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学院始终将学科建设作为核心任务,在科研领域不断孕育出诸多成就卓著的科研人才。值此教师节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工商学院特别挑选张广胜教授和荣丽丽教授作为典范,展示他们的科研成就与学术贡献,并向全体师生分享宝贵经验。
教师姓名:张广胜
成长历程:
在研究生期间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专注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并决定将其作为职业生涯的方向。科研刚开始时,发现自己在实证方法操作方面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也有所欠缺。在这个领域中,发表高水平成果需要掌握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软件操作的数据分析技能。期间个人通过积极参加专门的培训课程和导师研讨会,系统地学习了所需的专业技能。为了弥补不足,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主动寻求导师和学长的帮助,并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理论学习。
博士期间,需要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研究方向上遇到了技术上的难题,这导致论文进展缓慢,影响了博士研究的整体进度。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参加学术会议调整了研究策略,学习了新的前沿方法,同时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对于非英语母语者来说是一项挑战,积极参加写作工作坊,并与团队的研究人员合作,最终成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科研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逐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科研工作者。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而是要勇于面对挑战并寻找解决之道。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市厅级等科研项目8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发改委重点及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获得校级“学术之星”、“三育人”、“教学改革”等优秀教师称号。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区域物流多主体合作的创新模式研究”(21BJY227)。现代物流是畅通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骨架,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必须把区域物流组织专业化与协作化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这就需要区域物流参与主体创新合作模式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这既是物流高质量发展运行系统调整的要求,也是物流先行引领和支撑产业布局调整的先决条件。本项目重点探寻双循环格局下我国区域物流多主体合作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设计区域物流多主体合作评级指标和评价方法,并以此进行实证研究和方法验证,厘清双循环格局下我国区域物流多主体合作障碍与出路,结合复杂适应系统和组织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区域物流多主体合作机制,探讨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物流系统演化机制,深化区域物流发展规律与机理的理论认识,为区域物流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验分享:
在我的科研旅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希望它们能对你有所帮助。
积极主动。在求学期间,主动参与了老师的工作,抓住每一个机会向导师和学长请教。不仅在课余时间大量练习,还积极寻求导师和学长的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很快就掌握了科研技巧,并且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持续学习。为了跟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养成定期阅读最新文献的习惯,并参加了多个学术研讨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学习到最新的科研方法,还结识了许多同行,这对职业发展非常有益。
有效沟通。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改,学会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也注意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时,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思想。
团队合作。科研不是一个人的游戏,与他人合作可以带来新的视角和创意。在解决上述难题的过程中,与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合作,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极大地丰富研究思路,并帮助找到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教师姓名:荣丽丽
成长历程:
2017年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泰山学者刘培德教授,学习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刚进入科研团队时,因为工作原因,已经多年没有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对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感觉比较茫然。每次开组会听同学们汇报科研进度,而自己没有太大进展,内心非常焦急。刘老师会很耐心的给我讲授目前研究的新方向、新热点,给我推送最新的科研论文,让我一定静下心来,研读其他人的科研成果。因为所有阅读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英文论文,里面还有大量的数学算法公式,一开始看论文时感觉就像是在看天书。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是在看论文,有不懂的地方就找师兄、师姐,还有学校的数学老师请教。就这样每天看论文的日子大约持续了半年时间,开始逐渐能看出一篇文章精彩的创新点。慢慢的,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科研思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我读博期间的第一篇论文从开始写,到发表出版经历了2年的时间,这篇论文从初稿到投稿修改了6版,投稿后又经历了三轮评审意见修改。每一轮评审意见修改提交后,都希望这篇论文还能有发表的机会。当文章最终被录用,并被SSCI一区检索时,这种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我当时是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每周还有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家里的女儿也刚上小学。科研工作是特别需要花费大块时间,我经常是下班后,哄睡女儿才有完整的时间来读文章、写文章,常常写着文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每当这时,我总想起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科比说过的那句:“你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读博以后,我经常看到济南凌晨四点的样子。
读博的过程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从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读博期间我获得了山东财经大学提供的赴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学术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厅级项目5项,发表SCI检索、SSCI检索论文十余篇。
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怎么能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全球气候变化给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和能源消费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于2020年9月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重大战略目标。结合这一国家战略需求,最终确定研究题目为“碳达峰目标下碳排放权省域分配与优化路径研究”。课题以碳达峰为目标,以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与碳减排协同发展为导向,立足区域差异与经济规律,综合考虑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责任原则,合理构建碳排放权省域分配机制,并进一步优化碳减排的路径选择。
经验分享:
人生就像攀爬一座山峰,在不同的高度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在攀登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要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人的学习与成长是终身的,在本科毕业工作后,我没有停止学习,读硕士、读博士。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同学们应该把握住这个学习的新机遇,利用好人工智能工具促进个人的发展与成长。
图文 \ 张广胜 荣丽丽
来源 \ 工商学院办公室
排版 \ 朱子媛
责编 \ 张语瑄
终审 \ 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