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玄学:不要长期宅家里

文摘   心灵鸡汤   2024-08-15 20:59   广东  
点击下方关注九点书斋

作者:叶仙人‍‍‍‍

文章来源:九点书斋‍‍‍‍‍‍‍

大家现在好像都是“宅”生活,都喜欢宅在家里面。

现代社会的压力让我们都越来越喜欢宅在家里,开始接受并且传播躺平的概念。

但是一直这样长期宅在家里对我们真的有好处吗?真的可以这样长期的“宅”下去吗?

换句话说,这样一直躺平,真的是正确的吗?

女作家杨绛就讲过这样一句话:

“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

事实上,人不应该一直宅在家里,人不能就这样一直躺平了。

我们宁可出去闯荡,无论是感受阳光好,还是感受阴霾好,绝不能只单单“宅”着。


01

宅,宅去了勇气

很多人在最开始宅的时候,是因为逃避。

可能是逃避来自现实的压力,毕竟我们的压力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日俱增。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像就业的压力,父辈的期望,尴尬的人际关系。

越来越的人选择宅在家里来逃避现实,害怕走出那道房门。

稻盛和夫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中说:

“人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

宅在家里逃避现实会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也会不断减少我们面对世界的勇气。

我们不能一直这样宅在家里,也许你可以宅那么一天或者两天,但是你不能每天都宅着。

当你每天都选择逃避,而不是选择走出去。

面对压力的勇气就会越来越少,我们就会越来越惧怕外面的世界。

我们可以宅,但要适量。

我们不能因为现实的各种压力而躺平了自己,放弃了自己。

我们要走出去,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

只有不“宅”,才能走进更宽广的世界。

02

宅,宅去了意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你一直躺着的时候,你会发现越来越不想动。

当你躺的时间越长,你动起来的意志力就会越来越薄弱。

当电视剧里面想表现一个人萎靡不振的时候,很多镜头都通过演员躺着来表现这种颓废的状态。

因为意志力越薄弱,人就会越懒。

你越宅在家里,不走动,吃饭全靠外卖,交际全靠手机。

人的思维和身体都会变得越来越懒惰,到最后越来越抗拒动起来。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是这样看待这种懒惰的: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劳动更能消耗身体”。

事实上,当你发现动起来了,你会拥有更多的活力。

人一旦动起来,会更有精气神。

这并不是为了鼓励活动而延伸出来的毫无根据的说法,这是有依据的。

多项研究表明,一旦动起来,会让人们在生活里面更有精力处理各项事情。

一定不能一直宅着了,要选择动起来。

选择动起来之后,我们的生活状态才会越来越好!

03

宅,宅去了感受

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若是我们因为宅,一直局限在一方小小天地里未免太过可惜。

人生的意义丰富多样,生活的美好丰富多彩。

平凡的日子里面,也有着它的独特色彩,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靠自己去发现。

美国女性企业家玛丽·凯·阿什说过:

“动起来,让生活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有时候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也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只有当你亲自创造并且赋予了意义,生活才会成为你眼中最美好的颜色。

宅的生活固然也是轻松美好的,但是人生还有多少风景是我们还没有见过的。

如果我们的生活只止步在那么一小处未免不感到可惜。

主动的走出去,迈出来第一步。

在迈向第一步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与从前生活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我们会感受到生活不一样的温度,触摸到从未接触过的灵魂。

这是只有当我们永远不局限自己,才能感受到的感觉。

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主动积极的创造,不要让任何一方天地阻碍了我们广阔的人生。

不要一直这样躺平了,这样的状态你也知道不会让你有任何的好处。

躺着不会带给我们进步,只会让我们的生活状态停滞甚至是退步。

它会让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后被时代抛弃。

它会让我们与世隔绝,不知道外面有多少精彩美好。

它会让我们郁郁寡欢,没有来自多巴胺的快乐。

它会让我们怀疑自己,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生活最后只会让我们觉得时间流逝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令我们感到痛苦。

走出去吧!走出房门,不要再“宅”着了。

外面的灿烂阳光,鸟语花香,波涛骇浪,需要你去感受,需要你去嗅闻,需要你去聆听。


往期阅读

人最怕的,大事拎不清,小事太猴精(深刻)

开窍之后,一切都是因果(深度)

一种体面:敢不搭理(说得真好)

九点书斋
早上晚上九点,书斋品读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