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晚年被昔日下属气到中风,被迫妥协,离世21年后恢复名誉

文摘   2024-11-15 07:20   吉林  

1995年5月,在莫斯科马涅什广场,一个巨大的雕像被立了起来,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亲自为雕像剪彩。

如此高的礼仪,在俄罗斯历史上比较罕见,这塑雕像就是朱可夫的雕像,这也意味着,为苏联卫国战争立下赫赫战功的朱可夫,终于彻底恢复了名誉,并得到了后世的肯定。

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出生在莫斯科西南部的卡卢加省的一个贫苦家庭里。

朱可夫有一个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间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几乎无法容纳一家四口同时居住,为此,朱可夫曾自嘲:“挤死总比冻死强。”

自幼贫苦的经历磨炼了朱可夫坚强的意志,1915年8月,年仅19岁的朱可夫应征入伍,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朱可夫在前线与德军打了近两年,获得两枚格奥尔吉十字勋章。

战争结束后,朱可夫退伍回到了家乡,1918年,苏俄内战爆发,朱可夫参加了红军,开始在军队中一步步提升,并崭露头角。

让朱可夫声名大振的是与日本关东军的诺门罕战役。

1939年5月11日,日军和伪满军队在我国黑龙江和外蒙古交界的哈勒欣河地区,向蒙古边防军发动进攻。

5月28日战事扩大,7月苏军成立了以朱可夫为司令的第一集团军群,当时苏联在西线与德军正在对峙,大战一触即发,所以在远东地区与日军的作战必须要毕其功于一役,不仅要迅速结束战斗,而且要将日军打疼使其不敢北上。

所以朱可夫的第一集团军的配置也极其优厚,拥有498辆坦克,385辆装甲汽车、542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515架飞机。

因为苏军在西线战场的面临的巨大压力,所以斯大林急需从远东地区调兵,而是否能从远东调回援军,就全看朱可夫。

诺门罕战役从1939年5月,断断续续打到8月,苏军于8月下旬展开大规模反击,日军损失惨重。

据日本学者林三朗的《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记载,日军先后投入兵力为15975人,损失12220人,其中战死4786人、受伤5455人、失踪639人、患病1340人,损失率达80%。

此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二战初期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苏联从而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

1941年10月莫斯科战役爆发,在苏、德双方拼得油尽灯枯之际,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

诺门罕战役,是朱可夫为苏联立下的第一个大功,而且,这只是开始。

在之后的基辅战役中,朱可夫以战略家的眼光主张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保存实力,再图反攻。

但是朱可夫的建议未被斯大林采纳,最终基辅战役中,苏军大败,多达66万苏军被围歼。

基辅战役让斯大林见识到了朱可夫的军事才能,开始对其委以重任,此后,斯大林让朱可夫先后指挥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等,哪里形势危急,朱可夫便被调到哪里,因此,朱可夫也被称为“救火队员”。

苏军也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取得了节节胜利,并最终开始反击,并于1944年底攻入德国本土。

1945年5月8日,苏联元帅朱可夫代表苏军,与英国空军上将泰勒、美国斯巴茨将军和法国塔西尼代表盟国远征军,接受了德军的投降。

关于朱可夫的功绩,斯大林在1945年5月25日的一次庆祝宴会上说:

“这些赢得胜利、拯救祖国的将军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在这些战场上树立的记功碑上。在这些战场中,有一个战场特别重要,这就是苏联首都莫斯科大会战的战场。朱可夫同志的名字将作为胜利的象征,不可分割地和这个战场联系在一起。”

此时的朱可夫的声誉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在军队中的威望。

自古以来,军事将领功高盖主都是一个大忌。

朱可夫日益升高的威望引起了斯大林的不满。1946年,关于朱可夫的阴谋论甚嚣其上,斯大林也有逮捕朱可夫之意,幸有科涅夫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主持正义,坚决驳斥了关于朱可夫有阴谋企图的说法,这才让斯大林打消了逮捕朱可夫的想法,但是在1946年6月9日,斯大林依然签署命令,指责朱可夫:

“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

严厉地敲打了朱可夫一番。

但是朱可夫并没有因此远离权力中心,斯大林去世后,朱可夫参与到了帮助赫鲁晓夫上台的行动中。

1953年6月26日,朱可夫帮助赫鲁晓夫上位,亲自带领武装士兵逮捕了苏联国家安全系统头目贝利亚,为赫鲁晓夫执掌大权立了大功。

可是上位后的赫鲁晓夫并没有感念朱可夫的帮助,反而忌惮朱可夫的威望与权势,赫鲁晓夫不仅监视和监听朱可夫的一举一动,还于1957年10月26日指责朱可夫阴谋夺权,并免除了朱可夫国防部长的职务。

朱可夫背负不公正的指责,黯然离开了权力中心,昔日好友渐渐与他远离,这让他的身心遭到了很大打击。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如果要算起两人的资历来,在二战时,勃列涅日夫曾经是朱可夫的下属,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为国家的贡献程度,勃列日涅夫都无法与朱可夫相比。

当人们认为勃列日涅夫会厚待朱可夫时,却不想勃列日涅夫依然重复了赫鲁晓夫的做法,对朱可夫继续保持着监听。

晚年的朱可夫将精力用在了撰写回忆录上,并花了极大的精力写了著作《回忆与思考》,可是勃列日涅夫却以著作没有自己的名字为由禁止此书出版。

这是明摆着在欺负和侮辱朱可夫。

曾指挥百万大军,为苏联立下大功的朱可夫不曾想会遭到如此屈辱,朱可夫一气之下中风入院。

最后朱可夫妥协了。

为了让自己耗尽心血的著作得以出版,朱可夫不得不向曾经的下属低下头,为此朱可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加上了这样一句话:

“当时我们大家都担心一个问题,苏联军人在小地能否经受住考验。关于这一点,我们想向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征求意见,但他偏偏远在小地,那里正在进行激战。”

就这样,勃列日涅夫的名字出现在了朱可夫的回忆录中,该著作得以出版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时期官至苏军总参谋长、副最高统帅的朱可夫,根本不认识时任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两人之间隔着好几级呢,朱可夫也不可能在制定战略时去征求一个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的意见。

所以朱可夫加的这句话,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完全是为了加个名字,不得不低头妥协而已。

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在莫斯科离世,享年78岁,朱可夫的葬礼也极为凄凉,没有苏联领导人出席,一直到离世,朱可夫的名誉都没有被恢复,直到1995年。

写文不易,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我会更加努力。

时代人物录
讲述每个时代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传递正能量历史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