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去世后,满城的青楼女子为他送葬,争向在他坟前痛哭,每年相约去坟地扫墓

体娱   2024-09-02 14:03   云南  

公元1053年,柳永客死湖北一青楼,死后却没钱下葬。一时间,满城的当红歌妓马不停蹄地聚集至此,纷纷自掏腰包替他送葬,甚至争向在他坟前痛哭不止。

这也成就了"群妓合葬柳七"的佳话,每年清明节妓女们也会相约去他的坟地扫墓,又称"吊柳七"或"吊柳会"。这一风俗一直持续到了百年后的宋金战乱,朝廷南渡。

青楼歌伎充实了柳永的精神生活,也让柳永找到了自我价值,而柳永也因同情歌伎而获得了歌伎的回报。

谁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难道歌伎重情筹资置棺椁安葬柳永的善举,以及代代相传的凭吊活动不让那些生前还仰慕其才学标榜仁义礼智的士子们汗颜?

柳永出身于官宦世家,家学渊源深厚。只是他的父亲柳宜作为降臣并不得朝廷重用,这样的出身也影响了柳永日后的仕途。自幼发奋读书,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的柳永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不幸落第,后来接连参加了两次也名落孙山。一次失利或许是他才学不济,但屡屡失败就只能说是命运多舛了。

虽然后来也有人向宋仁宗推荐柳永,宋仁宗只回复了句:"且去填词"。

而柳永索性直接公开与皇帝叫板,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堂而皇之地走近秦楼楚馆、烟柳花巷,为歌伎填词,安身立命,倒也乐得自在逍遥,他的千种风情,便只向歌伎诉说。

对于柳永来说,歌伎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又是他最为忠实的粉丝,也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吟咏对象,而柳永词当中涉及歌伎情感的就高达150多首。

从此,那些从青楼传出来的歌声,便像春雷一般传播着柳永的声名。

这些个红粉佳人纷纷亲近柳永,就是为了求得柳永一首好词佳作。在那个信息和传媒并不怎么发达的北宋,歌伎们争先抢后地慕名来重金求词,足以说明柳永可不是浪得虚名。

柳永此举,既能解决温饱之忧,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还能找到红颜知己来吟唱自己的作品,还能和红粉佳人一起研究诗词韵律,岂不是美事一桩?柳永的词作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柳永既然是靠为歌伎填词,必然是要写出一些为歌伎所喜闻乐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还要适合在酒肆歌楼传唱。所以一定要平民化、大众化,也就是亲民、俗气,才能走向市井。

而柳永的爱情词作,虽然无法得到士大夫阶层的青睐与赏识,但正是其俗气和情意,却是真正触动大众的关键原因。

那首著名的《雨霖铃》,正是写给与他交好的青楼女子,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月",标新立异,传唱至今,圈粉无数。

柳永一生都痴迷于流连烟花柳巷,与歌伎缠绵悱恻,感受歌伎的多情,这也为他的创作注入了生活气息,使得他真正找到了自由生活、精神的寄托。

或许,这也是柳永的歌词能达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流行程度关键所在。按照现在的流行说法,柳永的词非常接地气。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的确是最耀眼的明显,没有之一。只因与他同时代的几位巨星,不管是欧阳修、晏殊,还是张先,只要一遇到柳永,都会黯然失色许多。

当然,随着柳永的知名度和人气的飙升,柳词也传入了等级森严的皇家宫墙之内。

只不过,他一贯沉迷于秦楼楚馆的私生活和他那放荡不羁的浪漫诗词,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即不得皇帝重用。

不过,一个词人,拥有了无数称霸歌坛的好歌,还赢得了无数粉丝歌迷的崇拜,柳永的成名史最好的诠释了一个人的价值并非只有博取世俗的功名,只要呢实现自我绽放光彩夺目的魅力即可。

就连另一位大咖苏东坡也曾大肆夸赞柳永,可见柳永的实力并不是盖的。

柳永长期霸占大宋流行乐坛头版头条,自然不是浪得虚名,其创作的慢词融入了丰富的生活内容,极易引起情感共鸣,形成了独具风味的柳词。

就连当时的众多大V如周邦彦、黄庭坚、秦观都成为了柳永的忠实粉丝。如果没有柳永,我们或许看不到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相互角逐的局面了。

的确,柳永确实是发展和创新了宋词,虽没在官场得意,但他那数百首好词,却为他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名气和人气,也算是和皇帝成功叫板的典型范例了。

当然,柳永虽流连烟柳花巷,但并非是迷恋风尘,只因他和普天下的士大夫一般,都对考取功名一直都有一种执念,心怀入仕为官的梦。

只可惜,即使是最终及第,但也就只是当了个屯田员外郎,着实是讽刺啊!

据《柳永词传》记载,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得时候亦是一贫如洗,还是那些感念他的才学与痴情的青楼歌伎们为柳永举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演唱会,而这场演唱会足足延续了百年。

作为一个读书人,柳永虽未能封官拜爵,但却有海量作品在秦楼楚馆的众歌伎中传唱,家喻户晓,经久不衰。

即使晚年穷困潦倒,但柳永至少生前有几个红颜知己,死后还能将其安葬,并将凭吊他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沿袭百年,一代词人柳永足矣!

最潮物微刊
每天与你分享新奇的创意、设计、幽默、家居、发明、酷玩的平台。有我们的陪伴,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