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在现实社会中,人情往往夹杂着矫饰,而世俗风气中充斥着虚伪。古往今来,虽说很多人追求友谊和社交,但其中的“真假”一直都是引发思考的话题。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这句话揭示了表面友善而内心别有用心的行为,是古人所不齿的。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伪装与权谋交织的现象愈发普遍,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性深处的复杂面。
首先,让我们从职场这个小型社会说起。职场中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员工都会在表面上与同事和领导保持良好关系,但其背后的动机却未必单纯。一个真实的例子在我很久以前上班的公司的两位高管,销售经理张三和市场总监李四。他们在公司会议上常常互相支持,甚至公开赞赏对方的专业能力。然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彼此内心其实暗藏竞争与敌意。张三担心李四的市场策略会削弱自己负责的销售区域,而李四则嫉妒张三的业绩过于出色,影响了自己的决策权和地位。两人在私人场合虽然表面友好,但心里都在筹划如何能在关键时刻削弱对方的优势。
这种微妙的职场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共赢”的合作,但实际上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在对方需要帮助时不吝伸出援手,只不过这些帮助背后都有着深思熟虑的算计。当公司准备推出一款新产品时,张三主动提供了关于市场预期的详细报告,而李四则在会后私下表示感激,称张三的分析为产品发布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李四在得到这份报告后,利用其中一些数据在公司高层面前夸大了自己的贡献,试图让管理层认为新产品成功的主要功劳在于市场部的精心策划。张三得知此事后,虽然面上保持冷静,继续与李四保持“友好”关系,但内心已在盘算如何在下一个项目中挽回自己的声誉。
这种“匿怨而友人”的现象并非职场所独有。在政治、商业,甚至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想想那些政治家在选举期间的辩论场面:他们在台上互相攻击、揭短,但一旦镜头转向幕后,却可以握手言欢、微笑合影。这种双面性的行为究其根本,是人性中的权谋与利益驱动在起作用。为了自身的利益,人们选择在公开场合维持和平,甚至不惜压抑内心的情绪,摆出虚假的友善姿态。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权力,或者在必要时从竞争者的善意中获利。
东汉末年的曹操素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闻名。他与刘备在早年曾有过一次短暂的合作。当时的曹操虽知刘备心怀大志,却不动声色地以礼相待,甚至在言辞上表现出对刘备的敬重。刘备一边感激曹操的“知遇之恩”,一边却暗中准备后路,随时应对曹操的突变。而曹操则在心中早已将刘备视为潜在威胁。两人一时维持着表面上的君子之交,实则是两位政治家在权谋角力中的暂时“盟友”。
这种伪装在人性中似乎有着天然的存在理由。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需要社交关系来建立合作和生存基础。然而,合作的过程中并非总是和谐无间,当利益冲突出现时,伪装成了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对某些人来说,维持表面和平是一种减少直接冲突的方式,它让人们有机会在幕后暗中积累力量,等待时机以期实现自己的目的。
我们不妨再将视角转向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假设一个朋友在社交圈里十分受欢迎,他总是能在大家需要安慰时提供帮助,在聚会时表现得热情且关心每个人的感受。但他心中清楚,这种社交投资的背后,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从这些关系中获利。当他需要某位朋友引荐工作机会时,他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并顺利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而对方虽然心里明白这种“友情”的真相,却仍旧接受了这份关系中的权谋成分,因为他自己也有未来可能需要这个朋友帮助的时刻。
由此可见,人性中的伪装与权谋似乎无可避免。孔子所提的“巧言、令色、足恭”之所以被视为可耻,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性中的虚假和伪善。这种行为在古代令人厌弃,但在现代却几乎成了生存的必修课。面对这样的现实,或许我们无法完全避免与这种伪装相处,但可以在心中保持清醒。认清表象与本质的差距,提醒自己在权谋的游戏中保持自我,不被盲目的“友好”迷惑,也不过度怀疑真正的善意。理解了这一点,也许我们能更好地 navigate 人际关系的复杂海洋,在伪装与真诚之间找到那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终于等到你了,拾贰每天都会更新解读一篇权术文章,防止失联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进行关注➕星标。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