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喵的本周复盘 | 创造,是生命的意义啊!

学术   2024-11-22 11:57   加拿大  


01

连续写了两周的复盘文,并在创作中找到了回归初心的快乐后,这周的复盘迟到了两天,我居然开始心脏打鼓,想着“我不会再也写不出来了吧”。但我又无比期待写复盘的这一天,好像要见初恋情人一样,知道这场邂逅会从我内心震荡出一些东西,一些能帮我看清自己的东西。

这就是创作的意义吧。

是的,本周复盘的主题是创造力

上一周的复盘里说,我将能量从人际关系中收束回来,要放在自己的创作上。其实这里还有更深的一层思考,就是我做个人品牌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呢?2023年我的人生主题大概是“商业”,我们注册了公司,试着让社群运营自动化,跟人共创设计产品,我甚至还去申了一个MBA(并没有被录取,大概是天意)。我那时还有一种虚幻的野心,连“小而美”这个词都看不上,想着做商业当然要尽量做大啊。(现在写出来都觉得好羞耻啊,觉得自己天真又可笑,掀桌!)

后来2024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终于找到商业规律,让我一个月赚了几十万,再比如说被网暴,然后又从网暴中走了出来,再比如说我意识到我有急于做事而忽略自己状态的模式,决心在商业上慢慢走,到最后我终于开始问自己那个灵魂问题,也是我一开始就应该想清楚的……我真的要做商业吗?商业意味着什么?

这一连串的拷问在我的潜意识里久久震荡,到现在我也不能确定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不过就像Mark Manson所说,人生是不可能有正确答案的,因为成长就是一个迭代掉错误答案的过程。我们只能尽力在每个当下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并寄希望于通过现实的反馈和自身情绪的变化,一点点修正这个答案,让它“少错一点”。

但我可以确认,也可以在这里放心讲述给你们的是,过去这一个月,当我把注意力从“商业”这个词上拿开(意味着我不再那么关注产品、发售、社群、用户),更多放到“创作”上时(意味着我关心我的作品,我在创作时的感受,我的灵感和我的表达能力),我能感觉这是一条更加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道路。


02

这周读了Elizabeth Gilbert的那本Big Magic,一本我觉得所有内容创作者、有志于成为艺术家的人,都需要反复背诵的“圣经”。它从心灵的层面回答了为什么要创作的问题。创作不是为了向世界证明我很牛x,不是为了传播福音拯救世界,不是为了流量太贵获客太难只能创始人下场做IP……创作是因为创作很快乐,是一个骨子里有着创作者基因的人,能在天下所有事里找到的最让她快乐的一件事,仅此而已。

也唯有如此,创作才能成为一件滋养生命而不是消耗生命的事。创作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内卷的流量、平台趋势的变化中,持续扎根生长,穿越周期,一切外在环境的变化,都不会撼动她底层的创作生命力。

这个星期在社群里开了一场个人商业模式的答疑专场,有一个小伙伴说,她写出第一条小红书爆款的时候,是她在创作上最快乐的时候。她就是在打磨她最喜欢的内容,纯粹而极致。但后来渴望复制爆款,也需要流量来支撑自己的个人商业,她要求自己每周都发三条,创作就开始变得痛苦了。

我说我也是这样。我过去10年的写作生涯里,最快乐的阶段反而是最初开始写作的2014年,也就是我20岁的那年。那时我花了一个暑假,一边在联邦法院做实习生,一边写了一万五千字来记录自己法学院第一年的学习过程。那时候连公众号都没有,我的文章发在了自己的人人网主页上,也不那么在乎会有多少人来看,因为我真的很享受创造它的过程。但后来有了一些读者,追求被更多人看到,也在意自己作品是否完美,有时会因为一篇文章的卡住或数据不佳而沮丧好几天,创作的确成为了一种痛苦。

(温哥华雨天的咖啡厅)

Big Magic是我从亚马逊下单的实体书,寄到了温哥华市中心的一家staples里。去取书那天下着小雨,YC正好要在staples里打印一些东西,我迫不及待拆开包裹开始读第一个故事,五分钟后就开始怔怔流下泪来。Elizabeth Gilbert是懂创作者的,也是懂得如何讲故事的。她将能量最强、最纯粹的一个故事放在了开头。

这是一个叫Jack Gilbert的美国诗人。196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后,一下子成为了整个时代追捧的诗人。他可以轻而易举成为一个文学明星。但他消失了,因为他觉得成名这件事“很无聊”。他去欧洲生活了20年,大部分时间住在希腊一座山上的牧羊人小屋里,思考着生命永恒的奥秘,看云卷云舒,再写写诗。20年后他又出版了一本诗集,再次成为整个美国文学界的焦点,但他又消失了10年。他就像那种稀缺品种的兰花,几十年才开一次。

Jack Gilbert是享受孤独的。创作本质上还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作品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自己心里有什么。这是多么大的智慧。这是我过去十年都未曾达到,甚至也一度完全不懂得的状态。

不得不承认,过去的10年,创作曾是我对抗孤独的一个手段。我渴望通过作品被更多人知道,因为我不想再重复童年时在学校无人问津的经历。当一个人内在有伤口未被疗愈时,所有的世俗生活都成了麻痹自己的止痛药。我以为变得更优秀、被更多人注意到、写出有传播度的文章,可以让我觉得自己是足够“值得”的。社交媒体上的爆款数据带来的快感,说到底,跟缺爱的人们用酒精和du品来麻痹自己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中过这个毒,戒过这个毒,如今试着再次捡起创作,却只为创作。


03

这周,我花了将近20个小时的时间,将我这10年在互联网上创作文字的人生故事,梳理成了一场公开课。自从上一次冥想公开课,我找到了一种“做outline”的讲述形式之后,我好像找到了我跟“讲课”之间全新的关系——像我在法学院读书时一样,准备逻辑清晰、架构完整的大纲,搭配详实的细节和案例,将一个话题击穿、讲透

用我真实的生命,去讲述一些有关爱和智慧的更宏观的道理。

通过这场公开课,我想给每个普通人讲一讲,如何通过创作的道路来疗愈自身,并获得自我成长,和社会影响力的道路。

这10年,我写了能有上百万字,出版了一本书,用文字讲述过观点、故事、逻辑、道理、方法,有很多人看哭过,也有人看完了想与我辩论。有人把我的文章转发给他们的父母,孩子,朋友。我收获了一些一直阅读我文字,后来加入我的社群,愿意在我的影响下,让自己生命获得成长的忠实读者。

(我的生命故事《不负热爱》,2020年出版的。最新签了一批签名版还有少量库存,可以直接在下图海报扫码下单

更重要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我不再怀疑自己人生的方向,而是找到了我愿意为之努力一辈子的事情。

对我来说,“创造”是摆脱无意义感、从内卷和优绩主义的滚筒洗衣机里逃出来,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一条道路。这是一个传统定义里“成功”的标准正在崩塌的时代,一个越努力越绝望的时代,也是许多人在努力爬到顶点后,不得不面对内心巨大的黑洞,怀疑人生意义的时代。

向外无门,只能向内求索。但求什么?求一个躺平避世吗?求一个平和安宁吗?在我看来,向内的道路,求的是一种「原生」的力量。不是为了优秀、合群、孝顺,不是为了达到社会标准上的精英和优秀,而是找到那条属于你的「创造之路」。不是被恐惧、欲望、竞争心、比较心驱动,而是被热爱、好奇、求知、探索、成长、疗愈、连接、奉献驱动的道路。

一条由「自我」出发,让自己重拾生命力和意义感,并顺便给世界创造价值的道路。

这条路我走了10年。

它不是一马平川的高速路,不是那种你可以开得很快,但风景乏味,越来越累的道路。

它更像是徒步者的朝圣之旅,从山脚出发,背着重重的行囊,穿越沼泽、湖泊、小溪,遇见一头鹿,几只飞鸟,和掠过天际的鹰。晴朗时太阳毒辣,阴雨时满腿泥泞。你有时热,有时冷,有时爬了一个大大的上坡要停下来歇一歇。你会有一个做为终点的山峰,皑皑的雪顶映出金黄色的光,但你知道终点不重要,这趟让你一路气喘吁吁,满手泥土的旅程本身,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你会踏上这个旅程,因为你不想继续坐在车里了,你想活着,真真切切的活着
即使会累,即使可能会崴脚,即使没有人愿意跟你一起走,即使你的父母劝你山里很危险,你也想去走的道路。

因为你不想辜负这一次生命。


04

写完上面那一段,我把我自己感动到了耶。(哈哈哈哈哈)

这就是创作有趣的地方吧。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可以这样比喻——我过去走的那一条,做好学生、去名校、去大律所,规规矩矩服从安排,过上看似“优秀”、“稳定”的人生,是开车上高速
而我现在走的这一条路——辞职、卖房、旅居、坚持表达做个人品牌,被以前法律圈的同行嘲笑(甚至网暴),被父母(曾经)发疯一样地批评,身边几乎没啥人一起走的道路,相当于是拥抱大自然进山徒步

(这周在温哥华的一个嘉年华上“开大巴”)

想起我爸跟我“斗争”的那些年,他会抓耳挠腮地问我: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啊?为什么你不想要这样的人生?

早在我还没辞职的时候,我就已经认清恐惧驱动热爱驱动的分别了。

27岁时我写我的生命故事,那本书就叫《不负热爱》,那时我还在做律师,但也非常努力想找到自己的热爱,用热爱的方式度过一生。后来我不再谈论热爱这个词,是因为真正辞职开始做个人品牌后,我并不像我曾经想象的那样,一直处于激情澎湃、热情洋溢的状态中。事实上,我经历过的挫折、失败、沮丧、焦虑、痛苦,远大于我还在稳定职场高速路的时候。

毕竟这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一条绝对“少有人走的路”。但它也是一条,风景很美、很美的道路。就像爬山一样,它并不简单,肯定没有在车里坐着舒服,甚至走快了还会摔跤。不过,也像爬山一样,我知道再让我重活一次,我也会选择它。

我会想尽办法跳车往山里跑,即使我可能会摔断腿。

人没有办法欺骗自己是谁。心会告诉你答案。

这可能也是一种热爱吧,一种打死我,我也要去走的热爱

还是Mark Manson的一句名言。这世界上所有通往成功、伟大、卓越的道路,都必然伴随着艰辛和苦难。热爱和磨难往往是并存的。我们不可能只想着找到“热爱”之后,就可以顺利幸福地度过一生。反而当你选择了一条自己“热爱”的道路,你也选择了一条只属于你的苦难之路。但你会心甘情愿地吃苦。这是你为自己的生命量身定制的,一场伟大、无限的游戏。


05

这一套课程,从我的生命故事讲述开始,进阶到普通人如何通过「表达」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我准备了……两万字的文稿。对,两万字。

因为我想表达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甚至这些内容,这些融合了我真实生命与骨血的内容,我没有办法单单通过文字呈现。
我希望我的观众,不仅是在一个无聊的上午打开手机,像看八卦一样看过我的生命故事,看完有点震撼,但也嫌弃我写得有点长,看完后内心有被触动一秒,但又回归到波澜不惊的生活之中。

我需要注意力,需要百分之百的注意力。需要大家打开电脑,准备好茶水、咖啡,将目光放到我身上,做好准备将这两个小时的生命投注给我,给这个场域。然后,我们一起创造。请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对你的心说话,让我用能量穿透你的枷锁和防御,让我有机会,打开你人生的黑匣子,摇下车窗,看见阳光。

这是一次生命连接生命的机会,我会用我百分之百的真心和你对话,也希望你带着百分之百的敞开来与我连接。



06

很神奇的是,公开课我已经做过很多次了,但之前在宣传的时候,我并不敢这么讲话。
我每次都会试图给大家“论证”这场公开课的价值,比如你可以从这里听到我创业踩坑的故事,可以听到我的行动力方法论,可以和同频的伙伴连接之类的。我心有明珠,却总想给它包上一层又一层的塑料纸,假装它只是你路边随手可以买到的一颗糖。

大概是,准备这两万字文稿的一个星期,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吧。

我开始发现,“创作”未必意味着只能写长文。用写大纲的形式,梳理出我想向观众传递的、全部的能量与智慧,这样准备一场公开课,也是“创作”。这两万字写得我又哭又笑。我更加清楚看到自己走过的路,我的内耗、纠缠和痛苦,让我从那些曾经找不到方向的黑暗之中,提炼出了宝贵的生命价值。它也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的选择,我仿佛站在高原之上,沿着蜿蜒的草原小径,看到了飞舞的蝴蝶与清澈的彩虹。前方有未知的冒险,也有无限的宽广。

下周日上午10点,来听我的公开课,让我把高原上的风景,带给你吧。

¥19.9扫码入群,一起现场听故事!


.END.

还可以看:
丹喵的本周复盘 | 回归孤独,但努力去爱
10月复盘 | 平等心、勇气和成长的意义
我承认,我滑雪是因为恐惧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
我做了一场人际关系探索试验
一个智障父亲把女儿培养成人的故事
离开纽约这五个月
卖掉新泽西的房子去旅居,我自由了吗?
丹喵:三小时的播客访谈总结,关于故事、AI、思考、冥想和爱

爱予星球
宇宙很大,我们在这颗小小的星球上拥抱彼此,给予爱。带你走向内在探索之旅的成长型社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