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已经成为这座县城中市民的日常。“三峡移民迁建和后续规划给云阳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基础、城乡面貌、群众幸福指数质的飞跃。”云阳县水利局局长周道吉深有感触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今年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10月17日和18日,记者随水利部“新三峡 新库区”主题采访活动走访了重庆云阳县和万州区两地,发现通过三峡后续工作的展开,“质的飞跃”体现在城乡各个角落,扑面而来的幸福感则成为新库区群众最常见的表情。
安顿下来
云阳县的滨江公园里,造有一处名为云江叙事的微缩景观,还原了在三峡工程建设中被淹没的老县城的模样。思念故土的移民会在这里驻足俯首,对着他们曾经住过的房子、办公的大楼重温过往。而一抬头,又会看到不远处一排伫立的高楼,那是他们的当下。过去与现在同框,令人心生感慨。
“我们在整个县城以及具体每个景观的规划上,是用心的。”周道吉说。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云阳是移民大县。三峡水库淹没县境面积123.58平方公里,淹没县城1座、集镇23个,综合实物淹没指标占库区的1/8。该县累计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6.5万人,其中4万多人集中外迁安置成为三峡库区之最。
异地搬迁的云阳新县城与老县城相距32公里。“在完成了紧张的县城移民迁建任务后,我们在城市运行管理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周道吉说,库岸不稳,蓄退水容易引起塌岸等安全隐患;生态不佳,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还有垃圾入江;城市功能不全,缺少应急避难场所和停车位等服务设施,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则成为当地百姓的一大遗憾。
2011年以来,云阳县紧扣“安稳发展、生态环保、防灾治灾”三大目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累计实施三峡后续项目555个,实现了基础设施大完善、生态环境大改善、公共服务大改观和地灾防治大提升。
在生态环保方面,他们在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同时,注重融入地域文化,建成沿县城滨江岸线33公里的环湖绿道,不仅解决了城镇库周安全、水土流失和消落区脏乱差等问题,还为市民提供了公共休闲空间和应急避难场所,实现云阳人民“一天、一年、一生”的公园愿景。
42岁的钟燕20多年前随父母移民搬迁来到新县城,谈及这里的变化,她笑意盈盈:“刚来的时候路面坑坑洼洼,出门走半小时才能坐上公交,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不但路修好了,还建了这么美的公园,非常宜居。”
在黄石镇经营服饰店的陈小芹告诉记者,她原来在外面打工,“9年前回来的时候,都找不到方向了,变化太大了,开车直接就能到家门口”。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她决定留下来,在家门口做生意。
发展起来
10月18日,重庆万州区大周镇五土村,沿着滨江长廊一路走,一边是滔滔长江,一边是田地花草农家院,仿佛一脚踏入了世外桃源。
38号农庄就在长廊边,老板娘张世芳是三峡移民,她一头利索的短发。在安置方案中,张世芳选择了领取补助然后灵活就业。她先到外地打工干了几年,可家里有老人、孩子要照顾,终究想回到家乡。“有一年回来,看到公路上停了很多外来游玩的私家车,他们在抱怨这附近连个吃住的地方都没有,我就想我们家里有地,别人能开民宿,我为啥不能开一个?尤其是滨江长廊修好后,很适合发展民宿。”她告诉记者,生意还不错,一年能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还有了很多回头客。
▲ 滨江长廊边的“清水莲心艺术农庄”成了镇上的网红打卡地
滨江长廊边的“清水莲心艺术农庄”是镇上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可以体验陶艺、扎染、绘团扇、古法造纸,也可以在小院面江而坐喝茶畅聊。36岁的老板郦江渝是万州白羊镇人,原来在上海做艺术工作,2021年带妻子回来玩,遇到这样一个梦想中的小院,又了解到镇上在发展“科教亲子”乡村旅游,就留下来建了这个农庄。“在县城,营业额不容易做大,但我有个理想,把艺术带进乡村,让村里孩子也接触到艺术。”郦江渝说。
成效显著
▲ 云阳县的月光草坪上,有三株枝繁叶茂的黄桷树
★
编辑:高锦涛
美编:魏小默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