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是个什么专业?
文摘
旅游
2024-11-04 08:00
湖北
“上辈子伤天害理,这辈子旅游管理。”
这句话在旅游行业广为流传,无论是自嘲,讽刺,愤怒,在评价者看来,旅游管理似乎是一个公认的、标准的“天坑”专业。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心一笑,因为大学那四年,读的正是旅游管理。在我看来,旅游管理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高上限”专业。有一次专业课上,H老师忽然让我上台,说选一个本地景点,模拟导游带队讲解。这相当于现挂一段导游词,我有点手足无措:“老师,我还没有准备好。”H老师可没想要放过我:“需要的就是没准备。如果都准备好了,那不就是走过场吗?”于是我硬着头皮,走上台,假装自己是一个导游,开始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尽管讲的内容东拉西扯、南辕北辙,但H老师始终没有打断我,他就一直站在旁边,耐心听我讲完。那堂课上,他说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如何从一个腼腆的人,变得不怯场。这事给了我一个启发:人的紧张值是有限的,紧张得多了,也就松弛了。后来上大三、大四,学校图书馆两次邀请我去做讲座,便一口答应下来,我深深地知道:这可是“紧张自己”的好机会啊!还有一次,我们专业有个比赛,我作为主持人,把西服的扣子扣错了。第二天,R老师在礼仪课上开玩笑说:“我白教你们了。”那时候真的很尴尬,但立马明白,一颗小小的扣子,也有大大的学问。另外,在Z老师的文化审美课堂,我们神游祖国河山之美;在F老师的旅游策划课堂,我们用10分钟设计了100多条旅游广告语;在J老师带领的认知实习中,我们领略了一个景区的生存之道;在K老师组织的旅游创意设计大赛上,我们尽情挥洒自己的灵感与想法......演说、礼仪、审美、策划、调研、创意设计......旅游管理似乎什么都在学,没有一个核心技能。但这恰恰是以人为本的学问,把人当成人,尊重人、塑造人和连接人。你可能了解,古代中国的“君子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古代西方的“自由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都不是以传授实用技能为核心,而重在培育人的文化修养、思维能力和自由精神。要知道,无论是“君子六艺” 还是“自由七艺”,都是把人当成贵族、当成名士、当成精英来培养的,而不是批量化地为社会制造工具、机器和奴役。这么一看旅游管理,实际是有“士者风度、贵族气质”的专业。因为旅游只是一个标签,管理只是一种分类,人作为人、大学作为大学的价值,在这个学科上有了映照。你作为一个旅管学生,参加面试的时候从容不迫,公众讲话的时候张弛有度,参加晚宴的时候文质彬彬,考虑问题的时候勇于调研,提出一个创意的时候惊艳四座,和同事聊天的时候甚至有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意思,这样的专业怎么是没用的呢?所以把这些【软技能】运用成熟,就不会一边在使用专业带给你的思维和技艺,一边又在埋怨:悔不该当初报这个天坑专业啊......现在看来,大学最该学的,不是实用技能。大学一毕业,也不是非得找一份专业对口的稳定工作。有朋友可能就要质疑了:你小子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睁着眼睛说瞎话!没有实用技能,你找什么工作?专业不对口,你学这个专业干啥?毕业这些年,一个深刻地感受是:我们既低估了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也同样低估了自己的韧性、可塑性。美国纪实作家乔治·安德斯写过一本书——《你能做任何工作》(英文名:You Can Do Anything),里面有一个观点是:固定技能往往只能解决某一领域的单一问题,但真实世界越来越多的是复杂难题,复杂难题没有单一的答案,但人文学科能帮你看清原理、调整方向,找到最合适的方案。真实世界不是拿个锤子、敲个钉子,真实世界需要解决的,是谁来拿这个锤子,能不能不用钉子,是不是非得做这个动作?那些被人们吐槽为没用的专业——如历史、哲学、政治——可能包括旅游管理,其实都是在培养你的[可迁移能力]。这里面还有个统计,在美国一生总收入靠前的10个专业中,排在前面的恰恰是那些看起来没用的文科专业。排名第一、第二和第四的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平均收入分别达到481万、375万和346万美元。但是请注意,这些人文学科的起薪并不高,也就是你刚踏入社会,并没有理科专业收入高。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要太在意毕业那几年的得失,而应该从一生的维度去考量,要相信自己的上限还会更高。
这里有一块土地,不是生来就只能种小麦的,你还可以用来养花,在上面盖房子,甚至搞个游乐场。孔子说:“君子不器”。人不应该像器具那样,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作用。不过话说回来,现实问题是旅游管理的学生,刚毕业那几年确实不好熬,而心理落差是最难过的关。如果你是一个本科生,刚毕业要和专科、高中、甚至没有学历的人同台竞技——在酒店端盘子,你不一定干得过人家。可高校和专业为了追求就业率,会把视野局限在景区导游、酒店服务员等一线岗位上面。其实像这样的工作,你真正去带两个月的团或者在一家酒店干两个月,就可以应付自如了,根本就没有必要花大把的时间去学习。旅游管理的痛点正在于此,一方面是以人为核心的“高上限”专业,一方面是其技能所体现的“低门槛”就业,这中间有天大的鸿沟!我看很多人喷这个专业,其实就是短时间内看不到“低门槛”就业带来的希望。尽管旅游行业依然缺乏大量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但黎明前的黑夜,实在是难熬的。记得有个视频是某高考生问学旅游管理怎么样?他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学旅游管理你要干啥?气得我嘴里的鹌鹑蛋都要喷出来了!”他当时正在带货,说完又把商品亮了亮,说“你把这个买回去,吃完就不会做不聪明的选择了”。张雪峰否定过很多文科专业,批评他的人众矣,拥护他的人也不少。如果一个学科、一个专业,因为一个网络红人的一两句话就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那这个专业也太脆弱了吧。举个更直接的例子,现在有个名人站出来说:黄金是垃圾,持有黄金的人都是傻子。你会看到人人抛售黄金如粪土吗?大概不会。无论是旅游管理还是许多文科专业,我们都需要直面现实问题、坚持长期主义的勇气和底气。我跟他把话挑明了:像导游、酒店服务员这样的工作,根本不是你们的归宿——除非你发自内心地喜欢,也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巅峰人物!你真正需要考虑的是,用四年的时间,持续练习演说、调研、策划、创意、礼仪、审美这些软技能,无论前路多远,你始终都有选择的可能。最后说个有趣的人物——这阵子很火的脱口秀演员:付航。他是今年《喜剧之王单口季》的总冠军,最后一期的决赛视频,付航的两段表演可谓荡气回肠。我当时看那个视频,笑着笑着把自己整感动了。
付航一度为学历感到自卑,因为他是在一所大专学校读的旅游管理。和很多学生一样,大学一毕业,他做过服务员端过盘子,干过导游和酒店前台,当过客服电话接线员,还在外企旅行社做过市场经理,后来居然成为了脱口秀演员,而且在这一行已经做出了影响力。如果你恰好读的是旅游管理,那么你应该多一点耐心和信心,做好更长远的打算,十年厉兵秣马,万里诗酒年华,人生是旷野。如果你是政府或企业的招聘者,希望对旅游管理的学生能多看一眼,或许他们身上有更强的可塑性,能给一个单位和团队带来惊喜。如果你是高校领导或老师,希望不要被短期的就业指标束缚,相信这是一个值得存在的专业。尽心传授那些可迁移的软技能,学生他日自有用处。AI时代已经来临,培养一个大学生,重要的是赋予他健全的人格、自由的灵魂,以及终身学习的心态;而不是看他听不听话,绩点漂不漂亮,一毕业就有一份安稳的工作,靠一个技能就干到退休。我们不能只看到工作,没看到人;只看到收入,没看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