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宗族
廖姓:一个显赫的大家族,有帝王之姓,在华夏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卓越的成绩。说起咱们老廖家,那也是人口众多,据统计,是全国的第58大姓,人口600多万。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廖姓人口由23万激增到600万,增长了26倍之多,廖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廖姓人口以广东、湖南、福建、江西、广西、湖北、河南、河北、四川、重庆、台湾、浙江、云南、海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居多,另外廖姓也是董姓的来源。
五华县廖氏 五华县廖姓,主要居住大都镇的泮田、栋梁坑、黄蜂寨、圹背、圣靠岭、古楼圹、小径、桥江镇的唐纯、绿水(九安寨、廖屋角)、桥江(泮田)、溜沙(竹园背),棉洋镇蕉坑,梅林镇的米埠、白泥坑、上礤、华光、琴口(圣官寨),长布镇的北洋、栋岭、栋新、源潭,双华镇的大岭下、田心、禾沙径、利圹径、冰圹,郭田镇的蕉洲,油田镇的再兴,中兴镇的龙洞,潭下镇的新田,转水镇的廖屋角,安流镇的三江,华城镇的五口圹(塔岗)等管理区或自然村中。全县廖姓有36800多人。五华县廖氏大多是兴宁始祖德源公的后裔。德源是梅州始祖仲远之曾孙。德源生敬斋。敬斋生9子即“九思”。华城五口圹廖姓是思聪的后裔,潭下新田廖姓也是思聪的后裔。郭田镇蕉洲廖姓则源自思明长子志诚。转水镇廖屋角廖姓是思敬后裔。棉洋镇蕉坑村廖姓于清道光年间,从郭田镇蕉州迁入。中兴镇龙洞廖姓系由大都迁居栋岭下观峰(10世)裔孙世科(12世)之后裔。安流镇秋前湖亦有廖姓人居住。大都镇廖姓主要集中在大都、胜利、联和、丰田、双径5个管理区。开基祖系叔安的95代孙、江西虔化崇德世系的15代孙、广东兴宁德源之孙思明。
南雄市廖氏 南雄市位于广东省北部的大庾岭南麓,史称居五岭之首,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自唐宋至清代,大批珠玑巷先民南迁珠江三角洲各地,如今有百多姓后裔遍布海内外。其中廖姓主要分布在珠玑、邓坊、黄坑、湖口、水口、鸟迳、江头、古市、全安、澜河、帽子峰、梅岭、油山、主田、百顺、坪田、雄州等17个镇20多个管理区。珠玑巷廖氏,廖姓人居珠玑巷至迟当在宋代或者更早一些时候。南宋咸淳年间发生“胡妃之变”,度宗胡妃出逃至南雄沙水村,皇上下令追查,因而祸及珠玑巷。廖道南所撰《新会廖氏族谱序》中曾提到此事,说宋代有廖氏先祖德明白南雄官至正郎,相传5世,遭胡妃之变,他的子孙有直祖兄弟17人乘筏逃散,分居东顺、南新、番禺、从化、新宁、增城、四会、广郡等地。南宋末年,元军攻陷南雄前后,珠玑巷有以贡生罗贵为首的33姓97户因避难离开南雄,沿浈水至韶州,又从韶州沿北江南下至广州,再由广州分散到珠江三角洲各地。这33姓中就有廖姓人,据说廖姓人的名字叫德举。关于这一传说也有说是南宋绍兴年间发生的事。有的族谱中记载,廖永安的从子景明在明成化年间自金陵选任广东惠州通判,有治绩,离任以后在昌邑珠玑巷安家,后来搬到南雄县城居住。他的孙子、曾孙、玄孙都在外地做官,后来也就迁离了南雄。现在南雄下城廖姓的始祖是廖永忠的儿子志广。永忠征两广时,东莞伯何贞把女儿许配给他,永忠出兵西征,何氏寄居南雄,生子志广。后永忠获罪被明太祖朱元璋赐死,志广公便和他的母亲在南雄安家成为开基祖。其他如南浦井水垅及白泥坑、老井、鹅公头、小口塘、里源、邓坊、春坑村、溪塘水西、寺背岭村、密下水、上垅桠坑、牛石多、柴岭,县城小南门、下黄姿村、武台冈、旱楼下、上湖洞、县城小门关、横坌村、瓦寮岗村、申站、黄步水,上坑、黄龙岗村、洋湖下罗田、上城龙勾卷、南雄城马路口、下塘湾、下河塘、上黄岭村等处,均有廖姓分布,其中多为光景派下政公房的后裔。
始兴县廖氏 分布在刘张家山乡、都亭乡、罗坝镇、顿冈镇、澄江镇、司前镇6个乡镇。始兴县廖姓人大多是福建杭永始祖实蕃的后裔。第11世孙盈聪(政公后裔)于明朝洪武年间与父一起从福建汀州上杭溪南迁广东省程乡(今梅县)石鼓寨。再迁广东翁源县银梅铺腊溪。明朝宣德年间,又由腊溪迁江西龙南县江东。12世彦璋迁居广东省始兴县跃溪善亨堡水横江(今澄江镇善亨管理区廖屋)开基立业。
连州市廖氏 连州廖姓居住在6个乡镇31个村,有 11600余人。主要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湘东王常侍廖冲的后代。梁武帝中大通年间,冲挂冠隐居于静福山之后,子孙便落籍于所在地的今连州市保安镇一带。此外有明代从福建省迁来居住在上河村的廖姓,还有从广东省惠州迁来居住在东陂寨江村以及从广东兴宁县迁来居住在连州镇半岭廖屋的廖姓。连州正河村廖姓历史悠久,梁朝的廖冲,宋代的廖玖、廖颐都出自这里。
广东省怀集县下帅乡王汗村中心组上廖氏,当地廖氏始祖是应毫公,辈分是:应 法 尚 德 国 周 经 镇 成 光 章 洪 之 常 年。现在发派到了第13代“之”字辈以后了。
肇庆市廖氏 肇庆市廖姓人口约15000人,主要分布在鼎湖区莲花镇大布村、蔗村以及高要市大湾镇大田村、莲塘镇、白诸镇、活道镇。肇庆市廖氏分两大支系。一是大布廖氏支系,始祖廖振雷,南雄珠玑巷人,宋末元兵陷赣州,避迁高要县东桂峰岗。元初,其子廖贤、廖英,分迁樟树村一围大布村,成开基祖。一是荷木园廖氏支系,据说始祖是宋代廖德明,由鄂州(今属湖北)迁来。
广宁县廖氏 广宁县清桂镇、木格镇廖氏的开基祖是廖河公。河公于清康熙初年从河源迁广东厂—宁县清桂镇。河公的后代有的住在木格镇。
从化市、清远市廖氏 平善是从化廖氏的始祖。平善,字盆龙,八郎长子,坚公的9世孙。1世祖平善传至8世祖聚源,由从化迁籍清远,系清远廖氏的始祖。
新丰县廖氏 在新丰县的黄碟镇和沙田镇,有两支兰芝公以下不同宗支廖氏后裔。一是廖嗣孙的后裔,一是廖仲一郎的后裔。廖嗣孙是新丰县黄碟镇廖氏开基祖,系福建杭永始祖实蕃公的11世孙惠明公之孙。原籍福建上杭县,他的父母约于明朝中期迁来广东翁源县磜下村。到嗣孙时举家迁到黄碟镇。廖仲一郎的儿子仲全是新丰县沙田镇廖氏的开基祖。始祖廖仲一郎是光尧的后裔,原籍广东省龙门县。仲全于明成化年间迁来广东省新丰县沙田镇。
佛冈县廖氏 主要分布在佛冈县东部水头镇的石潭、桂田、桂元、筒下四个管理区。开基祖以俊,是广东龙门坚公11世孙,约于明朝宣德年间由从化迁至水头镇石阶口居住,现已传至20世。在汤塘镇、龙山镇的背底海、中闸村、长腰岭、白沙塘、官路唇等村也多廖姓居住。龙门始祖坚公后裔,法明是汤塘始祖,有的现已发展到33世。全县廖姓人口约1万人。
英德市廖氏 居住在翁江流域中段的东乡亚婆石村。这里三面环山,南临翁江,江边矗立着两块巨石,各高约6米。一块较小的显得健壮威严,另一块较大的酷似安逸慈祥的阿婆,亚婆石村即由此而得名。亚婆石村廖氏支系的开基祖是法行公。法行公是崇德公的后裔,于明代经闽人粤,到此定居,垦荒种植,繁衍生息。
翁源县及连平夏田廖氏 翁源四面环山,群峰叠翠,翁江自东向西南贯流县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翁源廖姓主要分布在南浦(包括连平陂头夏田)岩庄、江尾、翁城、三华、华仙、坝仔、周陂、铁龙等乡镇。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就有花公后裔的几个宗支分别由江西、福建等省迁入翁源各地。笋洞廖氏,开基祖千七郎,洪武年间由闽汀迁入。南浦镇廖氏,嗣孙公后裔,南浦镇丰山廖氏,法震公后裔,2世祖蒸公由江西迁入。翁城镇廖氏,主要分布在詹坑、泉坑、下泉坑及雪庙。开基祖为崇四郎。
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廖氏 江西宁都光影公后裔,是福建上杭实蕃公之孙彻公的子孙。开基祖为富公,啁万历年间迁入。
信宜廖氏 双垌廖氏,双垌位于信宜城西北大人山背面。廖族聚居于令坑、文坑、龙骨坑、里村廖屋4个村寨。开基始祖是振盛公,传至今已历15代,约400年。明朝末年,振盛公从福建古田珠玑巷迁广东高州,再迁信宜县双垌落业。中垌廖氏,开基始祖廖爱峰,是花公的14世孙,为政公之子懋孙公的后裔。爱峰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迁入广东,至今已传17代。
化州廖氏 田界垌廖氏,田界垌位于化州南15公里,交通方便,村后依傍大山,村前田野开阔,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田界垌廖氏是江西宁都廖氏始祖崇德公的后裔,太祖是仲六。开基祖思麟公于明朝嘉靖年间由英德迁高州化邑,后卜居田界垌。合江荔枝洞廖氏,原籍福建莆田县珠玑巷大井头村,始祖胜旺于明嘉靖年间随兄胜由、胜用来化州,至3世祖仲富、仲华从中垌中牯堡上西岸迁荔枝洞、根竹等处创业。七里廖氏,开基太始祖是廖胜由公。胜由公字高远,即仲一郎,明代贡生。定居州南七里村,至今已有450多年。
廉江市廖氏 丰三上石水廖氏,开基始祖是裕奕,名玉琛,号万寿。明代弘治年间由福建省延平府顺昌县合阳迁广东省高州府石城县即今廉江市,公居于今廉江丰三上石水(即今廉江市河唇镇),其子孙散诸四处落业。
雷州市廖氏 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南部”海、遂两县明清时属于雷州管辖。雷州海、遂廖氏属武威郡。开基祖六三公,原籍福建省福州清福县,曾任福建仙游县典史,后调任瓯宁县主簿。明朝中期随儿子六三奉旨人雷。至今已传23代以上。
高州的廖氏,据是从信宜中垌迁下来的,。中垌廖氏,开基始祖廖爱峰,是花公的14世孙,为政公之子懋孙公的后裔。爱峰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迁入广东,至今已传17代。
以上信息收集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全、不符之处,请加小编微信:18907972648或文章底部留言补充。
(放到您圈子里,廖家人会感激您)
我姓廖,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