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的南京,侯丰帮你试过了!

时事   2025-01-25 11:33   江苏  

去过那么多城市,我还是喜欢南京
1月24日
@CCTV焦点访谈 最新一期
《奔跑的中国城市》聚焦南京
在南京这个城市
#腹有诗书原来就是字面意思#

把文房四宝吃进肚是什么体验?
侯丰帮你试过了,真能出口成章
快来看看怎么个事儿?

南京
自古有“天下文枢”之誉
2019年入选“世界文学之都”
一古一今 两张“名片”
这是南京的底蕴



南京,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江南名城。中国第一座文学馆、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皆坐落于此,因而南京成为了“天下文枢”。




博览六朝 一步千年

科技赋能 赓续文脉


以“文脉”为线索

来翻阅“南京”这一本厚厚的大书

金陵城在当代有不一样的风华



作为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诗品》《文心雕龙》《千字文》《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南京,《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传世之作都与南京密不可分。



一砖一瓦皆是历史,这里曾写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千古名篇,也是《红楼梦》《世说新语》《桃花扇》《儒林外史》《金粉世家》等名著的诞生之地、灵感来源,中国首个文学馆也在南京鸡笼山创立。



一字一句都有韵味,文学也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当前,南京正大力发展“文学之都”文化建设,增设新型阅读空间150多处,设立292家“图书漂流文化驿站”。




多样的互动体验 文创产品

文化之美 可触可感


创新活力:网络通信与安全


从刘宋时期的全国最高科研学术机构总明观遗址,到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清代撰写了《月食解》的算学家、天文学家王贞仪,南京科技自古就有硬实力。


翻开南京的当下,处处有新意:无人机飞手行业走热,普惠托育解决烦恼,这些新时代的万千气象,共同勾勒出一个面向未来的数字南京。



从中国第一所芯片大学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国内唯一以“图灵”命名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图灵研究院、民用雷达科研全国第一的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紫金山实验室……南京高科技产业散落全城,助推着南京的现代化进程。



紫金山实验室目前已在6G、确定性网络、内生安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并在东数西算、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应用。


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做强主体、建好平台、打通堵点,形成产业科技创新闭环,切实把南京科教人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


硬科技 软实力
这是南京的底气


金色航道:依水而生、因水而兴

南京

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

拥有6288.7平方千米长江流域面积

280千米长江岸线



一寸水深一寸金

12.5米深水航道

5万吨级以下海轮可直抵南京港

10万吨级海轮可乘潮而来

只此青绿 宜居宜业

这是南京的底色



在南京,古树名木、巍峨青山如同岁月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低语。据南京市第七次古树名木普查所揭示,南京拥有2215株历经百年风雨的古树,它们是这座城市的“绿古董”。



回归自然、尊重生命,红山森林动物园也是南京作为森林城市的一大亮点。携家带口出行的江豚、来自高黎贡山的小熊猫,同样是南京城的“居民”,这里的动物同享一片蓝天


历史余韵悠长,发展波澜壮阔

如果说人间烟火里

有金陵城的过去

那么蓝天梦想里

则藏着南京城的未来



一起走入古今韵味交织的南京

在六朝古都繁华里

感受现代化的南京画卷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南报网、央视新闻、@CCTV焦点访谈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董家训 孙中元 曹骄阳、@方方华华

编辑:朱皓

校对:郑媛媛

责编:朱凯

南京日报
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18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