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动态| 1、第二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2024年年会召开2、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文摘   2024-11-06 17:12   福建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传播动态
11.4-5

01

第二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2024年年会召开


10月19日,第二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2024年年会在重庆召开。会议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贾高建,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崔友平,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时龙,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琼参加会议。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邴正主持开幕式,崔友平、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张树德主持主论坛发言,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骆郁廷作大会总结,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秘书长熊亮华主持闭幕式。
  
与会学者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理论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研究”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会议由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重庆大学联合主办,《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共同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40余人参加会议。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5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2

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11月2日,“人工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时代的最新理论发现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HCDM)”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行,4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主持。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报水在致辞中表示,马克思主义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重要价值。通过探索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俞可平表示,信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构成了新的挑战。作为国际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HCDM,Historical-Critical Dictionary of Marxism)也同样应当关注并吸取人类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他呼吁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分享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倡导并促进马克思主义学者更加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先进的科技相结合,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水平。

柏林批判理论研究所研究员郝克·尼德曼代表HCDM主编、柏林自由大学荣休教授沃尔夫冈·豪格先生致辞,他表示新时代背景下,为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的交汇创造一个全球对话与理解的空间至关重要。他认为,此次会议凸显了合作与开放沟通的重要性,并认为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我们需要进行批判性审视,思考如何在维护尊严和促进人类进步的过程中驾驭技术的复杂性。

在主旨演讲环节,俞可平、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吴冠军、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等八位学者分别发言。柏林自由大学荣休教授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在线上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提出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既蕴含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潜力,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与挑战。他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德在环境保护和科技发展方面的合作。另外,他还表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的编撰寄予厚望,希望未来能与中方进一步合作。

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主办,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基地联合协办。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5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3

第八届“新媒体公共传播”学术年会举行


11月2日,第八届“新媒体公共传播”学术年会暨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建设国际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
  
郑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曦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发展情况和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并对新媒体公共传播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晓伟教授致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淑华介绍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发展情况,并对各位专家的支持表示感谢。
  
与会学者围绕新媒体公共传播和学科体系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学者们认为在新媒体条件下,公共传播实现了多人在场的传播效应,公共传播的价值必须重估。在目前条件下,媒体变革遇到制度性和结构性的制约因素,需要进行颠覆性创新,传统的共识理论已经失灵,尤其是在党报理论、大众传播理论方面,必须进行理论创新,保证在数字时代的理论供给。
  
与会学者认为,在新技术条件下,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模式都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传播路径,需要保持对人工智能的警惕,防范政治风险和人的加速异化。
  
研讨会共设置了十二个分论坛,学者们围绕公共传播的理论和范式创新、公共传播学科建设及公共传播教育、中国式现代化与媒介治理、乡村传播与多元公共传播范式、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与国际传播体系建构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据悉,“新媒体公共传播”学术年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成为国内外新闻传播学领域学者开展学术讨论、推动形成共识、聚合学术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
转载仅用于公益宣传,如出处有误或疑似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处理。


END


编辑/文慧芳

审核/刘君荣 黄雪敏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 关注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每本定价20元,全年定价240元

可随时破月征订,欢迎订阅!

联系电话

0591-87522929

投稿邮箱

dncbtougao@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74/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579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是立足海峡西岸、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杂志紧盯理论前沿,透析传播实践,热心服务读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