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系列宣传报道第十五期

政务   2024-12-30 16:40   天津  

41年前,引滦入津工程引来了滦河水;10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来了汉江水。津城百姓喝的水越来越甘甜,天津也实现了“一横一纵”引滦供水体系与引江供水体系互联互通的双水源保障。

外环河出口闸:天津引江供水的起点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湖北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强科学调度,强化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平稳运行、供水正常有序、水质稳定达标,切实当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三个安全”的守护者。

2024年11月25日,十堰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汉水九歌相约•‘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回访活动”正式启动。全媒体记者采访队以1432公里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主线,用时20天回访10年前的10位采访对象,同时探访10座中线标志性引水工程,用镜头和笔触,全景式报道中线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讴歌南水北调中线伟大工程。

10年间,汩汩南水,奔腾北上。那么清澈的丹江口水库的南水是如何跨越千里,抵达广袤的华北平原?让我们跟随汩汩北上的一库清水,探访10座中线标志性引水工程,解码大国重器!

第九站探访:天津外环河出口闸。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周贤林 赵翰祥 吴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抵达天津。2024年12月10日,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来到天津市的西青区。冬日的暖阳照在外环河出口闸,水面上一片金光。天津外环河出口闸是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的终点,也是天津市引江供水的起点。“南水”从这里通过泵站加压送往水厂处理后,顺着纵横交错的城市供水管网,流向千家万户。

天津外环河出口闸是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的终点,也是天津市引江供水的起点(2024年12月10日航拍) 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在外环河出口闸一侧,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看到,这里屹立的石碑分外醒目。碑文一面写着“国之大策”,另一面写着“饮水思源”。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工程处副处长张亚旺告诉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已向天津供水超过102亿立方米,已经成为天津市供水主水源。截至目前,“南来之水”已覆盖天津市16个行政区中的15个,上千万人口受益。

据介绍,一路奔腾北上的汩汩南水,在西黑山枢纽分为两条线路:一路直达首都北京,另一路则经过雄安,最终来到天津。而天津外环河出口闸成为这条输水线路的终点,整个天津干线全长达155公里。

天津外环河出口闸是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的终点,也是天津市引江供水的起点(2024年12月10日航拍)。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津干线全程采用地埋式箱涵供水。三孔内空尺寸为4.4米×4.4米的方型钢筋混凝土箱涵,宛如3条输水“长龙”穿行地下,在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的天津外环河出口闸露出“尾端”。

通水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分公司全力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这几年,更是大力推进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结合“中线一张图”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了天津干线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深埋地下的箱涵实现数字化、模型化管理。

据了解,这里引入的北斗卫星测量系统对箱涵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对工程进行巡检,一系列有力举措确保连续多年稳定供水,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

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发现,与外环河出口闸“一墙之隔”的南水北调天津市内重要配套工程曹庄泵站,则肩负着向滨海新区输送引江水的重要任务。通水10年来,曹庄泵站已累计安全运行达26万台时。

十堰广播电视台“汉水九歌相约•‘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回访活动”采访团与曹庄泵站管理所副所长孙喆(中)在曹庄泵站合影(摄于2024年12月10日)。

在曹庄泵站采访时,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引江市南分公司曹庄泵站管理所副所长孙喆告诉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他们正在进行曹庄泵站二期改造项目,对供水主机组开展安装调试工作。

据介绍,曹庄泵站扩容工程于2023年10月启动施工,预计2025年3月底完工,改造完成后的曹庄泵站供水能力将从现在的12.7立方米/秒增大到22.3立方米/秒。同时,在调度系统、信息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提升优化。

曹庄泵站的调节池犹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2024年12月10日航拍)。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的曹庄泵站,是南水北调工程在天津市内的重要配套枢纽。2014年12月12日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同期通水,主要将引江水输送到津滨水厂和滨海新区的4家水厂。

冬日,曹庄泵站的调节池薄雾缭绕,碧波荡漾。“南水”结束一路奔腾,在此舒缓下来。记者放飞无人机看到,调节池犹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

孙喆形象生动地说,丹江口水库的一库清水进入天津之后,要先在调节池“放松休息”一阵,经过沉淀过滤再加压送往水厂。

天津外环河出口闸是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的终点,也是天津市引江供水的起点(2024年12月10日航拍)。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作为南水进津“第一站”,曹庄泵站的工作人员把好“体检”关,每周对调节池的源水进行4次取样检测。与此同时,天津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还要对水质进行100多项指标检测。“南水”入津之后,至少要经过5次层层“体检”,才能顺着供水管网,流入千家万户。

天津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水质监管部部长张蕊介绍:“日检指标有10多项,周检指标有20多项,月检指标有40多项,季检指标则达到100多项。”该中心在天津市布局400多个采样点位,实现从源头到“龙头”全面监测。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从2016年起,天津逐步实现对海河、子牙河等重点河道的常态化补水。有了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的滋润,海河夜景呈现出迷人风采(2024年12月9日摄于天津市海河健康步道)。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有了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的滋润,带动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好转。2023年,天津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0%,为历史最高水平,12条入海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Ⅳ类以上。

“南水”润津门,千里共清绿;汉江水有情,“津津”亦有味。


来源:十堰广电网

天津水务集团
水务资讯、供水服务、党建要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