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虹“双跨”平台赋能千行百业,掀起数字化变革的那些事

企业   2024-11-25 20:26   山西  


11月25日,《华夏时报》刊发《长虹“双跨”平台赋能千行百业,掀起波澜壮阔数字化变革》一文,对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报道,从长虹内部数字化变革、“生态资源池”、生产力变革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如何对内引领变革,对外赋能千行百业。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AI)、5G等前沿技术的疾速演进,工业互联网,这个让制造业变得更加高效与智能的中枢大脑,正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站”。

不仅是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在工业领域有着积淀深厚的制造业巨头们,也纷纷投身于工业互联网这一高精尖竞技场,并取得亮眼成绩。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动态评价结果”中,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简称“长虹双跨平台”)排名上升了11位,显示出强劲竞争力。


图:长虹新能源智造工厂


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企业的前进主旋律。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坚实桥梁,长虹双跨平台不仅在长虹控股集团内部完成了一系列数字化变革,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样本,更凭借其深厚的数字化底蕴与创新能力,在各行各业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数字化变革。



01

一场内部数字化变革


长虹控股集团内部正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

在长虹新能源的碱锰电池生产车间,其自主研发的高速生产线已实现全生产链条工艺设备的智能化协同控制,保障整线连续生产节拍达到750只/分钟,较2013年引进的先进生产线生产速度提升25%。

据长虹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高速生产线不仅实现了高端制造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也更高,从外观、结构、效率、自动化、精密程度等方面均可与全球一流碱电生产线媲美。2022年,长虹新能源高性能、绿色环保电池技术创新工程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 年,高性能碱锰电池及高速智能生产线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不只是生产线,长虹控股集团后端复杂多变的工厂业务流程也经历了深刻的数字化重塑。其中,依据“统一采购管理体系、统一供应资源管理、统一物料管理策略、统一IT系统工具”原则打造的智慧供应链平台正成为长虹内部数字化变革的生动实践。

以采购这个供应链的核心环节为例,不同业务的长虹员工现在只需轻点鼠标,在智慧供应链平台上发起采购请求,即可完成供应商选择、订单下达、合同签订等流程。这一转变不仅大幅提升了长虹控股集团的采购效率,更确保了物料供应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展望未来,长虹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还透露:“长虹将加速推进全球22个制造基地、65个制造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升级,覆盖电池、冰箱、空调、电视、核心部件等14个产品大类,涉及生产计划、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上千个应用场景。我们坚信,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长虹将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02

“生态资源池”背后


历经60余载,长虹控股集团已经成长为横跨多个领域、有着千亿体量的制造业巨擘。不只智能家电全球年出货量超3400万台(套),冰箱压缩机年出货量超7500万台,连续11年保持全球前列;长虹的碱性电池产销规模位居全球第四;在高速背板连接器、轨道交通电源系统、物联网模组等多个产业细分领域也居中国领先。

在数字化改造浪潮中,长虹双跨平台,就犹如长虹庞大身躯的中枢大脑,为整个集团的高效运转提供着坚实的支撑与驱动。

长虹双跨平台的诞生并非一朝一夕。2017年,长虹响应中央号召,启动了基于全流程数字化贯通的、数据驱动并行决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规划,并于2018年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和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2023年长虹双跨平台成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并打造了1个数实融合平台底座、3类“智改数转”解决方案、N个典型应用场景的“1+3+N”的服务模式,以解决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诸多难点痛点。


图: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


例如,针对核心部件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难以追溯定位、供应链上下游数据难以贯通共享等问题,长虹双跨平台就推出“云溯”工业APP,通过“端侧工艺+质量建模+数据隐私”等关键能力,实现“一物一码、一码到底、可信溯源”的数字质量管理。

“我们相当于是一个‘生态资源池’,我们在服务一个行业的时候,首先判断是什么类型,然后就可以从我们的‘生态资源池’中寻找经验,再结合行业本身特点做定制化的方案。”今年的科博会上,长虹控股集团的工作人员在介绍长虹双跨平台时这样说。

能建立起丰富的“生态资源池”,离不开长虹控股集团在科技电子领域多年的深厚积淀和技术积累。

据悉,长虹工业互联网遵循“顶层设计、科学管理、分工协作、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原则,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底座,通过“两地三中心”IDC机房、混合云管理系统,为公司“销、研、产、供、服”等业务系统提供服务。

目前长虹控股集团存储的数据规模达774TB,数据量年增长率约10%,能为企业经营、生产、销售等方面决策提供关键支撑。此外,长虹双跨平台构建数据治理平台,汇聚校验工业软件系统数据,形成全面准确、结构清晰且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高价值数据集,支撑工业人工智能场景落地。

此外,长虹控股集团还将在设备自动化改造、现场数据采集、5G专网、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智能化场景应用,推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运营质效大幅提升,为长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03

更深远的生产力变革


长虹控股集团的双跨平台不仅局限于集团内部运作,更致力于通过外部赋能,掀起一场广泛而深远的生产力变革浪潮。

据悉,截至目前,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已横向跨越家电、电子、机械、轻工等8大行业,纵向贯通研发、生产、销售等9大领域,形成面向制造执行、仓储物流、供应链协同等60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并成功为新希望、五粮液、中海油、泸州老窖、中国铜业、长安汽车等300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服务。

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大型集团企业、中小企业三类不同主体,长虹双跨平台打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改数转”解决方案。

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的协同化解决方案,着眼解决金融服务问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业务协同,充分解决融资难问题,既巩固了链主企业的优势地位,又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针对大型集团企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紧盯集团企业在数字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需求痛点,实现全流程贯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业务高效协同。

中小企业适用的轻量化解决方案,则针对中小企业“销研产供服”流程相对简洁、资源投入有限的特点,提供了灵活配置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和“小快轻准”云化解决方案,使得中小企业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就能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其中,长虹控股集团创新探索的“应收账款融资长虹模式”,已为产业链上下游2500多家中小企业,累计提供超过50亿元供应链融资等财资服务,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典型案例”。而通过建立工业数据空间,打通测试、生产、库存、应付账款、供应商资信等数据,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加强信息共享,向客户安全共享超135万台电视生产质量数据,赋能产业链协同创新。

此外,长虹控股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强长虹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育一批数据服务商、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通过设备上云、研发上云、供应链上云等云化模式,助力绵阳市中小企业实现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数字化转型。



长虹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长虹将持续发挥国家级“双跨”平台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与赋能成效,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培育能力,打造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广数字化研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精益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助力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更大力量。


END


来源:华夏时报

主编:张勤

审核:刘海中





微长虹
长虹控股集团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