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硕士教学/2009年浙江大学研究生通识课程《中国艺术通论》(二)

文摘   文化   2024-04-25 13:59   江西  




博硕士教学/2009年浙江大学研究生通识课程《中国艺术通论》(二)


《中国艺术通论》


第五讲  中国书法

——技艺道三昧

主讲:金晓明


图一 商代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32.2cm×19.8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一、导言:中国书法源远流长
1.起源:随汉字的形成而形成
2.早期存在形态:作为文字的记录性书写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早期楷书→行草书
 
二、技术还是艺术:写字与艺术表现的同一与分离
1.技术:书法的基础
技术的范畴:
笔法——执笔、运笔
墨法——浓、淡、破、积、泼、焦、宿
字法——结体
章法——通篇布局
技术的锤炼:与古为徒
2.技术的升华:有法→无法
3.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表现:风格、趣味、意境
4.技中含艺与艺中含技


图二  东晋 王珣《伯远帖》

25.1cm×17.2cm 故宫博物院藏


三、才与情:文人字与文人修养
1.文人字起始与发展中的两个典型
东晋:世家大族与王羲之
北宋:文人书法的崛起
2.文人修养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科举取士的条件:从唐代开始
才情之表现载体:琴棋书画/诗书画印


图三  东晋 王献之《鸭头丸帖》

26.1cm×26.9cm 上海博物馆藏







四、未来观:泛文化运动与精英艺术
1.悖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2.泛文化运动典范:中国传统文化中受众最为广泛的艺术
3.精英艺术:
门类造型艺术的探索与发展
传统古典式样的传承:
古典派书法
当代探索:
现代派书法:文化反思与视觉的扩张
学院派书法:以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为宗旨


图四  东汉《张迁碑》(局部)

270cm×115cm 山东泰安岱庙藏


第六讲  中国绘画

主讲:陈振濂


一、分类
(一)画种
岩画(地画、棺廓画)
壁画  《敦煌壁画》
卷轴画  黄筌《写生珍禽图》
(二)画类
[人物画]
鞍马  韩幹《牧马图》
走兽  韩滉《五牛图》
草虫  赵昌《写生蛱蝶图卷》
禽鸟  任伯年《燕子》团扇


图五  唐代 韩幹《牧马图》

27.5cm×34.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画]
楼阁  袁江《楼阁江山图》
金碧  宋徽宗《瑞鹤图》
青绿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浅绛  王原祁《山水》
水墨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图六  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轴》

101.9cm×5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画]
重彩  五代《呦鹿图》
没骨  宋《雪竹图》
写意
白描
(三)画式
[工笔画]
工笔重彩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工笔淡彩  孙位《高逸图》
白描勾线  武宗元《朝元仙杖图卷》
没骨  恽南田《花卉图册》


图七  清代 恽南田《花卉图册》(十开)之八

20.4cm×29.2cm 上海博物馆藏







[写意画]
兼工带写  华岩《花卉》
大写意  八大山人《八哥山石图》

二、历史
(四)从实用起步
纹饰(一) 陶器纹彩
纹饰(二) 青铜器饕餮纹
纹饰(三) 玉壁玉琮纹


图八  新石器时代 《舞蹈彩陶纹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五)走向观赏
[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
[壁画的兴起]  

魏晋墓室壁画、敦煌壁画

[卷轴画的出现]  横卷

展子虔《游春图》

顾恺之《洛神赋》卷(摹本)

(六)专业风范的确立:唐代卷轴画
[唐代卷轴画]  
人物画手卷: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
张萱《捣练图》
人物画立轴
(七)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与集大成:宋元明绘画
[山水画手卷]
董源《潇湘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山水画主轴]
郭熙《早春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李唐《万壑松风图》


图九  北宋 郭熙《早春图》

158.3cm×108.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画卷轴]
赵佶《听琴图》
崔白《双喜图》
[风俗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团扇院画]
马远《踏歌图》
梁楷《泼墨仙人图》
佚名《蜀葵图》团扇
[宋末绘画]
赵孟坚《水仙卷》
扬补之《四清图》
[元四家]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王蒙《青卞隐居图》
倪瓒《六君子图》
吴镇《渔父图》


图十  元代 倪瓒《六君子图》

61.9cm×33.3cm 上海博物馆藏







[元初大家]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柯九思《墨竹图》


图十一  元代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26cm×52cm 辽宁博物馆藏







[墨花墨禽]
[明四家]
沈周《庐山高图》
文征明《兰亭修禊图》
唐寅《王蜀宫妓图》
仇英《桃源仙境图》
[花鸟画]
徐渭《墨石榴图》
陈淳《墨花手卷》
[明代鉴藏风气大盛]
苏、湖的收藏家
(八)画风之拓展与异化:清代绘画
[主脉·清初四王]
王石谷
王原祁
[清初四僧]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八大山人《墨荷图》
[清代宫廷画]
皇族肖像画
郎世宁《百骏图》西洋画法介入


图十二  清代 佚名《乾隆皇帝朝服像》

271cm×142cm 故宫博物院藏







[金石画派]
黄易、奚冈
[扬州八怪]
金农《花卉蔬果图册》
罗聘《金冬心像》
黄慎《人物》
郑板桥《华峰三祝图》
(九)近代绘画的转型与时代变迁
[古典画派]
吴昌硕《墨梅图》
黄宾虹《黄山纪游》
齐白石《墨虾》
潘天寿《小龙湫下一角》
[中西结合画派]
林风眠《静物》
徐悲鸿《马》《愚公移山》

三、总结
(十)几个发展规律的把握
1.文化观——从专家画到文人画
(1)文人的介入
(2)书法的介入
(3)金石的介入
2.造型观——与写实的若即若离
(1)主观表现能力
(2)客观再现能力
(3)文化的解读视角
3.色彩观——墨分五色
(1)从重彩到水墨
(2)水墨的五彩观
(3)色彩的象征意义
4.技巧观——独立的线条
(1)从面到线
(2)从色彩到线
(3)附属的线条与独立的线条
(十一)文化的中国画
1.美术的中国画
2.文学的中国画
3.文化的中国画


图十三  近现代 徐悲鸿《愚公移山》

143cm×424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第七讲  艺术批评

乘物以游心——中国艺术批评经典观念解读

主讲:黄杰


引言:中国艺术批评思想之哲学渊源
一、中国艺术批评思想与中国本原哲学思想
1.中国本原哲学思想之天人合一
2.中国本原哲学思想之生生之为易(生生之为德)
3.中国本原哲学对于道的认识
二、儒家的思想
讲究“仁”、礼,艺术之政治社会性。
三、道家的思想
虽然老子非艺术,但是道家的庄子对中国艺术影响最为深远。
四、禅宗的思想
1.形神
形:形状。神:神彩、精神。形神并重。重神轻形。
2.气韵
气:元气,生气。韵:古作“均”,为调音之器。有“调和”意,可指音乐的和谐的律动等。(注:今人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释气韵生动》认为与音律无关。)
3.风骨
风:一种感发的力量。骨:线条或语言的一种质感。起源于气、论著、相术和人物品鉴。
4.意境与境界
经常可以互换,实际还是有一些不同。境界尚有较高层阶之意义。
意境:艺术作品所呈现之心与物、情与境、意与境之交融境界。最早为王昌龄提出。
境界:王国维提出的一种审美意境。强调真、不隔,有有我,有无我。
5.虚实
虚实,即有与无。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为中国艺术各门类所共同应用。
(1)哲学依据
(2)书画之虚实
(3)中国戏曲之虚实:舞台、动作、道具、情节等。
(4)文学之虚实
6.妙悟
又叫禅悟,为殊妙之觉悟,指本心清净、空灵清澈的精神境界。


图十四  北宋 赵佶《听琴图》

147.2cm x 51.3cm 故宫博物院藏


听课学生反馈信息:
一、葛婕,人文学院,20804104
《中国艺术通论》是从多角度宏观把握中国艺术史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探索。其在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开创性和建设性,使之成为不同于现有艺术史课程的新型课程。
其次在《中国艺术通论》课程的教学形式上,打破了长期以来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的惯例,每一门艺术都是由一位该领域的资深教授讲授。从整体上来说,这样的教学形式是非常新颖的。各位教师在讲解各自的艺术门类时,与其他艺术门类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不仅在宏观上提升了艺术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微观上也再现了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使学生从艺术走向文化,又从文化走进艺术。因此,这门课程又是具有创新性的。

二、郑建,光学工程,20930069
浙江大学开设的全校性研究生公共选修课《中国艺术通论》,整合了舞蹈、戏剧、绘画、艺术批评、书法、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采取集中时段、分工协作,邀请在各个专题艺术学科领域有相当造诣的专业教师各做一次专题讲座的课程形式,以深入浅出、自由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参加该课程的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听觉、视觉和思想的盛宴。

三、王越,人文学院,20804105
《中国艺术通论》是我接触到的一门全新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其“新”在于一门课程中内容涉及了多门艺术,并由各艺术专业的专家授课。内容丰富和质量保证是这门课的最大优势。作为公共艺术教育方向的研究生,该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经历。亲身感受了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中的创新和大胆尝试。这种“拼盘式”的课程设置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未来的公共艺术教育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全国知名的浙江大学,正在率先探索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这样的创新和实践是公共艺术教育目前最需要尝试的。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湖上问学》微信公众号、《颐问》号面向社会启动之【公告】:《开篇的话》
【湖上问学·颐问】第二谭:溯源:20年前讨论博士生教学的唯一一份学理文献
【湖上问学·颐问】(续)第二谭:溯源:20年前讨论博士生教学的唯一一份学理文献
【博士学位论文 2009答辩】①寿勤泽博士/论蜀学与文人画意识的兴起
【博士学位论文 2007答辩】②胡志平博士/清末民国海上书画家润例与生存状态研究
【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③谢圣明博士/传播学视野下《申报》与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1872-1937)

【2004年博士后出站报告】④顾平博士/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与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

【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⑤王友贵博士/清代北碑书学观研究

【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⑥韦渊博士/清代“唐楷”:帖学到碑学的桥梁
【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⑦乔志强博士/中国近代绘画社团研究
【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⑧贺文荣博士/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结构与形态研究

【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⑨黄映恺博士/20世纪书法美学的建构与反思

【2004年博士后出站报告】⑩张黔博士/中国山水画审美理想的演变:从“神品”到“逸品”

【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⑪沈玉博士/1912-1949年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史学

【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⑫段汉武博士/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叙述模式研究

【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⑬郑善珠博士/中韩高等书法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比较

【2008年博士后出站报告】⑭周斌博士/阮元书学思想研究

【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⑮李小汾博士/20世纪中国绘画史学中的“苏联模式”研究

【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⑯沈伟棠博士/面容与世变:鲁迅图像史研究(1918—1981)

【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⑰郑瑞博士/20世纪西方中国书法收藏、展览和研究

【2017年博士学位论文】⑱叶素博士/审美视野下的道教符箓研究——以明《道藏》为中心

【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⑲林如博士/近百年中国古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之转型研究

【2017年博士学位论文】⑳元国霞博士/民国中期(1925—1937)京津地区章草书研究

【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21 李昡周博士/高丽水月观音图的画法研究——中国的影响与差异

【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22 刘含之博士/民国时期上海“谭敬家造”的书画作伪活动研究
【2022年博士学位论文】23 胡俊峰博士/印学文献研究中的“民国范式”(1912-1949)
【2019年博士学位论文】24 周敏珏博士/端方及其交游圈的金石鉴藏研究

【2022年博士学位论文】25 邓君浩博士/清代鉴藏家沈树镛藏石刻碑帖研究

【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26 张传维博士/民国以来鸟虫书篆刻复兴之研究
【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27 郑敏惠博士/古代书画审美范畴“气”的语义研究
【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28 朱艳萍博士/民国书法出版物研究

【2003年博士后出站报告】29 张建军博士/中国古代绘画的观念视野

【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30 史长虹博士/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立体解读
【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31 徐清博士/20世纪中国书学疑古考辨之研究
【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32 冯文华博士/小品画的世俗与典雅——宋代社会文化的双重交响
【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33 季琳琳博士/“技”与“艺”的转捩──20世纪中国高等书法艺术教育发展状态研究
【2022年学术专著】张建军博士/中国古代山水画理论史
【2022年学术专著】寿勤泽博士/画中乾坤:宋画宋韵与西子湖
【2016年学术专著】乔志强博士/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
【2014年学术专著】徐清博士/沙孟海学术研究
【2003年学术著作】陈振濂/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
【2023年学术专著】寿勤泽博士、高奋博士/画境探胜
国家级精品核心课程《西泠印社与江南士大夫文化》
2002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关于中国画笔墨问题论争的文本分析与讨论》
2007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书法学再研究——<书法学>修订、重撰基本框架与思路》之一
2007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书法学再研究——<书法学>修订、重撰基本框架与思路》之
2007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书法学再研究——<书法学>修订、重撰基本框架与思路》之三
2007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书法学再研究——<书法学>修订、重撰基本框架与思路》之四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一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三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四
【2023年博士学位论文】34 蔡思超博士/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官员群体的书画收藏研究——以同时期北京古书画展览调查为切入点

【2023年博士学位论文】35 张翼博士/从“日本影响”到“中国认知”——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研究(1881—1936)

个人论文选萃之一——徐清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五

个人论文选萃之二——乔志强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六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七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八
【博士教学/正在进行时·珍贵现场资料】浙江大学·中国美院博士课程教学近期现场实录
【博士教学/正在进行时·珍贵现场资料】浙江大学·中国美院博士课程教学近期现场实录(二)
【博士教学/正在进行时·珍贵现场资料】浙江大学·中国美院博士课程教学近期现场实录(三)
【博士教学/正在进行时·珍贵现场资料】浙江大学·中国美院博士课程教学近期现场实录(四)
个人论文选萃之三——寿勤泽
个人论文选萃之四——顾平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十
2006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教学和科研资料汇编《中国书画鉴定研究文萃》之一
2006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教学和科研资料汇编《中国书画鉴定研究文萃》之二
个人论文选萃之五——林如
2006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教学和科研资料汇编《中国书画鉴定研究文萃》之三
2006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教学和科研资料汇编《中国书画鉴定研究文萃》之四
个人论文选萃之六——胡志平
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课程《百年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之十一
个人论文选萃之七——贺文荣
博硕士教学/2009年浙江大学研究生通识课程《中国艺术通论》(一)



湖上·美育篇


清代 岁华集庆册(五开)之四

绢本设色 11×10.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编 辑 部】史长虹、张建军、寿勤泽、徐清、林如、冯文华、贺文荣、沈伟棠、 元国霞、周敏珏、刘含之
【本期责编】冯文华、元国霞
【本期审读】金晓明
【特约编辑】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编辑团队

湖上问学
书画篆刻史学研究、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