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更
新
工作室
为什么 EPC 项目进入结算阶段会有那么多纠纷?
引言:
在当今工程建设领域,EPC项目模式凭借其整合设计、采购与施工全流程的高效性,以及对项目周期的有力把控,逐渐成为众多大型工程项目的首选模式。然而,当 EPC 项目推进至结算阶段时,却常常被众多纠纷所困扰。这些纠纷犹如层层迷雾,不仅让项目参与各方陷入复杂的争议之中,也给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事实上,随着我国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类项目的不断推进,EPC 项目的数量与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往往对其寄予厚望,期望通过这种一体化的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质量的可靠保障。然而,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当EPC项目进入结算阶段,工程纠纷就频繁出现,这其中涉及到工程量的争议、工程价款的分歧、工期的延误以及质量问题的纠葛等多个方面。这些纠纷不仅增加了项目成本、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运营,更严重影响了项目参与各方的合作关系与商业信誉。
因此,今天我们试图通过本文对EPC 项目结算阶段纠纷频繁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一方面,有助于为当前面临纠纷困扰的项目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推动项目顺利完成结算,实现项目的最终价值。另一方面,为未来 EPC 项目的实施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促使各方在项目前期的合同签订、项目管理过程以及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等方面更加审慎、科学,从而有效减少结算阶段纠纷的发生,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关于EPC 项目的那些事
1、EPC 项目的定义和特点
EPC 项目是指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全过程服务,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的项目模式。其特点主要包括:总承包商责任重大,需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负责;风险相对集中,总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的项目风险;强调一体化管理,要求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紧密配合。
2、EPC 项目结算的流程和重要性
EPC 项目结算的流程一般包括提交结算申请、审核结算资料、确定结算价款等环节。结算对于项目各方利益至关重要,它是确定项目最终造价、明确各方经济责任的关键环节。对于业主来说,合理的结算可以确保项目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对于总承包商来说,及时准确的结算可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实现项目收益。
二、EPC 项目结算阶段出现纠纷的常见表现形式
1、工程量引起的争议
(1)工程量计算不准确:在 EPC 项目中,由于工程规模较大、施工过程复杂,工程量的计算容易出现偏差。例如,设计变更未及时反映在工程量计算中,或者计算方法不统一,导致双方对工程量的认定存在差异。
(2)变更未及时确认: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情况。如果变更未及时确认,在结算阶段就容易引发工程量争议。例如,业主认为某些变更不属于合同范围内,不应计入结算工程量;而总承包商则认为这些变更是为了满足项目实际需要,应当予以确认。
2、工程价款争议
(1)合同价款调整不明确:EPC 项目合同通常会约定一些价款调整的条款,如物价波动、政策变化等。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条款不明确或者双方理解不一致,容易导致价款调整争议。例如,对于物价波动的幅度如何确定、调整的方法和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双方可能存在分歧。
(2)价格波动处理不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材料设备价格、人工费用等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的价格波动处理机制,或者处理方式不合理,就会在结算阶段引发纠纷。例如,业主可能认为总承包商应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而总承包商则认为价格波动超出了其可承受范围,应当进行调整。
3、工期方面的争议
EPC 项目中,工期延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业主原因、总承包商原因、不可抗力等。在结算阶段,双方往往对工期延误的责任认定存在争议。例如,业主认为总承包商施工组织不力导致工期延误,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而总承包商则认为业主未及时提供施工条件、频繁变更设计等是工期延误的主要原因。
对于工期延误造成的费用增加,双方在计算方法和标准上也可能存在分歧。例如,总承包商可能要求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赔偿,而业主则认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进行计算。
4、质量方面引起的争议
如果工程在结算阶段存在质量问题,业主可能会要求扣除相应的质量保证金或者进行返工修复,从而引发纠纷。例如,业主认为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应当扣除一定比例的结算价款;而总承包商则认为质量问题是由业主提供的材料设备不合格或者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的,不应由其承担责任。
在不合格工程的扣款方面也容易引起争议。对于不合格工程的扣款标准,双方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业主可能认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高额扣款比例进行扣款,而总承包商则认为扣款比例过高,不合理地损害了其利益。
三、EPC 项目结算阶段产生纠纷的原因分析
1、合同方面的原因
(1)合同条款不清晰、不严谨
计价方式模糊:EPC 项目合同中的计价方式如果不明确,容易导致双方在结算时对工程价款的计算产生争议。例如,合同中未明确规定是采用固定总价还是可调总价计价方式,或者对于可调总价的调整因素和方法没有具体说明。
风险分配不合理:合同中风险分配不合理也是导致结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将过多的风险分配给总承包商,而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风险超出了总承包商的承受能力,就会引发纠纷。例如,合同中规定所有的物价波动风险都由总承包商承担,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物价出现了大幅上涨,总承包商难以承受。
(2)合同变更管理不善
变更程序不规范:在 EPC 项目中,变更程序不规范容易导致变更事项无法得到及时确认和处理,从而在结算阶段引发纠纷。例如,变更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审批,或者变更通知不及时、不完整,导致双方对变更的内容和范围存在争议。
变更价款确定困难:合同变更后,变更价款的确定往往是一个难题。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的变更价款确定方法,或者双方在确定变更价款时无法达成一致,就会引发纠纷。例如,对于设计变更导致的工程量增加,双方对于增加部分的计价标准存在分歧。
2、项目管理方面的原因
(1)设计管理不到位
设计变更频繁:如果设计阶段存在问题,如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不合理等,就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频繁的设计变更。设计变更不仅会增加工程成本,还会影响工期,从而在结算阶段引发纠纷。例如,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不得不进行大量的设计变更。
设计与实际施工不符:设计与实际施工不符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例如,设计图纸中的尺寸、标高与实际施工情况存在差异,或者设计方案在实际施工中无法实现。这种情况下,双方在结算时就会对工程价款和工程量的认定产生争议。
(2)采购管理问题
材料设备价格波动:在 EPC 项目中,材料设备的采购成本占比较大。如果材料设备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而合同中又没有有效的价格调整机制,就会在结算阶段引发纠纷。例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价格上涨了一倍以上,总承包商要求调整合同价款,而业主不同意。
供应商违约:如果供应商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材料设备,或者提供的材料设备质量不合格,就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从而在结算阶段引发纠纷。例如,供应商未能按时交货,导致工程停工,总承包商要求业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3)施工管理缺陷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质量问题是导致结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工程在结算阶段存在质量问题,业主可能会要求扣除相应的质量保证金或者进行返工修复,从而引发纠纷。例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业主拒绝支付结算价款。
如前所述,工期延误责任不清也是结算纠纷的一个常见表现。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工期延误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和认定,就会在结算阶段引发争议。例如,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忽视了质量安全问题,导致工程出现质量事故,从而延误了工期。双方在结算时就会对工期延误的责任认定产生争议。
3、外部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变化:在 EPC 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可能会对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从而在结算阶段引发纠纷。例如,税收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导致工程价款的变化;环保法规的加强可能会增加项目的环保成本。
市场价格波动:市场价格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外部因素。如前所述,材料设备价格、人工费用等的波动可能会在结算阶段引发纠纷。此外,汇率波动、利率变化等也可能对项目的结算产生影响。
政策调整:政府的政策调整也可能对 EPC 项目的结算产生影响。例如,土地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导致项目用地成本增加;产业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市场前景和收益预期。
四、解决 EPC 项目结算纠纷的对策建议
1、完善合同管理
在签订 EPC 项目合同时,应确保合同条款清晰、严谨、完整。对于计价方式、风险分配、价款调整等关键条款,应进行详细的约定,避免模糊不清和歧义。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变更的程序和价款确定方法,确保变更事项能够得到及时确认和处理。建立规范的变更管理流程,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变更审批。变更通知应及时、完整,确保双方对变更的内容和范围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变更价款的确定,应根据合同约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确认。
2、加强项目管理
提高设计质量,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勘察和调研,提高设计深度和精度。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设计与实际施工不符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派专人进行现场服务,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
建立健全的材料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应明确材料设备的质量标准、交货期限、价格调整机制等条款。密切关注市场价格波动,合理安排采购时间和批量,降低采购成本。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材料设备,可以采用套期保值等方式进行风险防范。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明确工期延误的责任认定标准和处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和分析工期延误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对于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3、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项目参与各方应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策略。在签订合同和进行项目管理时,应充分考虑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建立市场价格监测机制,及时掌握材料设备价格、人工费用等的变化情况。在合同中应明确价格调整的方法和标准,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可以通过协商、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进行调整。
4、建立纠纷解决机制
在结算阶段出现纠纷时,双方应首先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解决。协商解决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伤和气等优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纠纷的进一步扩大。
如果协商无法解决纠纷,可以考虑通过调解的方式进行解决。调解可以由第三方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通过调解人的斡旋和协调,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如果纠纷无法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双方可以选择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进行解决。仲裁和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终手段,但成本较高、时间较长,且可能会对双方的合作关系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仲裁或诉讼之前,双方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谨慎做出决策。
结语:
EPC 项目在结算阶段纠纷频发,这一现象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工程建设领域在项目管理、合同规范以及风险应对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些纠纷产生的原因后,也为未来的工程建设之路指明了方向。
在合同层面,明确而严谨的条款是避免纠纷的基石。各方应在项目初期就精心雕琢合同内容,对计价方式、风险分配、变更管理等关键环节做出清晰界定,确保在结算时有据可依。项目管理过程中,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的精细化管控不可或缺。从设计的精准度到采购的合理性,再到施工的质量与进度把控,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最终结算的顺利与否。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灵活的应对机制至关重要。无论是法律法规的调整、市场价格的波动还是政策的变化,都需要项目参与方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应对策略,以减少因外部因素引发的纠纷。
实际上,解决 EPC 项目结算阶段的纠纷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需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合同管理,强化项目管控,提升应对外部变化的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EPC 项目结算阶段的纠纷将逐渐减少,让 EPC 项目真正实现高效、优质、和谐的建设目标一定能够实现,EPC项目也将会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点击标题可进入
往期文章回顾
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指南
作者微信
视频号
欢迎您的:转发分享、收藏备用、点赞推荐、在看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