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扎实推进实践研究,切实提高科研能力,11月12日上午,市心小学进行浙江省2024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课程矩阵: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校本设计与实践》中期论证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俞晓东、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钟玲芳、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平才、钱江教育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邵亚华、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博士李东琴、新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硕果、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马东贤,学校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班子共同参加。新教育专家马东贤主持本次活动。
专家引领赋新能
专家组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评价,并结合自身的专业视角与丰富经验,提出富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宝贵建议。
▲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俞晓东
开展真正有价值的课题研究,首要任务是深度精准界定“跨学科主题学习”概念,明确研究方向与目标,精准把握研究的切入点,持续累积并深化研究成果,确保成果能切实地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从而有效促进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达成教育的终极目标。
▲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钟玲芳
应强化课题中的学科思维力度,细化主题层级,从学科深入至单元、课时,并重视学生成果的多元化展示,特别是思维产品。建议课题组成员继续深入研读课标、教材及教参,精准定位研究切入点,旨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廖平才
课题研讨是持续迭代升级的过程,聚焦热点难题,明确研究重难点与“四小一世界”的逻辑关联,锚定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强化其学科基础。学校需从育人角度出发,关注学生长远发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同时制定行事历,定期复盘,确保研究有序推进。
▲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博士 李东琴
整体课题架构设计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的设定,以及过程性阶段成果的数据搜集与保存,时刻检验是否有偏离原有目标,并做出对应的调整。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增值性评价,通过设计精准的前测与后测来确定评价增值的幅度。
▲钱江教育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邵亚华
此次专家团的问诊把脉为学校清晰了概念,明确了方向,也优化了方案,对市心小学努力构建的高质量、高水平、高起点合作办学的市心样态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赞扬为参与课题实践研究付出努力的全体教师,学校要继续用“1+1>2”合作的积极状态,通过课题引领的方式来推动课改,积极落实10%的课程矩阵,基于学科主导,明确素养导向,让跨学科主题学习真正落地。
▲萧山区市心小学书记、校长 章小燕
课题负责人章小燕校长作表态性发言,由衷感谢专家团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和专业引领。学校将把这次中期论证会作为新的出发点,秉承“以研究促进教学”的理念,明确研究目标,精准把握研究方向,积极调整研究策略,不遗余力地深化实践探索,矢志不渝地攀登教育科研的新高度。
课题汇报再梳理
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王玲珏副校长代表作中期汇报。自立项以来,学校将课题视为课程实施改革的引擎,明确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学什么”、“在哪里学”、“怎么学”为三大攻坚方向。规划实施“机制建立、主题架构、空间打造、学法变革”四大研究路径,并逐一展开深入探索。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更为学校的课程实施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引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深耕“研”途,共绘新程。
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后续,学校将持续推动课题研究迈向更深层次。
让科研之路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