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天文训》
(秋分)加十五日斗指辛则寒露。
每年公历10月7日至9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天气转凉为寒,露珠快要凝结成霜。此时的北方秋色斑斓,霜染红叶,南方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民间有“转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裤”“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之说,意在提醒人们注意气温变化,及时添衣防寒,尤其注意足部的保暖,以防寒从足生。在饮食方面,宜多食甘、润的食物,以此补脾胃,养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天高云淡,气冷露寒,红叶满坡。
鸿雁南迁,菊花盛开,落英满地。
露深品菊
农历九月也被称为“菊月”,赏菊、饮菊是寒露时节的雅事之一。《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人认为菊花酒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正如陶渊明在诗中所说:“菊花酿酒可延年,两鬓丝丝绕鹤发。”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具有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成为诗词歌赋中的常见意象。杜甫在诗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中,赞颂菊花不与群芳争艳的独特气质。屈原更是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赞颂菊花之高洁品质。
紫葛蔓黄花,
娟娟寒露中。
清光绪·黄地粉彩菊花纹碗 鲁迅美术学院藏
登高赏叶
寒露时节,正逢秋日美景,气温凉爽宜人,登高赏叶颇具雅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时,登上高峰,观云舒卷,欣赏漫山红叶,望尽金秋好景,心情自然明朗。
登高方识远,
天地纳于心。
《八哥菊石图》 现代 王雪涛 鲁迅美术学院藏
食秋蟹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寒露正是蟹肉肥美之时。虽然螃蟹营养丰富,但其性寒,不宜贪食。
八九菊黄蟹儿肥,
风和气爽丹桂香。
《虾蟹图》 现代 齐白石 鲁迅美术学院藏
钓秋边
寒露后,天气日趋寒冷,鱼群喜欢聚集在温暖向阳的浅水区觅食。此时,向阳的岸边便是钓鱼的绝佳之地,即所谓“秋钓边”。
春钓浅滩,
秋钓近边。
《秋江闲钓图》 明 沈周 南京市博物馆藏
一候 | 鸿雁来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古人有先到为主、后至为宾的说法,从白露时节开始南迁的鸿雁,到了寒露时节已是最后一批,故称为“宾”。
千家风扫叶,
万里雁随阳。
《寒江芦雁图》 元 王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候 | 雀入大水为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深秋天寒,雀鸟没了踪影,海边却出现大量花纹、颜色与雀鸟相似的蛤蜊,古人便认为蛤蜊是雀鸟入水化成的。
化蛤悲群鸟,
收田畏早霜。
《葡萄双雀图》 现代 唐云 鲁迅美术学院藏
三候 | 菊有黄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寒露时节,草木日渐萧索,菊花却从容绽放,经霜不凋。
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墙根菊华图》 清 吴昌硕 鲁迅美术学院藏
今日寒露,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趁此秋光,正好用功。
来 源 I 图书馆
文 字 I 刘思彤
编 辑 I 刘思彤
责任编辑 I 王 敬
初审初校 I 陈 雪
复审复校 I 庄革发
终审终校 I 宋喜珍
值班编委 I 李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