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秀先生之劈拳 网络

文摘   2024-11-21 11:48   山西  

杨俊秀先生是尚云祥高足辛健侯的顶门弟子,曾在1947年的东北国术擂台赛上获得优胜,解放后曾一度沉寂民间, 1979年传统武术挖掘时,被沈阳市武协邀请“出山”传授形意拳。那时还没有“尚派”的说法,杨师教的就叫形意拳。

形意拳宗师郭云深、尚云祥把一生的修为通过“崩拳”形式表现出来,遂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盛名,杨师的功夫则集中体现在“劈拳”上,与人动手上去只是一下,一下就结束了。杨师讲他的老师辛健侯就是这样,戏称此为“大刀切白菜”

我是1982年起跟杨师学拳的,曾多次亲见杨师以“劈拳”赢人。一次,在杨先生家里,跤坛名宿夏英久先生与杨师切磋,被杨师一个“劈拳”打得从屋内撞门飞出,砸塌了院子里的煤坯棚子,数月之后还感胸口不适。夏先生的儿子夏正平是我的师兄,他并不回避此事。还有一次,八卦拳师索玉峰与杨师过手,索使拿手的“乌龙绞柱”没绞动杨师,却被杨师身子一晃用“劈拳转身”打出3米多远。后来杨师“代师收徒”,传艺给索玉峰、刘振宇、肖鹏杰三人。

杨师的劈拳分掌式和拳式两种,不称“鹰捉”,都叫“劈拳”。杨师讲:“不明其理难得其功”,要求我们在练劈拳时逐项体会要领,并由此领悟形意拳的道理。

劈拳的起手是三体式,定式也是三体式,三体式是静止的劈拳,内里要体会劈拳发力后“刹”住的感觉。杨先生要求:没事多站定式,长功夫。杨师的三体式是双重的架子,这种架子上功较快,宜于发力,此为辛健侯这支的特点。(不是前3后7)

我初学那阵子,管站三体式叫站别扭,因为从头到脚没有一个地方不别扭的。这个“别扭”一直持续了将近两年才不别扭了。别扭----顺。

回顾这一经历,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

一、别扭期,胸紧气浮,周身不得劲;

二、顺遂期,心气平和,“紧”和“浮”都消失了;

三、麻涨期,手脚发麻,脚像灌铅一样;

四、平衡期,麻涨消失,身体又恢复平和。

这时候就开始找劲,杨师会在我的指尖、掌心、前膝、后胯等处用掌拍、用手按,让我们体会争力

五、舒爽期,身体发热冒汗,周身清爽,到这个时候就越站越舒服,我每侧就可站一两个小时,身上劲力突增。

三体式的目的是把身体站“整”了,把力(能)量站出来。力量有了还得靠练劈拳发放出来,达到控制自如。劈拳是五拳之首,在起落钻翻的锻炼上最为见效。有的人力大,但却发不出来,这是劈拳打得少了,有的人劈拳打得很畅,力量却很散,那便是三体式站得不够,所以站三体式和打劈拳二者不可偏废。长年站三体式的人一动手就看出来,我的师兄杨明侠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劈拳从三体式开始,前手由小指到大指逐一卷曲,以腰身带动手臂拉回,这时前脚并不撤回,而是踏地助力,使重心后移,这样才增强手捋的劲力。杨师教拳在沈阳市灯光球场,常有摔跤运动员来玩,有体壮如牛者,竟被杨师一捋一个跟头。

捋后接着是起手一“钻”,前脚要直接踏上半步,脚尖外撇,在用法上这是一个暗腿。上手钻出要“小指翻天”,这时候不能只转手臂,要用腰身扭转使小指朝上,这样身上才裹住了,能裹得紧,才蓄得足。根节催。

额前顶”在“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劲从印堂发出,带动周身皆具前领之势。训练时杨师用手指抵住我的前额,让我体会前顶的感觉。与额前顶相对应的就是下颚内收。(头进则全身进)

杨师做到了练拳生活化,平时把拳中的要领总带在身上,下颚内收尤其明显人群中一眼就看出与众不同。

此外还有“舌上顶”,为什么要舌上顶?因为站桩到了后期,倘腰运化不好,则肾气不足,嗓子发干,舌上顶则生津下颚内收,才利于出津,脖一伸就不成了。能做到收下颚,就很容易齿扣。所谓“齿扣”,不是咬牙,而是搭上即可,嘴似闭非闭,似张非张。

后手的“落翻”与前手的“起钻”刚好相反,不是向前上,而是向前下,与后脚进步同时到位。这一“翻”的“气口”是呼气“吞一半吐一半”,要气落会阴“砸丹田”。一起一落,一钻一翻,丹田鼓荡,上下翻腾,周而复始,体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翻浪劲”。

杨师在演示时,小肚子上会出现一“球”,像水中漩涡一样来回滚动。有一次,我把肚子一鼓,问:“丹田气下来了么?”杨师说:“差远了,慢慢练吧。”猛练些日子后,我小腹丹田处突突直跳,以为这下练成了,跟杨师一说,杨师吓了一跳,赶紧不让我练了。停了一段,这个症状才消失。杨师说,刻意追求往往欲速不达,还很危险,要自然生成才好。

前手劈出肩要尽量前伸,后肩要扣回,身体成45 度,这时胸才圆,才抱得住。做到“圆胸”,也就做到了“拔背”。杨师演示时脊背的肉能提上去,看着很明显。与涵胸拔背同时的是沉肩坠肘,肩肘能垂下去,才能出暗劲。杨师肩膀不宽,而且还是溜,斜斜地下垂着,但腰很粗壮,整个身体呈“枣核型”。杨师说:练劈拳要练得形体改变、气质改变,要变得虎背熊腰,而不是狼腰乍背。

在沈阳,练尚派形意的其他人,如井胜文、辛延海诸先生,打劈拳(鹰捉)前手都是俯掌,杨师却是不俯不竖的斜 45 度角立掌,说这样更适合坠肘和发力。

掌要虎口撑圆,拇指尽力后张,第一指节再扣回来,五指如抓一球,要手似瓦楞,形同虎爪。杨师要求前手腕是直的,讲“指前顶”要有戳人之势前手用力多少,后手就用力多少,前后手要打出争力。杨师强调打劈拳要发力,不能光比划样子,要在发力中求整劲。训练时杨师喊“一”,我们就劈左拳。定住七、八分钟,耗;杨师喊“二”,我们换步劈右拳,一步一步沿着球场走。杨师就在人群中转悠,看到谁偷懒,谁姿势不对,就走过来用指头在你胳膊上敲一下,那感觉比藤条抽的还疼。杨师有时自己也练拳,他练得很慢很松,神气却很完足杨师讲站桩打拳都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

劈拳要“松腰坐胯”,腹能松,气能沉,腰才能松;周身松沉,体重通过两胯平衡地分布到两脚上,这时才是坐胯的状态。

初练时我不懂,就去问杨师,杨师说:“看,就是这样。”一边做示范一边做讲解。等杨师认为我的姿势合格时,我的体会是前腿顶膝,仿佛能把脚抬起,有一种足尖点地的感觉,这时两腿才平衡,才出现“坐胯”。

劈拳讲剪子股,所以裆是尖的,这一点不同于太极的开胯、圆裆。在行拳当中总是单腿过步,阴阳互换,“每见鸡形”加上裹翻才出现“龙折身”,所以“龙折身”也是动态的。

杨师有一套形意三十六手,专练五行拳的各种变法,其中劈拳有 6 个变法,每个变法杨师都指导我们操手。

劈拳劲分“长、短、刚、炸、柔”,杨师讲相互练习要打长劲,不打短劲,尤其不能打炸劲。因为炸劲是丹田一“炸”出来的抖绝力,如惊涛拍岸,极易伤人,杨师严禁我们操手时用。杨师在与人较技时也很少使炸劲,当时在灯光球场除了杨师的形意班,还有太极、通背等别的培训班,杨师空闲时候就经常过去转。我曾亲见杨师与人推手时两手搭扶在人身上,突然发力,人就飞出去了,这是长劲的运用。

杨师功力大得惊人,往那一站,前手可以吊人,没人能将他的前臂扛直,他“嗯”的一擤气,扛他胳膊的人却“扑通”一下就坐在地上了。赶上有人说:“ 杨老师您露一手。”杨师就哈哈乐着一扬胳膊,人不等他掌劈下来转身就跑,因为大家知道这老头的劈拳太厉害。

网络好文,推荐武友品炼。

山西常有心意六合拳
传播发扬传统武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