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多部门最新发声!

政务   2024-11-08 20:32   安徽  



11月8日下午,《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云,省委金融办副主任刘连刚,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孟忠,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查汉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史晓璇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符秀云 摄)



发布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云(符秀云 摄)



发布人:省委金融办副主任 刘连刚(符秀云 摄)



发布人: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 王孟忠(符秀云 摄)


发布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查汉斌(符秀云 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云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先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健全适应未来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实施。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行动方案》相关情况。


一、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包括6个部分,主要内容可以用“一个发展目标、七个工作重点、九项支持政策”来概括。


“一个发展目标”,即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未来技术策源地、未来场景应用地和未来产业集聚地。


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未来网络等7个重点领域和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N个兼顾发展领域,坚持动态调整、滚动培育,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完善“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培育链路,着力打造创新引领、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未来产业体系。上述领域既与国家对于未来产业的布局作了衔接,又充分考虑了安徽现有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努力,争取到2027年,未来产业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未来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形成未来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未来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


“七个工作重点”,即开展技术创新策源、企业梯次培育、场景应用拓展、产业先导集聚、机制改革赋能、要素汇聚支撑、生态营造优化七大行动。


一是技术创新策源行动。构建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策源体系。


二是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新星企业”,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服务。


三是场景应用拓展行动。系统谋划、挖掘开发示范应用场景,提升场景应用服务能力。


四是产业先导集聚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孵化平台,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先导区,引导未来产业合理布局。


五是机制改革赋能行动。依托科大硅谷链接全球未来产业创新资源,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六是要素汇聚支撑行动。推动资金、人才、数据、基础设施、标准等向未来产业汇聚。


七是生态营造优化行动。探索构建鼓励创新、弹性包容的监管模式,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九项支持政策”,即围绕未来产业技术、平台、项目、产品、应用、场景、先导区、耐心资本、金融服务等九个方面出台支持举措。


不同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前瞻技术依赖与成长不确定性特征,决定支持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生态培育、场景应用、开放合作等,这些在支持举措中都作了针对性安排。比如,在先导区建设方面,对纳入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名单的,结合筹建任务完成情况,省级将给予所在市最高1000万元奖补资金;在试验验证能力建设方面,支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按其固定资产投资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在应用场景建设方面,每年遴选一批省级标杆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应用解决方案,每个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引导国资国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推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等。近日,经省政府同意,我们还印发了《安徽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政策举措,对低空经济场景应用、商业卫星制造发射、深空探测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针对性支持。


二、特色亮点


《行动方案》主要有三大特色亮点,体现为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因地制宜。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我省产业发展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前瞻谋划我省未来产业布局领域和方向,并以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为抓手,引导各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原始创新型”“集聚衍生型”“赋能改造型”未来产业。


二是突出改革创新。适应未来产业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针对性创新工作举措。如,在科研组织模式方面,建立未来技术动态清单,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营销家”整合的项目挖掘与甄别机制。在成果转化方面,推动建设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加速前沿技术商业化进程。在场景应用方面,创新布局未来场景实验室、未来场景试验区,以场景开发开放助推未来技术和产品落地应用。在改革试验方面,推动科大硅谷与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等相互耦合赋能,实施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在未来产业培育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大硅谷”改革经验。


三是突出机制建设。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在健全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着重发力,提出建立统筹协调、“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投入增长、应用场景驱动、产业传播、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动态捕捉、咨询服务、监测评价、容错免责等10项推进机制,以长效机制建设保障未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协同联动,加快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着力构筑未来产业新优势、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为接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支柱产业,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重要支撑。


答记者问


安徽日报记者

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首批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名单。请您介绍一下首批先导区相关情况和下一步筹建工作打算?


张云

布局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是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发展改革委启动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工作,按程序遴选形成首批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名单,主要分布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相关承载区已经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如,拟筹建的合肥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拥有量子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量子企业,产业链企业实现营收近40亿元;合肥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汇聚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数据空间研究院、中科类脑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讯飞星火大模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芜湖低空经济省未来产业先导区,集聚了航空新材料、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通用航电、低空运营等企业近200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通航产业链。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组织筹建单位,推动先导区在技术、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集聚资源力量,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全省未来技术创新策源地、创新成果转化试验地、未来场景应用引领地、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地。


一是强化未来技术创新突破。支持先导区聚焦建设方向,完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遴选更新机制,开展跨领域、跨区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先行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加快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及成果落地转化。 


二是推动多元场景开发开放。支持先导区主动策划、开发开放未来技术和产品应用场景,率先建设未来场景实验室、未来场景试验区,加快产品化和商业化进程。


三是激发未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先导区建立健全招引工作机制,建立未来产业加速器,招引孵化一批标志性项目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用好政府资金、耐心资本、科创金融等投入方式,加大先导区内技术创新、试验验证、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支持力度,助推先导区筹建目标顺利实现,示范引领全省未来产业发展。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通用人工智能是安徽布局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之一,省科技厅去年印发实施了《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王孟忠

通用智能是《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部署“7+N”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之一,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前瞻部署、抢抓机遇,在全国较早印发通用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政策,实施智算平台加速等六大行动,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围绕算力数据等底层能力建设、研发攻关、场景应用和“双招双引”等出台8个方面15项举措,推动通用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底层能力取得突破。全省智能算力由去年4月838P跃升到今年9月超过1.4万P,建成国内首个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政务公文、档案志书等高质量公共数据实现“应开尽开”,省数据交易所人工智能专区挂牌运营,合肥入选国家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城市,合肥数据要素流通平台交易额破亿元。


二是大模型保持领先。讯飞星火大模型首批通过国家备案,最新发布讯飞星火4.0 Turbo七大能力全面超过GPT-4 Turbo,数学能力、代码能力超过GPT-4o,综合性能领跑全国。


三是场景应用先行先试。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全域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建设,会同地市和行业部门释放场景机会近300项,讯飞晓医、AI心理伙伴、“玄视”电力等垂域应用相继落地,在教育、医疗、工业、科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一批场景示范。


四是产业生态实现提升。通过“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目前全省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783家。人工智能主题基金规模超过180亿元,投资金额超过27亿元。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显示,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2023年排名全国第6位,其中产业未来潜力、企业成长潜力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未来产业行动方案任务分工,围绕大模型、大算力、大应用,以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建设为牵引,筑牢算力芯片、关键器件等产业基础,加快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强化“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引导地市、行业部门典型示范,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中国改革报记者

《行动方案》提出要打造标志性产品,请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支持企业打造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方面,有哪些设想和具体举措?


查汉斌

打造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的具体体现,在引领科技发展进步,催生培育新兴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打造工业精品矩阵。围绕我省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实施追求卓越品质打造工业精品矩阵行动,培育打造“省级新产品—首创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梯次矩阵。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应用,每年培育省级新产品1000个以上。聚焦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关键软件安全可控等,每年对标研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三首”产品300个以上。聚焦品质卓越、技术领先、性能优良、用户赞誉、效益良好,每年培育安徽工业精品100个以上。聚焦产业链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每年培育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30个左右,重点向未来产业布局。


二是强化标准领航。贯彻落实工信部等部委出台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发挥新产业标准推动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聚焦先进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围绕新型储能、具身智能、低空飞行器制造、生物制造、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发展方向和细分赛道,开展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标准研究,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支持。通过标准引领,培育一批标准化示范企业。


三是推动创新产品应用。以新产品、首创产品、标志性产品为重点,分专题征集遴选具有推广价值和带动作用的标杆示范场景,推动在政府治理、社会民生、产业升级等领域推广应用,以产品规模化迭代应用促进未来产业发展。建立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开设“工业新品秀”专栏,定期发布“安徽省标志性产品”“三首产品”“安徽工业精品”“安徽省新产品”“三品示范企业”名单,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平台,开展标志性产品展示推介,促进产需对接、产销联动,助力我省未来产业加快发展。


安徽经济报记者

未来产业对耐心资本需求尤为迫切。请问,金融资本在支持未来产业发展尤其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连刚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科技创新驱动的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着力构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大力培育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耐心资本。一是打造“基金丛林”,引基金来投。组建计划规模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来皖投资,覆盖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二是完善容错机制,让基金敢投。分档设立政府基金投资损失容忍率,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吸引各类资本在皖聚集。三是畅通退出渠道,促基金循环再投。推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成功获批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设立全省首只“S基金”;推动企业上市,全省境内上市公司181家,居全国第7位。


二、多措并举加大对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一是支持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发行全国首只未来产业债,重点投向未来显示、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三大未来产业。二是首创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推动银行由侧重短期信贷效益转向长期价值投资。9月末,全省106家金融机构加入“共同成长计划”,签约企业11118户,贷款余额1608亿元。三是创新实施“贷投批量联动”业务,推动银行以投行思维开展“贷款+外部直投”合作,累计为1514户科技企业提供566亿元组合资金支持。四是创新开展“技术流”信贷评价,推动银行从技术、成果、人才等多维度,以“看未来”视角审视企业融资。五是成立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全国首家区域中心,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资金超6700亿元。2021年以来,全省科技贷款余额连跨6个千亿台阶,今年9月末达到7273亿元、同比增长28.8%。


三、 构建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科技—产业—资本”循环生态。一是高标准建设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组织体系、机构保障、产品供给、政策支持等为一体的科创金融生态模式。二是培育耐心氛围,提高未来产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三是健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府性科技融资担保体系,设立省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四是构建“政府+企业+保险”风险管理共同体,对未来产业企业投保科技保险予以政策扶持。




来源 |  安徽发布

主办单位 |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发布重要信息

解读重大政策

提供政务服务

长按扫码可关注

在看请点这里~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发布政务信息、服务社会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