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进出场道路工程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卷书,那么机场就是城市的扉页。它不仅是城市发展史的缩影,更是城市文明与全球融合的纽带。其如同悠扬的旋律,为周边地区奏响经济的连续乐章,同时,它也是城市中极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勾勒出城市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动注脚。然而,尽管机场在城市中扮演着交流的枢纽角色,却常被人们视为日常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的故事往往被忽视,就像一幅城市画卷上的细碎笔触,鲜有人试图了解背后的深意。
本期城市建设者将带领大家走进深圳南头直升机场迁建项目及进出场道路工程(以下简称“南直迁建项目”)的建设过程。1983年,作为深圳市建设的第一座机场,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又称南头直升机场)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从无到有的蓬勃生长;2019年,全新启动的南直迁建项目,则预示着深圳的城市发展正开始书写全新篇章。
深圳的第一座机场
新址,进一步释放未来潜能
2019年航拍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一轴一带三组团 - 南山区城市发展规划
因此,为提升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解决市区噪音问题,释放南山区发展用地和净空,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的迁建工作被提上日程。201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搬迁的重大决策,并上报民航中南局审批。从2013年开始,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的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选址。2015年,经过多轮比选、论证与研究,最终从十几个备选地点里,选择了龙华区观澜街道的樟坑径作为机场新址所在地,并在2017年得到民航中南管理局同意。2018年,初步拟定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迁建新址方案;2019年,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从立项开始着手机场的场平及道路工程建设。
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迁移方向
可以向上生长的145m
项目总体布局
场地周边环境虽然开阔,但是地处丘陵山地,场地高差非常大——最大处约达100m。同时,周围基本上都属于生态控制区域,还没有接入城市道路。因此,要将这片区域改造成适宜机场运营的场地,就涉及用地场平和进出场道路两大工程。
场地原貌
场平首先要对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再根据规划设计的标高明确填挖方的实施方案——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山顶削掉再回填到山谷里,由此将“千沟万壑”的山体变成相对平整的场地;再根据地质情况,对边坡进行支护和防护设计。最终,场平完成面的标高定在了145m(绝对标高143~147m)。
南直迁建项目场平及进出场道路工程效果图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是这个标高确定的背后,蕴含着对于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与深圳城市发展的双重保障与希冀。根据《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的规定,高出原地面30m且高出机场标高145m的物体应当认为是障碍物,除非经专门的航行研究表明它们不会对航空器的运行构成危害。而正如前文提到的,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新机场的选址高度已高于周边区域50~55m,既符合净空要求,又不会对周边城市建设设施产生过大影响——目前机场周边的观澜高新区、平湖金融基地等项目远未达到标高145m的高度,从而为该片区未来的项目开发预留了足够的纵向发展空间。
南直迁建项目进出场道路-B型喇叭立交鸟瞰效果图
如何削峰填谷、链路架桥?
对于南直迁建项目而言,挖高填低是场平工程的重中之重,其采用的主要工法是强夯与碾压,国内相关施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然而,虽然就地填挖节约了一定的施工量和成本,但总工程量仍然巨大——挖方量有500多万m³,填方量有600多万m³,总挖填方量约1230万m³。再加上项目原始地貌局部为采石坑,石头开挖过后形成的泥塘曾用杂填土进行过回填,使得地基处理变得更为复杂。
南直迁建项目场平工程施工现场
为了保障质量,施工团队提出了“三面一体”的施工策略。第一个面是基础面的处理。“就跟我们建房子一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淤泥池塘杂填土的区域,采用搅拌桩加强夯的方式,将基底面做实。
分层碾压填筑效果示意图
第二个面是新填土方和原有挖土方交界面的处理。原先的采石坑,挖填垂直度接近90度,如果直接填土,很容易形成沉降差,产生裂缝。为了避免后期出现问题,要提前将交界面做成台阶型,但是已有的石头层比较坚硬,需要分阶分级对矿山实施爆破。项目周边并非无人之境,400m外有养殖场,200m内是施工工人居住的工棚,不远处还有一些设备厂,都增加了爆破的难度,对爆破控制提出了更精准的要求。施工团队在爆破之前,特意召集专家会议进行方案论证,在爆破前对周边进行预警,尽可能疏散人员,并安排专员实时观测,从而顺利攻克了这一难关。
项目场平施工现场
第三个面是临空绿化面的处理。在对山体进行分层、分段开发的施工期间,会形成很多裸露的土地界面,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要及时进行喷播植草,修复绿化,从而减少施工对原始地貌和绿化的影响。
边坡植草
最后的“一体”是填方主体的控制。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情况相对复杂,既有腐殖土、杂填土,还有岩石,不同土层的承载力差距非常大。为了避免不均匀沉降,施工过程中又额外补充了100多万m³的石头与已有填土进行混合,从而保证强夯、碾压的质量。面对相对紧张的工期,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和施工团队进一步聘请专家团队指导,对混合填料的工序进行了试验优化,从而大大提高填筑速度;同时派驻了专门的检测团队长期驻场——每一层夯土压完就及时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再继续施工下一层。在多方合力下,项目预计可以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建设完成,比原先计划的工期缩短了两到三个月。
1标场平工程
除场平工作外,南直迁建项目的另一难点在于进出场道路和桥梁工程的技术与施工。一方面是钢箱梁吊装难。主线1号桥横跨坂澜大道,采用预制连续钢箱梁,最大跨度45m,坂澜大道车流密集,交通疏导压力大,导致钢箱梁吊装难度大,因此团队制定科学严密的交通疏导方案和吊装方案,并严格执行。另一方面是支撑体系搭建难。主线2号桥采用预应力现浇梁,最大跨度40m,模板支撑高度约12m,地形高低起伏大,现浇施工工艺复杂,因此团队采用盘扣式支架与钢管贝雷梁支架的组合结构,增大模板支撑体系跨度,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
2标钢箱梁施工吊装阶段
2标钢箱梁完工现场
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的“低影响开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选址樟坑径来修建一座机场,完成“削峰填谷”的超大工程量,势必会对原始地形做出重大改变,显然也涉及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因此,项目从一开始就提出要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生态化工程,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南直迁建项目进出场道路施工现场(2024年7月31日)
关键是要防止水土流失,同时避免洪涝灾害。因为山体已形成自身的排水走向,而机场的建设必然会改变原始地形,在施工期间,这种变化是在不断发生的。因此首先要研发出一套全新的排水系统,对施工期间的排水做出预案,确保下雨尤其是暴雨期,雨水可以被顺利引流。为此,项目在场平过程中通过分区,采用分层分段的方式进行土方开挖。每开挖一段,就要把相应的排水沟跟截水沟置入原始土面中,做到永临结合,有效避免雨水冲刷、黄土裸露和粉尘飞扬的问题。而提前分阶、分级做好的排水盲沟,就能够通过坡度将水引流出去,实现分级泄压,雨水会汇集到大的沉砂池中。泥浆泥渣被沉淀下来,经过过滤的雨水会再被分流排放到周边的君子布河、樟坑径河和樟坑径水库中去。
2标环岛绿化(2024年7月)
施工期间,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还聘请了专业团队,在每次暴雨来临前夕预先巡查,对现场的临时排水等设施予以及时优化。现场对扬尘也有严格的控制:提前安排部署、协调工程点,小面积推进,避免大面积展开作业造成尘土飞扬,引发空气污染,同时,现场还配备洒水车、雾泡机,及时进行降尘处理,并安排无人机实时飞巡。通过混凝使用土自动喷淋养护,实现混凝土养护自动化,提升现浇混凝土结构养护效率,确保绿色施工与质量提升“共赢”。
混凝土自动喷淋养护
现场区域基本为原始山体,雨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并且雨季时地表径流量较大。因此做好生态保育措施不仅是为了实现“低影响开发”,也是为了防止地表岩土体受到严重的冲刷和侵蚀。整个项目有六个挖方边坡和六个填方边坡,从而实现对场平工程高填方和高挖方的保护。另外由于红线限制,有一些边坡无法放坡,还需要采用支护,因此会遇到大量坡面裸露和扬尘的问题。为了预防这一问题,项目在分阶段开挖完成以后,运用“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快速对边坡进行封面,避免雨水冲刷造成泥土滑落。而比起略显突兀的混凝土骨架,及时喷播植草的植被混凝土也让完工后的山体看上去更显自然——施工痕迹被植被藏匿起来,并得以在更短的周期内,让山体恢复绿意盎然的本真面貌。
1标场地绿化工程效果图
在构思、优化、建设机场道路交通时,设计团队也同样将“低影响开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基本准则,通过更加人性化、自然生态的枢纽链接,做到路中有景,让人们宛若在丛林中穿梭。例如,人行过街天桥的建造悉心考虑了慢行的尺度感,并通过与景观的结合,为旅客及机场工作人员打造出沉浸式的感官享受。考虑到坂澜大道与机场主营区存在60m的高差,但是直线距离只有900m,道路设计又进一步通过展线将纵坡降缓,做成盘旋上升的螺旋状立交,打造效率、舒适度兼顾的通行体验。
“低影响开发”的生态景观
科技,为南直保驾护航
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的迁建过程中,涉及不同的作业面和工程类型,如何高效协调并保证人员的安全亦成为工程关注的重点之一。其中,智慧设计与BIM应用对现场组织与管理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项目从勘察阶段开始,根据钻孔勘探的实际情况,绘制出了BIM模型;设计单位则根据设计标高,在勘探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新的BIM模型;到了施工阶段,又进一步生成用于施工管理的BIM模型。工程建设每进行到一个新的阶段,团队就会跟着对BIM模型进行实时更新,从而以直观的方式反映出现场可能会遇到或已存在的问题,同时清楚地呈现当前的工作面和进展——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与施工团队就可以比较明晰地了解进度,安排合适的人、机、物料进场,对不同的团队加以协调。
BIM施工设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施工过程中引入了数控自动滚轮机。数控自动滚轮机用于制作桥梁混凝土灌注的钢筋笼。这种钢筋笼通常都是由人工一根根钢筋进行箍筋、安装、点焊的,危险系数比较高,且由于人工配合较多,质量好坏只能依靠工人的操作水平。而自动滚轮机从箍筋到点焊,所有工序都可以自动完成,质量控制变得更加有保障,相关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可以远离钢筋与设备,有效避免意外发生。此外,项目还引入液压式整体破桩机,提升了桩头破除施工效率及质量。
液压式整体破桩机
主动融入,在地脉络的延续和生长
目前,南直迁建项目的建设已进入尾声,各参与方也翘首期待着它投入使用的那一天。新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正式建成后,将加快深圳及珠江口东岸地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助推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和机场群建设。在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搬迁后的原址上,新的城市更新计划也已在酝酿中。位于南山区高新北区的规划范围内,原先机场周围100m的限高被打破,土地供应量大大增加,预计将释放出300多万㎡的潜在开发量。
未来南山区高新北区还将计划修建西丽高铁站,并设置77处非独立占地配套设施,其中包含7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可以说,中信海直深圳直升机场的搬迁为深圳市下一轮的可持续发展按下了加速键,新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出品方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栏目制作
建筑档案
南头直升机场迁建项目场平
及进出场道路工程
项目名称:南头直升机场迁建项目场平及进出场道路工程
项目类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龙华区和龙岗区交界的樟坑径片区
建设周期:1标:750 日历天;2标:710日历天
用地面积:约71万㎡
使用单位:中国中海直有限责任公司、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大事记
广东数原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本栏目是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出品的深圳重点项目深度记录栏目,以影像以及文字记录建筑匠心如何构筑城市未来。《城市建设者》聚焦大众对深圳生活以及深圳建设生产的关注,联动建设产业链条中的平台和各个端口,实地探访、调研、对话多个不同类型项目,以跟踪、记录的方式对话深圳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旨在探索和呈现深圳宏大的城市建设的背后,多方共建、群智群策的城市公共建筑的建设机制。我们期望这些公共建筑为城市起到传达文化使命感、共享社会机能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公共价值和城市文化空间的生成方式及社交属性,或将推动中国城市人居空间的改善、文化自信的培育以及社会公平发展。
本文由建筑记录人原创撰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欲给档案君提供宝贵建议,请在建筑档案公众号中留言。
内容投稿邮箱:jzda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