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峡 新库区丨在扑面而来的幸福感中发现“质的飞跃”

企业   2024-11-04 19:54   北京  

10月17日下午5点,重庆云阳县月光草坪附近的一处江面上,一女子套着泳圈惬意地仰躺着,旁边一男子在奋力地劈波斩浪。虽已入秋,但江水还不太凉。江水缓缓流淌,青山云雾缭绕,融入这样的“仙境”,是怎样的畅快!上岸后,这对40岁左右的夫妇告诉记者,只要有空,他们每天都会来“耍”。两张乐呵呵的脸上,写着“幸福”两个字。


亲水,已经成为这座县城中市民的日常。“三峡移民迁建和后续规划给云阳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基础、城乡面貌、群众幸福指数质的飞跃。”云阳县水利局局长周道吉深有感触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今年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10月17日和18日,记者随水利部“新三峡 新库区”主题采访活动走访了重庆云阳县和万州区两地,发现通过三峡后续工作的展开,“质的飞跃”体现在城乡各个角落,扑面而来的幸福感则成为新库区群众最常见的表情。


安顿下来



云阳县的滨江公园里,造有一处名为云江叙事的微缩景观,还原了在三峡工程建设中被淹没的老县城的模样。思念故土的移民会在这里驻足俯首,对着他们曾经住过的房子、办公的大楼重温过往。而一抬头,又会看到不远处一排伫立的高楼,那是他们的当下。过去与现在同框,令人心生感慨。

“我们在整个县城以及具体每个景观的规划上,是用心的。”周道吉说。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云阳是移民大县。三峡水库淹没县境面积123.58平方公里,淹没县城1座、集镇23个,综合实物淹没指标占库区的1/8。该县累计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6.5万人,其中4万多人集中外迁安置成为三峡库区之最。

▲ 名为云江叙事的微缩景观,还原了在三峡工程建设中被淹没的云阳老县城的模样  本文摄影:工人日报记者蒋菡

异地搬迁的云阳新县城与老县城相距32公里。“在完成了紧张的县城移民迁建任务后,我们在城市运行管理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周道吉说,库岸不稳,蓄退水容易引起塌岸等安全隐患;生态不佳,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还有垃圾入江;城市功能不全,缺少应急避难场所和停车位等服务设施,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则成为当地百姓的一大遗憾。

2011年以来,云阳县紧扣“安稳发展、生态环保、防灾治灾”三大目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累计实施三峡后续项目555个,实现了基础设施大完善、生态环境大改善、公共服务大改观和地灾防治大提升。

在生态环保方面,他们在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同时,注重融入地域文化,建成沿县城滨江岸线33公里的环湖绿道,不仅解决了城镇库周安全、水土流失和消落区脏乱差等问题,还为市民提供了公共休闲空间和应急避难场所,实现云阳人民“一天、一年、一生”的公园愿景。

42岁的钟燕20多年前随父母移民搬迁来到新县城,谈及这里的变化,她笑意盈盈:“刚来的时候路面坑坑洼洼,出门走半小时才能坐上公交,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不但路修好了,还建了这么美的公园,非常宜居。”

在黄石镇经营服饰店的陈小芹告诉记者,她原来在外面打工,“9年前回来的时候,都找不到方向了,变化太大了,开车直接就能到家门口”。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她决定留下来,在家门口做生意。

陈小芹感受到的另一个变化是,原来家里老停水,自从新建了水厂,没再停过。记者在黄石水厂了解到,随着黄石镇快速发展以及周边农村居民对自来水的迫切期望,水厂供水规模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2021年,当地水利局和宏源公司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对水厂和管网进行提能升级,同步建设了智慧人饮设施。目前,全县已建成54座城乡水厂,覆盖66.8万人;建成160座村级水厂,覆盖农村18.2万人;建成2790座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覆盖农村22.4万人。


发展起来



10月18日,重庆万州区大周镇五土村,沿着滨江长廊一路走,一边是滔滔长江,一边是田地花草农家院,仿佛一脚踏入了世外桃源。

38号农庄就在长廊边,老板娘张世芳是三峡移民,她一头利索的短发。在安置方案中,张世芳选择了领取补助然后灵活就业。她先到外地打工干了几年,可家里有老人、孩子要照顾,终究想回到家乡。“有一年回来,看到公路上停了很多外来游玩的私家车,他们在抱怨这附近连个吃住的地方都没有,我就想我们家里有地,别人能开民宿,我为啥不能开一个?尤其是滨江长廊修好后,很适合发展民宿。”她告诉记者,生意还不错,一年能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还有了很多回头客。

万州区水利局三峡科科长傅开焮告诉记者,三峡工程搬迁移民涉及该镇两村一居4857人,其中外迁移民887人。“大周镇属移民大镇,为破解移民增收致富难题,镇政府确定以发展‘科教亲子’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示范镇为主要目标,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大周镇党委书记周建红介绍,多年来,在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项目的帮扶带动下,大周镇乡村旅游的软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乡村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移民群众和社会资本发展民宿、农家乐等50余家,年接待游客20万人以上,旅游业营业额达千万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边小镇蝶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重镇。
大周镇滨江长廊景观提升工程属2022年度水利部定点帮扶三峡后续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移民文化中心3000平方米,新建航空园、乐水园、陆战园3个儿童游乐园区,对滨江长廊进行整修及部分节点打造,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已全面完工。

▲ 滨江长廊边的“清水莲心艺术农庄”成了镇上的网红打卡地

滨江长廊边的“清水莲心艺术农庄”是镇上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可以体验陶艺、扎染、绘团扇、古法造纸,也可以在小院面江而坐喝茶畅聊。36岁的老板郦江渝是万州白羊镇人,原来在上海做艺术工作,2021年带妻子回来玩,遇到这样一个梦想中的小院,又了解到镇上在发展“科教亲子”乡村旅游,就留下来建了这个农庄。“在县城,营业额不容易做大,但我有个理想,把艺术带进乡村,让村里孩子也接触到艺术。”郦江渝说。


成效显著



在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长约1.5公里的狮子头危岩山面如削,其下方一排排混凝土承重立柱十分醒目。“这处危岩距铺垭村4组、5组等移民统建区159户人家只有500米左右,万一发生崩塌、滑坡等险情,将对移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万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蒋光强介绍。


安居方能乐业。利用三峡后续工作资金,万州区对狮子头危岩采取了危岩清除、危岩锚固、支撑嵌补等治理措施,布置了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安排专人日常巡查,有效控制了狮子头危岩风险,保障库区移民群众家园安全。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库区淹没面积之大,移民数量之多,均列世界之最。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移民的重点在重庆——重庆库区淹没涉及15个区县和主城七区,淹没实物指标比例占整个库区的84.33%,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1.96万人,占全库区移民的86.4%。
在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后,为了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持续发挥,更好更多地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规划总投资1238亿元,目前已安排资金1210亿元,实施项目7400余个,极大地促进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库区民生状况,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保障了库区地质安全和生态安全。
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规划实施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阶段性评估认为:三峡后续工作有力促进了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和地质安全,保障了三峡工程运行安全和持续发挥巨大综合效益。
首先,三峡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综合效益持续拓展。三峡工程在长江防洪体系中发挥了关键性骨干作用。20年来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66次,拦洪总量超过2088亿立方米,避免了数百万军民上大堤“严防死守”,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安澜环境。
其次,三峡移民安稳致富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扶持生态农业园46.8万亩,培育形成秭归脐橙、涪陵榨菜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21个,扶持一批重点景区建设;库区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5.9%,较全国高6.6个百分点。
第三,库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稳固。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2万吨,库区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重点片区林草覆盖面积增加4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保土保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岸线环境综合整治687公里,消落区生态功能不断改善。
此外,库区地质安全得到保障,长江中下游不利影响得到缓解。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有效解除了致灾隐患。实施地质灾害治理358处、塌岸防护69公里、高切坡治理161万平方米,完成避险搬迁9.18万人,自2003年以来,三峡库区未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 云阳县的月光草坪上,有三株枝繁叶茂的黄桷树

在云阳县的月光草坪上,有三株枝繁叶茂的黄桷树。这种能将根系扎进石缝,在石壁、堡坎和城墙上生长的树是重庆的市树,它坚韧的品格或许是被这方水土这方人喜爱的原因。2000年8月13日,徐继波就是抱着一株小小的黄桷树和600多名移民一道,在云阳港登船出发迁往上海,那是三峡工程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外迁。无论到哪里扎根,都可以越长越繁茂。

值总:陈晓英

编辑:高锦涛

美编:魏小默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三峡小微
中国三峡为您奉献清洁能源,邀您共建美好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