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
扬
传统文化
衣服冠履 第一
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一本全新的教材,就是手头的这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童蒙须知·小学·朱子治家格言》。
这本书其实属于国学启蒙教材,古时候教育小孩子用的。但是由于我们昨天在学《论语》的时候提到的「现代教育的缺失」,有很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没讲,所以即便我们现在成了大人,甚至有的师兄都五六十岁了,我们还是要补课来学习。因为如果不了解的话,在家我们可能就是一个邋里邋遢的人,出门在外什么规矩都不懂,遭人耻笑;如果出了国,国外的友人也会把中国人的素质看得很低,所以补课相当地重要。
首先,这本教材大家先翻开到前言部分。「前言」,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启蒙」?
「启蒙」就是开导蒙昧,启发一个人明白事理。那么,启蒙教育其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从春秋的时候开始,关于启蒙教育的著作就陆陆续续地在涌现了。
像春秋时期,有《管子》,还有我们正在学的《论语》;那么唐朝的时候有《蒙求》;宋朝的时候有《同蒙逊》;元朝的时候有《左氏蒙求》;清朝的时候有《文字蒙求》。这些都是对于小孩子的「言和行」(说话、做事)进行规范,然后帮助大家明白事理,懂得礼仪的启蒙教育读物。也就是说,启蒙教育规范的是我们的言和行,使得我们能共明事理、懂礼仪。刚好这一期带孩子来的家长特别多,这本教材特别实用,学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那么,提到蒙学教育的时候,尤其不能够绕开朱子,也就是朱熹,「熹」是光明的意思,这个字很好。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非常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其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还有一些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然后从小孩子就开始培养他行事的浩然正气——启蒙教育非常重要。
我们再看前言的下一页,第二段。那么,我们首先学的是《童蒙须知》,就是小孩子必须都知道。那么我们这些大人,因为上小学的时候没学这些东西,我们也必须知道。《童蒙须知》是一部细致入微的、寓意深刻的书,它剖开生活实践的内里,为小孩子传授生活的礼节。 这本书主要分五个部分,从「衣服冠履」开始讲起(这个冠军的「冠」在这里读「guān」,代表帽子),怎么穿衣服、怎么戴帽子、怎么穿鞋子,从这里开始讲;然后讲「言语步趋」,怎么说话、怎么走路,非常基本;然后再讲怎么打扫卫生,「洒扫涓洁」;然后再讲怎么读书写文字;到最后还有一些细节的补充。内容非常全面,内涵很丰富,历史底蕴也很深厚,学的过程中我们就会一直赞叹,朱熹也是一代大德,他真的在绽放他的光明。他在教育我们、发掘我们本性的善和光明,并且让这种善和光明在我们的点点滴滴生活细节中都体现出来。
那么学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其实很实用,并不是因为距离现在挺久远的就不实用了,不是的。它非常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其实是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境界很宏阔,学养深厚,非常实用。那么这本书是教育小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一部好教材,可以说所有当家长的、当老师的,人手应该一本。那么,如果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那长大了就太省心、太省心了。
接下来,大家看目录。
《童蒙须知》这个小册子的目录,首先是朱熹他自己写了一个「序」,叫「原叙」(原来的序)。接下来就是五部分内容: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你看:「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还有一些补充的事项,叫「杂细事宜」。就等于说,一个大人初当父母,我该怎么做父母、怎么教育小孩子?就按照这个来,基本上遗漏就已经很少了。
然后再往下翻,我们翻到第三页。我们从「衣服冠履」开始看: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人之所以是人,首先要「身体端整」。我们想,人类文明是怎么开始的?在远古时期,最初的最初,远古人,如果按进化论的话,从猿变成人,最初的人是像猿猴一样不穿衣服,后来他们有了一些文明的意识之后,开始用草叶、树叶、树皮来遮挡隐私的部位,也是为了御寒;再发展、再发展,就有各式各样的衣服出现了,所以人类文明从穿衣服开始。
那么再看一个单个个体的人,刚出生的时候,没有穿着衣服来的,都是光秃秃地就出生了。然后我们看,根据这个孩子的性别,他是小男孩儿,我们给他穿上男孩子的衣服;是小女孩儿,就穿女孩儿的衣服——男女有别。所以文明其实从穿衣服开始,「怎么穿衣服」很重要。
所以朱熹就讲:「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文明从穿衣服开始,所以你说你是个人,首先你身体「端整」——就是说姿势端正、要直;再一个,你怎么戴帽子、怎么样围你的丝巾或者围巾,怎么穿衣服,怎么穿鞋袜,这些都要注意的。一直要让我们的衣着保持洁净整齐。 我们来念一下: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腰谓以绦或带束腰。脚谓鞋袜。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
然后朱熹说,其实古时候有些人教导我们,教导弟子,说男子(这是古时候的男子)有「三紧」:「头紧」、「腰紧」、「脚紧」。
「头紧」,因为古时候还没有受冠礼的这些未成年男子,他们是要把头发扎起来的;那么有一些受了冠礼之后,要戴帽子的,扎头要扎紧,不然你的头发要随意散落了。这不仅仅是男子,像我们平常有扎小辫子习惯的女士,希望扎头发尽量扎紧,防止它轻易地滑落,头发滑落显得不够庄重了。那么这是「头紧」;「腰紧」,就是扎腰带要紧,不要轻易掉裤子了。以前在老小院共修的时候,还真有一个男师兄,经行的时候总在提裤子。后来我妈找了一条带子给他当腰带,他就边走,走几步提提裤子,走几步提提裤子,这样就显得不够庄严了;「脚紧」,就是我们穿的袜子不要过松,鞋也要合脚,不然一走一趿拉,也显得不庄严,走路也不方便——这是三紧,注意细节。
然后说不要太「宽慢」,就是不要太宽松、散漫。宽慢的话,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你。你说一个人走过来了,假使他扎头发,然后头发落得这儿一绺那儿一绺,很凌乱。扎头发,如果头发总是滑落,显得不够庄严,是吧?这是一点。所以我们看正式场合,有一些官员,或者是企业的领导者,他参加很正式的场合,他会抹一些头发定型的物品,发胶、发蜡,让头发不要太凌乱;有一些明星也是的,这个还是很重要的。要端正、庄严,如果不端正、庄严,人家可能会轻贱我们,就是不够正视我们,在心里不够尊重我们。
然后再看下一段:
【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袵纽带,不可令有阙落。】
古人的衣服一般是那种像汉服一样的,那么我们现代人很多是纽扣式的衣服。穿衣服之后,我们对着镜子照一照,看看领子是不是翻在里面了,没露出来;或者扣子是不是有遗漏的,或者扣错的……这些其实是小细节,但是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印象。尤其你要是出席一些重要的场合,出门前一定仔细照照镜子,从上到下,甚至前面后面都照一照。
然后,还提到一个细节:
【饮食照管,勿令污坏;】
就是穿好衣服了,穿得干干净净的,那么在赴宴会的时候,无论喝酒、喝果汁,还是吃食物的时候,或者喝汤、喝粥的时候,你要仔细注意,尤其一些浅色的衣服,你要注意不要遗落一些菜汁、果汁在自己胸前衣服上。这不是很基本的嘛,是吧?有的人穿了一身白衣服,很干净,吃完饭,点了几个点儿,要是实在是在饮食方面不能照顾这样的细节,我们尽量穿深色的、耐脏的衣服,迸上点也不是那么明显。
然后说:
【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古时候,很多路都是泥巴路,一下雨都很泥泞,走路的时候该提起裤子、提起裙子的,要注意。不要一走路带了很多泥(脏点儿)回来,这些很基本,是吧?很方便我们教育小孩子,也可以提示我们大人。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会有疏漏、有疏忽。
再看下一段,这是第四页了。
【凡脱衣服,必齐整折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
那么,衣服脱下来之后,你可能有个别的衣服需要洗或者晾晒,那就不用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到箱子里了。但是如果需要长期放置的话,我们把衣服叠整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不要散乱地、随意地放。家里有晾衣架的,有时候出门的外套我们可能会晾一晾,好久不穿就挂到衣柜里面挂,起来或者叠起来,然后该放到什么地方要放到什么地方,要「易于寻取」,方便你再找到它。比如说:春夏秋冬的衣服,我们按季节分分类,夏天的在一块儿,冬天的在一块儿,好好地放好。「不致散失」,不要到找衣服的时候找不着,然后扒拉得到处很乱,其实很没有效率。
如果大人有很良好的、很有条理的生活习惯,你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对吧?如果家长邋里邋遢的,你再指望你孩子很有条理,帮你干活,挺困难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先做一个好榜样。
【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破绽则补缀之,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洁。】
「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穿衣服穿得久了,有的衣服穿时间长了就脏了,就要勤洗勤换;破了的,该补的就补,脱线的地方及时地补。古时候有很多穷苦人,可能穿的衣服上打满了补丁。然后朱熹讲「尽补缀无害」,你就尽管打补丁,没有关系,只要干净,人家就会尊重你——干净很重要。
其实干净、整洁也一直是本师的倡导,因为干净整洁会给外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他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你。哪怕我们穿得很朴素,也不是名牌,但是干净,给人的印象就好。
然后再下一段,讲的是洗脸。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
这个盥面,就是洗脸。洗脸的时候要注意,古人很讲究,用毛巾或者配巾(「巾帨」就是毛巾、配巾)遮护衣领。
像我们现代,可以翻起来,把衣领给翻进去,防止弄湿,洗脸的时候防止弄湿衣服;那么,该卷袖子的时候把袖子卷起来,这都非常基本,尽量不弄湿衣服。
【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著短便,爱护勿使损污。】
如果要去干活的时候,我们穿上干活时的工作服,是吧?穿得轻便一点,你总不能穿着浑身的大牌去干很脏的活吧,是吧?该换衣服的时候及时换,然后干活的时候也注意尽量地减少损污,不要干完活回来,你就变成小泥球儿了。这是尽量地时时刻刻保持整洁。
其实,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觉知力是很敏锐的。在我们注意这些生活细节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很警觉的,警觉的心本身就是清净的一个体现。因为你的心里要是藏着事儿,想这想那,你根本在意不到这些细节。
所以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里发生大灾大难了,或者亲人突然离去了,有的人可能蓬头垢面好几天,对吧?因为他的心被其他的念想占据了,他就无法在意这些生活细节了。他可能蓬头垢面好几天,邋里邋遢好几天,甚至很长时间,是吧?所以,在我们的心安静、清净的时候才会警觉,警觉的时候才会注意好这种种的细节。
【凡日中所着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
然后,朱熹还强调:白天穿的衣服,晚上其实可以更换一下。因为白天我们去各种场合,有可能坐公交、坐地铁,坐一些公用的交通工具,可能衣服也会有外面的细菌。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对吧?我们出门穿的衣服回家一定会换的,对吧?那么古人大户人家也比较讲究了。
像我们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基本上都有替换的衣服。那么出门穿的衣服,如果你感觉有点脏了,那回家可以换一下在家里穿的家居服,或者说洗过澡换上睡衣。这样的,该换就换,尽量不要穿着外面的衣服随意地躺到床上,是吧?有一些人有的习惯就是太随意了,外面可能都旅游好几天了,回家可能太累了,直接躺床上,澡都不洗,就这样就睡了。这个习惯其实不太好,也会影响孩子的。尽量我们讲究一点,讲究卫生,那洗得干干净净的,换好睡衣再上床,这样比较好。
古时候卫生条件差,再加上可能有一些穷人换洗衣服也少,有的时候一件衣服穿好久,就导致生了跳蚤和虱子,这跳蚤、虱子不仅咬人,它还咬衣服,所以就导致一些衣服都被咬坏了,那是古时候。但是,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经常家里都有换洗衣服,就勤换着点,注意卫生。
【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
这样的话,就「威仪可法」,你这个人就很庄重、庄严的,别人对你的印象就特别好。
【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
古时候有一位名人叫晏子,他一件狐皮大衣穿了三十年。虽然可能是他倡导简朴,不要浪费,所以一件大衣穿了三十年。但是也说明他爱惜,非常爱惜。我们吃的粮食、我们穿的衣服、我们用的物品,其实都是来之不易的,在每个细节中可能都有很多众生,他们辛苦地付出。
你要是追根溯源的话,比如说:我们用的这本教材,对吧?朱熹是编写者;然后从宋朝一直流传到现在,有一直抄写、一直抄写的人;可能印刷术出现之后,也有反复印刷的人;然后有出版社、有编辑者、有审核者、有印刷者;乃至我们在网上请这本教材,整个过程中,路上有快递人员在运输,对吧?放到小院,由助教发给大家。这一路上其实都是有众生的先导在里面。
要是想到这一点,我们对于我们所吃的、喝的,所用的一切都有感恩之心。一感恩,心就变柔软了。有时候多感恩,人的嗔心就消失了,人就会活在一个很喜乐的状态里边的。所以,该爱惜的一切我们要爱惜——「爱惜有道」。
【此最饬身之要,毋忽。】
那么最后一句话:「此最饬身之要」,就是整治身心之要,切勿轻忽,「毋忽」就是不要轻忽。
虽然今天讲的这些内容非常地基础和简单,但很实用。我们有的做父母的发现,教育孩子的时候,这个我都没提到,那个我都没做到,是吧?有个别师兄发现了,我们还是可以再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 那今天就学这一点,今天的内容主要是「衣服冠履」。
首先讲的就是穿衣服尽量穿得端整。而且拓展一下的话,就是我们按照不同的场合穿合适的衣服,别人拉你去赛场上踢球去了,你穿什么衣服,是吧?跑步、跑马拉松,你穿什么衣服?参加婚礼穿什么衣服?参加国际会议穿什么衣服?上课穿什么衣服?我们穿得体的衣服,要得体。
然后女师兄尽量不要穿过于紧身和暴露的衣服,除非你去与你的爱人约会,或者在家里私密的场合,其他场合尽量不穿过于暴露或者过于紧身的衣服;那么夏天如果衣领低,我们弯腰的时候适当地要进行遮挡,要在胸前进行遮挡,这些大家都是注意的,都是了解的;然后穿裙子的时候,尽量我们不穿过于短的裙子,是吧?然后开会,如果穿一些短裙,像西服套装裙,有的裙子也不是太长,但是坐姿就要注意了,两腿一定一直闭合,等等这些细节都要注意,这是女师兄;那么男师兄尽量也是衣着端整、干净——这是穿衣服。
然后我们的衣服脱下来,在宿舍还是在家里,该挂还是该晾晒,还是该洗,还是该叠,一定要有条理,勤洗勤换;还有洗脸的时候注意不要弄湿衣服;吃饭的时候不要弄脏衣服;平常对于我们所用的一切饮食、一切衣物、一切生活用品,我们尽量爱惜,不要浪费,要保持感恩之心。
今天就先学习到这里,与大家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