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美联储就要开会了,市场早就知道美联储要降息。
问题是:25个基点还是50个基点?
上周的时候,大家没有这个疑问,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还在20%多,上上周这个概率就更低了。
然而上周五,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迅速上升,现在这个概率已经超过了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了。
1970年以来,经历了11次降息,实际上我们细分,要分成2大类:
预防式降息和衰退式降息。
而本次,大家关注的焦点,25bp还是50bp,25bp更像是预防式降息而50bp更像是衰退式降息。
后天揭开谜底的时候,这两个数字将决定我们的投资策略。
预防式降息,就是看到了一些经济不好的苗头,提前降息防止出现什么经济的问题。
衰退式降息,则是经济已经出现了很大问题,必须通过强力的降息措施给经济托底。
分析历史,必须要清楚美联储到底是因为什么降息(降息种类)
典型的比如1998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东南亚一片国家的货币大跌,香港市场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实际上,当年的美国经济基本面问题不是特别大,但出于预防的考虑,美联储还是2个月内降息了75个bp,后面发现亚洲很惨但美国也没啥问题,于是又扭头加息。再比如2019年,美联储从次贷危机之后就开始QE放水,到了2015年的时候感觉差不多要退出了。加到了2019年发现经济好像有点失速。那时候特朗普还在台上,就给美联储施压,让美联储降息。虽然美联储嘴上说独立决策,但后面还是在没有完成加息目标的情况下,扭头开始降息。对于预防式降息来说,因为不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所以资产价格波动并不是特别大。债市大概率利好——毕竟降息也不是经济出了问题,反正利率下来了,价格要涨。而对于股票来说,后面只要不持续恶化,很多短期避险的投资人还是会接回来的。●典型比如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裂,股市暴跌。由于资产价格下跌进而带动了经济迅速降温,美联储出手快速降息。●再比如2007年次贷危机,美联储迅速降息挽救因资产价格暴跌带来的经济萧条。从结果上看大家其实也能知道,这种衰退式降息属于“事后处理”,经济已经出现问题,降息开始时更多是给经济下滑踩个刹车,实际上经济还在下滑中。这个时候显然刚开始降息的时候,资产价格仍然惯性下跌,而“避险资产”表现会很好。●唯一表现不太一样的是2020年,因为疫情导致美股连续熔断。美联储策略不太一样,不像以前挤牙膏那样降息了,而是一把将利率干到底——各类资产价格触底之后迅速反弹。我的观点是,美国经济确实有很大问题,但美联储还是从降息25bp开始。美国经济,咱们说过不少次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数据差距很大、持续时间很长,制造业连续疲软而服务业高烧不退。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经济体,不可能说制造业和服务业脱节太多。只靠服务业,那是小国才能做到的,一个大国的制造业、商品疲软,不可能长期出现服务业火爆的局面。要解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距,无非就是制造业增速要上来、服务业增速要下去。服务业降温,那经济确实有问题;制造业快速反弹,没几个企业能顶着当下这么高融资成本快速复苏。我也认为美联储动手晚了,很多制造业的企业已经出现了供应不足的问题,哪怕是降息,生产也是无法迅速回来的。至于美联储为什么要25bp,我想还是预期引导问题。在现在,明面上的经济数据还没出现衰退,要是从50bp起步,那市场怎么想??市场里的投资人其实都知道现在美国经济至少是情况不明,如果美联储率先发出衰退的信号,那一定有很多人“夺门而出”。再有就是美国总统大选马上就来了,如果降息50bp造成比较大的市场动荡,那最后谁上台,锅都是美联储的。为了不给新总统留把柄,这次最好的选择也是降息25个bp。到美联储下一次议息会议的时候,美国新总统都来了,那操作空间就舒服多了。如果第一次降息后没出什么大问题,按部就班看着数据执行降息就好,如果第一次降息之后出了大问题,就敢于加码降息了。从投资操作角度上说,美联储降息25bp,那其实现在什么都不需要做,坚持美国短期国债为主的持仓就可以了。我之前推荐抄巴菲特作业(大量持有短期美国国债,降低股票持仓),就是觉得未来这几个月很多数据、市场的走向挺难预测的。25个bp在前面这几周,还是板上钉钉,忽然之间降息50个bp的概率就上来了。如果是这样,类似现金资产的短债,确实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