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级考上高级小学

文化   2024-12-04 00:0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958年秋,我在本村联合小学上一年级。刘洪泽老师负责一至四年级复式班。刚上学不久,全体学生搬到张家草场分班上课,说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当时七八岁的孩子晚上睡草铺,生活不能自理,尿被子不会晒,遭到家长强烈反对,学生纷纷辍学。这提高教学质量的试验失败,不得不搬回本村重办复式班。
1959年秋,我重新上了一年级。因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学生两年空档。复办的小学两间房,一间为刘洪泽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另一间是教室。当时,全村800多口人,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只有8个人。当时的教材比较简单,只有语文和算术。刘老师教完了一年级,布置下作业,再教二年级,依此类推。
1963年,四年级只有姚东良,三年级仅有我。语文只有生字,填空、组词、作文;算术比较简单,也就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我做完自己的作业,继续听刘老师给姚东良讲课,再学做姚东良的作业。
1963年夏,考试晋级开始,刘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杨秀武,你学习不亚于姚东良,我这次让你参加虎滩完小考试。”我说:“刘老师,我是三年级,姚东良是四年级,我还有一年才能考。”刘老师说:“我相信你能考上,如果考不上,再回来上四年级,我还教你。”我点头答应。
 刘老师带着我和姚东良去虎滩参加完小五年级考试,此外还有在张草完小辍学的高少和、杨俊华、刘顺和。结果我和姚东良被录取,高少和作为辅取生也被录取。
 我三年级越级考上高级小学,在村里引起很大反响。刘洪泽老师成为了最好的老师,受到全村的称赞,不少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当时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低,高小生就算是有文化的人,我越级考上高级小学,像范进中举受到人们的关注,走到街上一片称赞声,成为了小名人。
刘洪泽老师带着我和姚东良到虎滩完小报到,接待我们的老师听说我是杨秀武,说:“你就是三年级考上五年级的杨秀武?”然后对我一番称赞!后来才知道他是教导主任杨景亮。
 虎滩完小涉及16个自然村,我们五年级招来了18人。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大批学生辍学导致六年级没有学生。
当时的教材只有《语文》《数学》《常识》《自然》,学起来比较轻松。
语文老师王光玉是初中毕业考上的师范,在当时学历算高的,教学能力也强。他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我们写日记。我把每天遇到的人、事、体会都写进日记里。每周一篇作文课,布置完题目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批阅,选出好的宣读。我的作文常选作范文。
数学老师傅兆宣,教学认真。他要求我们必须预习,不懂的,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下课后先复习学过的,再做作业。
五年级接触了连环画,完成作业后阅读了《杨家将》《呼家将》《隋唐演义》等,并订阅了《中国少年报》。看后讲给小朋友们听,成为他们的崇拜对象。六年级接触到小说,最初阅读的是《烈火金钢》,后是《青春之歌》《平原作战》《平原之声》等。当时人们生活单调,晚上扒瞎话净说些妖魔鬼怪故事,如魔鬼换头术、光面人、起死还生等。小孩们想听,听后又害怕,晚上吓得不敢出门。在那个崇拜英雄和劳模的年代,为让单调的文化生活活跃起来,我从章回小说《烈火金钢》说起,中年人也加入听故事的行列。每当晚上吃完饭,人们约我讲故事。听完故事后,安排人把我送回家。
那时放学回家,放下书包,便牵着羊或猪,拿着镰刀和口袋下地。猪、羊啃草,我割草,为它们准备第二天的饲草。书包里放着小说,割完草就看小说,准备晚上讲给人们听。
经过两年完小学习,顺利毕业。这两年生活有所好转,全班十八人没有辍学。1965年秋,我们班的赵长秀、郭伟莲,周学良,李树林、李玉美、陈兆勇和我考入了利津二中,高少和作为辅取生也进了二中学习。至此高级小学生涯结束。
(摄影 张小蕊)
作者简介:杨秀武,利津县人,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林系果树专业,高级农艺师、国家园艺学会会员、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特聘研究员。东营市政协文史专员。获山东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曾参加《山东文化区域通览(东营卷)》撰写工作,有多篇作品在《大众日报》《东营文史资料》等报刊发表。



东营微文化:

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东营市首届“十佳正能量自媒体”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记录人间百味,传播正能量。

投稿要求:

写好自己的故事,写好身边人的故事,写好家乡的故事。体裁要求为散文,小说,随笔。散文2000字左右,小说5000字左右。拒绝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单纯抒情、议论的作品。稿件需原创首发公众号,严禁抄袭拼凑,文责自负。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交流学习:加微信18562013539,进东微群,交流阅读心得及写作方法。


东微编辑部:

顾   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   编:郝立霞

副主编:何跃文  郝立新

编   辑:晓   娣   娟  娟   茶醉   文姐




感谢您点“在看”分享此文~


东营微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送原创文学作品,传播正能量,促进以文会友。 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