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在古代,重阳节很多人会选择去登高,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尤其在一个特殊日子里,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节登高之习俗历史悠久,通过登高人们可以锻炼身体、释放压力,提升心情,辟邪除气。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茱萸又名草决明,是一种香草,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茱萸具有抗菌、抗病毒、止呕镇痛等作用。重阳节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极为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除了佩戴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古人佩戴茱萸解除凶秽,以招吉祥,寄托心中思念。从古至今,百姓便用茱萸,以祈求美好生活、一家平安。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被赋予了孝亲敬老的内涵。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
2012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图片、文字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