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为激荡科研思维、促进学术创新、培育信管青年科学家,2024年11月22日周五18:00,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人大信管讲堂·青年科学家一小时讲堂”系列讲座第八十二讲以线上ZOOM会议的形式顺利举行。
此次讲座主题为“工学结合与图书情报学学生的未来”,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王迪主持。讲座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工学结合的基本概念;二是实习及其涉及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三是Anita近期的相关研究成果。
首先,Anita讨论了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工学结合的概念,强调了这一实践模式在长期发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将课堂学习转化为实际工作经验方面的作用。她进一步指出,工作场所学习(Workplace Learning, WPL)作为工学结合的一种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发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中而非课堂内。Anita还解释了实习是最常见的工学结合形式,并明确了讨论的背景,表示当提到高等教育时,她所指的是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的定义,即包括学位层次及以上的教育。
接着,Anita从21世纪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入手,阐述了工学结合的重要作用。挑战主要包括3点:其一是学习路径的非线性,当前的学习路径不再是简单的“先学再工作”模式,学生需要在不同的阶段之间转换;其二是行业变化的快速性,导致大学所教授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可能存在时间滞后;其三是雇主的高期望,雇主期望毕业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和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Anita强调,工学结合(WIL)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学课程策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帮助他们将这些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WIL,学生能够实现两种重要的过渡,以应对上述挑战:一方面,从“预设的课堂教学”到“更自发的工作场所学习”;另一方面,从“几周的作业学习”到“几小时内完成实际任务”。
然后,Anita重点介绍了工学结合中最常出现的形式——实习。作为一个广受学术界和业界讨论的话题,实习主要存在3个讨论点。一是实习的时长与效果的关系:2019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实习的质量和真实性比时长更为重要,即短期实习若能提供实际岗位技能的学习,其效果优于长期重复低技术含量任务的实习。二是实习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在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CSU),实习前的准备被设定为一门独立的先修课程,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实习的要求,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环境中。三是疫情带来的模式创新:COVID-19推动了线上和混合模式的实习发展,扩大了选择范围,并促进了教育与行业间的合作。
Anita进一步阐述了学生、大学、实习单位主管和专业协会这四者在实习领域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学生是实践实习的主体,通过参与真实工作积累经验、提升技能,并建立职业网络。Anita提到,一些学生通过出色表现,不仅完成任务,还为实习单位带来实际价值,甚至被机构采纳和推广。大学在实习中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框架,同时与实习单位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适应未来职业需求。实习单位主管作为直接指导学生的关键人物,其作用多样化,既是教师,又是顾问、协调员和心理支持者。尽管增加了工作负担,主管通过培养新人为行业发展作出贡献。专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教育框架,确保课程和实习内容与行业需求接轨,必须定期更新并与大学和行业进行沟通。
最后,Anita从相关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主要结论4个方面对其研究进行了介绍。相关背景方面,澳大利亚记录和档案专业的学生群体以职业转换者和技能提升者为主,实习项目通常为2至3周的无薪实习,且有自我安排和大学安排两种形式。研究问题部分,关注四个利益相关者:学生、实习单位主管、大学和认证机构,探讨他们对实习项目的看法,以及在后疫情时期如何改进档案和记录管理的实习项目。研究方法部分,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了来自22名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经验,包括从事记录与档案学实习的学生、实习监督者、大学的实习协调员和认证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主要结论方面,四个利益相关者普遍对实习项目持积极态度;COVID-19疫情对实习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同时推动了灵活性和创新;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实习的期望各异,学生期望更多实践经验,而实习单位更关注学生的工作表现;学生的初期期望与实际学习成果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在不断变化的实习环境中。研究还强调,后疫情时期档案和记录管理的实习项目需要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撰稿:黄诗珺
排版:冯昊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