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中添加违禁物质被立案调查”“白条业务虚假征信”“区域经理招聘女生做情人”……近段时间,一些涉企谣言甚嚣尘上,不少民营企业深受其扰,引发多方关注。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其中涉企谣言更有泛滥之势。梳理这些谣言,要么颠倒黑白,打着“科普”旗号,诋毁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要么无中生有,臆测企业经营状况,造谣企业“跑路”“破产”;要么捕风捉影,炒作离奇绯闻,编派企业家私生活……“编黑料”“带节奏”“泼脏水”,造谣者煞有介事,谣言有鼻子有眼,甚至有图有真相,实则移花接木、子虚乌有。
评价商家及企业是公众的权利,但绝不能信口开河,更不能恶意中伤。深扒上述造谣者,很多都带着鲜明目的。一些知名企业和企业家自带关注度,便有自媒体、MCN机构把其当作围猎目标,以泼污围攻博取关注和流量,以求涨粉、变现。也有人试图通过编造散布谣言讹取相关企业“封口费”,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成立专门公司,在多平台运营大量自媒体账号,发布、炒作、删帖“一条龙”作业。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境外“黑手”也始终处于诱导、制造和操纵舆情的第一线。如某些外媒臆造或传播一些故意抹黑、诋毁、唱衰国内民营企业的谣言信息,试图重创中国企业和品牌,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舆论环境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从相关案例来看,谣言很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破坏力不容小觑。有媒体曾报道,一知名自媒体造谣某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直接致使该产品一度被下架,直播被取消,大量客户退货。至于维权,网络谣言一茬接一茬,有的甚至是AI生成,成本极低、数量极大,再加上网络谣言案件的举证、立案、审理等流程较长,很多企业实在折腾不起。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一些似是而非的网络谣言、偏激恶毒的网络评论搞得公众晕头转向,即便最终胜诉,企业乃至企业家也会长期为错误标签所困扰。有的自媒体又屡屡拿这些假信息来佐证自己的“某些判断”,反复恶炒获利。如专家所言,“营商环境是一个360度的立体系统,包括法治、政务、产业、自然、社会、开放和舆论等多个子系统。”或明或暗的贬损污名,更可能加重企业思想上的包袱,最终给正常生产经营拉后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治理相关舆论环境同样重要。向违法者“亮剑”,就是为企业发展撑腰。从最高法严厉打击诋毁、贬损和丑化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等侵权行为,到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彰显出相关部门打击“带毒的流量生意”的坚定决心。而这一治理过程中,网络信息平台决不能缺位。治理不实信息,平台是第一道防线,是把关人也是责任人,必须摆正态度,一手深入清理存量涉企侵权信息,一手完善把关机制封禁屡屡造谣的账号。监管与惩治加码,网络平台才不会成为涉企谣言的温床。
谣言止于“治”,也止于“智”。网络信息芜杂,网友也要提高媒介素养,多些求证意识。不信谣,谣言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不传谣,谣言就没有四处流布的“翅膀”。还网络生态以清朗,还市场竞争以公平,才能帮助企业专心致志谋发展。
撰文: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