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现分享几种常见的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调整为“乙类乙管”,疫情防控也进入新阶段,但预防新冠仍不容忽视,在这里建议大家应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1. 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2. 疫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全程佩戴口罩。3. 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就诊。4. 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如条件允许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避免与同住人员共用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5. 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如需外出,应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和流行,季节性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畏寒、咳嗽等,亦可出现呕吐和腹泻。流感病毒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1.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4.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尽量不去人群聚集场所;5.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时,陪护人员和患者都应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支原体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致病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多数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明显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3.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
如何有效预防传染病
尽管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但它们的传播方式大都是呼吸道、直接接触和消化道等。因此防控措施也基本相同,主要包括: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手部和周围环境。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如周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群,建议及时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加强运动健身,每天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饮食调养:合理膳食、减少“病从口入”。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尽可能少食辛味之品,多饮用开水,适当多食青菜、番薯、藕、柿子、香蕉、红枣、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新鲜果蔬,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
及时接种相应疫苗,如流感、水痘等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冬春气温变化大,早晚较冷,中午气温又有回升,因此,您可以和孩子一起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
幼儿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避免疾病传播。
青马工程 | 我校举办第二十期“青马工程”培训班“我为同学办实事”主题汇报会
缤纷社团 | 社团活动预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会
转载 | 望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 | 院团委全媒体中心 刘珅
责编 | 院团委全媒体中心 吴炎俞
投稿邮箱 | 23540300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