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羊镇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做优做强茶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依托坝区土地资源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块田变大块田,打造全程机械化耕种示范点,推行“稻菜轮作”实现“一地两用”双收益,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坝羊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下足“绣花功夫”,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该镇按照茶产业整体规划,推行村合作社示范种、茶企带动种、农户分散种“三种模式”,高标准推进茶园建设。全镇8家村级合作社共建成生态茶叶基地1.6万亩,由各村村两委集中管理经营,规范茶园资产登记为村集体所有,解决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强化“内培外引”,培育和引进茶企业15家,建成2.3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发动群众按照规划统建茶叶基地,推行“零”租金返租倒包经营模式,向户户有稳定产业的目标迈进。不断健全技术服务、利益联结、政银合作“三种机制”,确保茶产业高效率运转。采取“外聘内培”的技术服务方式,加强茶产业人才培育;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茶农持续增收;强化政银合作,把茶园变资产,办理茶园林权证8725亩,茶叶企业通过林权证评估抵押、企业联保、担保等形式累计贷款1亿元以上,为茶产业后续基地管理和生产加工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镇党委班子“火车头”作用、村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企业“龙头”带动作用的“三个作用”,实现“党建+”引领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强化村企共建,构建“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镇8个村均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的目标。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引进“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叶种植企业10家,建成茶叶加工厂10个,已逐步形成以“丹青白”“绿联易通”“土红坡”等企业为引领的产业发展集群,实现“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互利共赢产业格局。目前,全镇种植茶叶种植面积4万余亩,可采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达500余吨,年产值达1.5亿元。茶叶产业已成为该镇惠及面最广、产业化程度最高、稳定性最好的富民产业,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坝羊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红院坝区1385亩2550块小块田改造成28块大块田,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坝羊镇级平台公司配备6台犁地机、4台插秧机、3台收割机、1套烘干设备、1台施肥机,在今年的水稻生产过程中,实现耕田、插秧、施肥、喷药、收割全程机械化。在坝区水稻种植运作方面,该镇引进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镇公司合作,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按照“优存量、扩增量”的发展思路,通过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完成坝区水稻种植1400余亩,以“公司+农户”发展方式,大力推广“稻+N”模式,实现水稻种植亩均减少投入620元,单季亩产值增产375元,成效显著。“今年,坝羊镇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依托红院坝区高标准农田示范推行“水稻+油菜”轮作,水稻收割后开沟沥水、翻耕农田种植蔬菜。”坝羊镇党委书记杨开胜说。
随着该镇农业产业的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业也随之壮大,为村两委开展村级事务管理提供了经济支撑。“村合作社通过茶产业、坝区现代农业收益分成,为群众开展公益事业、举办乡村文体活动等,村集体经济壮大,基层阵地也强起来,村干部有了发挥潜力的平台。”坝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培玉说,全镇以茶叶为主线,促进茶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形成红院—四联—新山—茶英、新羊—平塘、大坡—平塘3个集群示范带。今年,该镇成功举办“六月六”布依族民族文化活动、安顺市走进一百个美丽乡村第39站、新山村采茶大赛等大型活动,为打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茶旅文化、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该镇始终围绕“生态坝羊·幸福茶乡”建设目标,立足坝羊茶叶优势,做大做优茶叶产业,完成巩固茶园面积13000余亩,实现茶叶基地提质增效,建成4万余亩茶叶产业基地,加工企业从零扩容至11家,通过以工代赈辐射带动群众务工78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