能,强化结果运用,实现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企业、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全覆盖,持续推动企业依法依规合理用能。依法开展落实强制性能耗能效标准、淘汰落后用能设备、执行阶梯电价等情况专项监察和督查,对违规企业依法依规处理。(牵头单位:经发局,责任单位:商务局)
(五)提升统计监测能力。健全锂电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产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建立生态系统的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森林、湿地、海洋、土壤等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协同企业建立国际沟通平台,推进锂电产业链碳排放核算方法学及系数的国际标准互认工作。(牵头单位:统计站,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经发局)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成立开发区零碳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在经发局设工作专班,承担组织、协调、督促、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日常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合作,明确责任分工、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推进落实各项重点工作,组织实施重点行动。加强工作指导,及时统筹调度各单位各部门零碳园区创建行动工作进展。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部门要把零碳园区创建行动工作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转化为践行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创建零碳园区为目标,以建设指标考核体系为标准,以推动项目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工作,严格落实碳达峰目标责任,压实工业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好本部门本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主动作为、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责任部门要认真对照中央、省、市文件,按照本方案指标考核体系(附件1)、重点工程项目清单(附件2)要求,细化计划有序推进零碳园区创建行动。
(三)深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活动,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宣传教育。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分阶段、多层次组织开展零碳园区创建和碳达峰碳中和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鼓励各部门融入新媒体方式开展主题性公众参与活动,鼓励企业组织碳减排相关公众开放日活动,引导建立绿色生产消费模式,为开发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附件:1.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零碳园区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表
2.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零碳园区创建重点工程项目清单
扫描以下二维码获取详细附件↓
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
跳转官网查看
你可能还喜欢
信息来源:中共宁德市委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作委员会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编排:周翔
一审:叶梓建 二审:黄玲玲 三审:谢晨艳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