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课程体系的持续完善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2024年11月15日,东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初中部举办了以“‘双新’课堂·莞外表达”为主题的教学开放日活动,献礼东莞外国语学校建校十周年。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展示了我校丰富多样的课程、丰硕办学成果,促进教育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新时代教育的无限可能。
本次教学开放日活动共推出41节课来自市内外各学校教育同仁、教研专家等千余人参加了此次教学开放日活动。
管乐迎宾
八方来宾冒雨前来
参与教师众多,场面火爆
让我们一起回顾“双新”课堂的精彩纷呈~
专家周焱讲座
学校特邀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领军教师培养对象周焱老师开展“指向‘教学评一致’的跨学科教育探索与实践”讲座。周焱老师从国家发展、学习科学、课标的调整等多个层面深刻解读了开展跨学科教学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他通过分享跨学科教学实例,展示情景性、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多元评价手段,为跨学科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模式和思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主题化、问题化、项目化、思维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探究、质疑及迁移等能力,达成教学评一致性。周焱老师强调,跨学科教学要从“跨”迈向“融”,引导学生从统一性的视角认识学科、认识世界。
一、语文
莞外朱建勋老师《一首归来的诗——品读<大雁归来>》
雁声传情,雁语言志。朱建勋老师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巧妙地将语文与生物学科知识相融合,带领学生学习大雁相关科学知识,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并领悟作品思想内涵。
莞外伊永学老师《诗意栖居,园林之美——苏州园林》
伊永学老师展示了《苏州园林》的诗意韵味,将语文知识与美术知识巧妙融合,引领学生领略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点燃了学生对古典园林艺术的热爱之情。
莞外叶丹丹老师《万变多元百态显,不离其宗探主题》
叶丹丹老师以九上第四单元三篇小说的共性——“变”为教学抓手,通过 “寻变·究变·思变”三个环节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探究、感悟、总结小说主题的方法。
黄江中学曾惠娟老师《绘此一景,寄以情思-学习描写景物》
曾惠娟老师利用莞外校园美景,引导学生开启五感观察景物,运用丰富想象和巧妙联想等方法学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专家徐容芳老师点评
专家刘巍老师点评
点评专家、正高级教师徐容芳认为这四节课通过情境设置,关注提升素养;给予支架,重视教之以法;任务驱动,实践学以致用。东莞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刘巍老师则认为这几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内容丰厚,在情意设置和活动设计上体现了新课标、新课程理念。老师们也从刘老师要在单元性、活动性、探究性、聚焦性和生本性等五个方面关注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醒中,明白了语文教学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数学
莞外叶冠佟老师《我为莞外十周年献“花”》
叶冠佟老师以“探究剪纸艺术中的数学元素”为背景,引导学生在了解剪纸历史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剪纸中图形的基本形状与结构。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和美术学科中发现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最后,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设计图纸,创作作品,共同完成一幅作品,为莞外十周年献礼。学生在本节课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了数学之美,生活之美。
莞外陈文慧老师《进位制的认识与探究》
陈文慧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情境出发——播放视频《趣说‘二维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融合信息科技背后的数学原理,类比十进制,引导学生认识二进制,理解十进制与二进制的相互转换,探究现实生活中不同进位制的应用。结合母校十周年校庆的实际背景,制作二维码,体会数学对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撑,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莞外尹佩芬老师《反比例函数大单元复习》
尹佩芬老师在学生学习完整章《反比例函数》知识后,基于整体性架构和系统性梳理,带着学生从遵循“定义—图象—性质—应用”的基本路径,通过一个基本图形串联基础知识,设计开放性问题,生长变式问题,挖掘求斜三角形面积的解法,促进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深化和经验的迁移,体现数形结合、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几何直观和模型观念。
寮步镇外国语初级中学钟文轩老师《赏美·悟美·创美——最美黄金分割》
钟文轩老师以欣赏歌曲《红旗飘飘》并测量国旗上的五角星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初步体会并认识黄金分割,为研究其美学价值铺垫。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欣赏黄金分割之美的同时感悟黄金分割的意义。最后,创设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实践意识和自信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知数学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本节课的设计融合了道德与法治、信息、音乐、美术等学科,为今后学生生活中摄影、美术、服装、建筑设计等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专家黄若明老师点评
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教研处副主任,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黄若明老师用“有序、有味、有根”来评价尹佩芬老师的《反比例函数大单元复习》一课。他认为,整节课的设计遵循大单元复习课的规范,体现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课堂组织有序,学生能够参与深度思考。教师通过一个基本图形串联基础知识、设计开放性问题、生长变式问题,多角度研究斜三角形面积问题,是一节有味道的课。本节课的例题由浅入深,递进式地设置了求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面积问题(已知点坐标,求面积—已知面积,求点坐标),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环节为根据,环环相扣,学生收获很大,是一节值得学习的课。黄若明老师点评钟文轩老师课例《赏美·悟美·创美——最美黄金分割》钟老师的教学充满热情和激情,从歌曲引入,带领学生认识国旗的组成符合大思政。黄老师用“新”、“学”、“问”、“动”四个字点评了本节课。本节课作为跨学科融合类课程从欣赏数学美、欣赏生活中的美、回归到人用数学创造美,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实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一节很好的数学活动课。
专家谭宏杰老师点评
东莞市初中数学教研员谭宏杰老师认为数学实验也是数学活动之一,综合性强。叶冠佟老师引导学生用现有知识解决未来的问题,难度把握非常到位,学生能接受并可以创新。跨学科综合实践课需要确保数学的主体地位,叶老师做到了。学生最后设计的图形五花八门,也体现学生对美的不同认识,成果直观。谭宏杰老师认为陈文慧老师《进位制的认识和讨论》一课对新教材的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探索非常有价值,是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的体验,也是走在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的前沿。教学设计基于知识生长观,高效且有效地突破了二进制认识的难点,通过类比探究与小组合作,很好的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莞外多年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非常值得借鉴。
三、英语
莞外尹瑞尧老师《A Short Day with Big Wisdom》
尹瑞尧老师的初一新教材拓展延伸课以Know about courses→Describe courses→Design courses为主线展开教学。运用丰富、真实、多样的视听素材,整合U4 Subjects, U5 Fun Clubs, U6 A Day in the Life的内容,开展了一个整体性描述和学习。教学设计以国家课程“五育并举”为切入点,结合莞外的特色课程,芬兰的特色课程及日常,学生对泰国校长的真实采访,最终引导学生为泰国交流生设计在莞外学习的一日课程。课堂情境真实,让学习真正发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及高阶思维能力。
莞外初中英语赵淑婵老师《A Bite of Geography》
赵淑婵老师在课前调研了班级学生所来自的家乡,引导学生泛读了出自21世纪英语报刊有关中国湖南和山东的地理概况与美食文章,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输入。本课教学设计以真实的任务为驱动,即为即将来我校的泰国交流生做中国美食的介绍。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共读广东省地理概况与美食介绍,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为后面的学生展示搭建知识支架。利用鱼骨图辅助学生有逻辑地组织语言,学生课堂表现优异。本节课是英语跨学科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自然而恰到好处的思维拓展的提问与引导,任务真实,以读促说,以读促思,巧妙实现了英语与地理学科的融合。
莞外周柔滢老师《Getting “Smart”at School》
周柔滢老师从一则外国人在中国的智能生活vlog切入,引出Smart daily life这个话题,从而过渡到Smart school life的文章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教学设计的主线清晰,带领学生从“了解技术”到“描述技术”,最后“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在了解接触更多的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搭建语言框架,进行丰富表达。在了解完其他学校的科学技术后,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如何运用科学技术,尝试解决本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课通过智能科技的学习与运用来解决校园内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滨海湾未来学校 陈晓莹老师《Start Your Own Club》
陈晓莹老师执教的这堂课围绕“学校社团”主题展开,学生们以自主成立社团为驱动任务,深入了解社团相关内容,激发创建兴趣,确定社团方向并组队,成功设计出有吸引力的海报并宣传自己的社团。在制作招新海报环节,以教材中的机器人社团海报为范例,学生们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各小组仔细斟酌成员能力要求,分工明确,团队协作默契十足。孩子们热烈讨论社团名称,力求新颖独特,精心规划活动时间和地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充分展现了他们在创新思维、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方面的成长,同时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也得到了锻炼。
专家邹佳妮老师点评
东莞市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邹佳妮老师认为赵淑婵老师教学设计情境非常真实,上课自然流畅,环环相扣。老师善于对学生的提问与引导自然而恰到好处。赵老师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逐步搭建语言支架,为学生最后的产出做好充分的铺垫,学生的表现很出彩。她认为周柔滢老师的课堂用语和指令简洁清晰易懂,有效地推动了课堂。学生在了解完科学技术后,迁移到解决莞外的真实问题中,链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同时,邹老师也提出,在未来我们如何把有关科学技术话题的课上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参与感更强,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专家李丹丹老师点评
东莞市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丹丹老师肯定了陈老师作为年轻教师优秀的教学素养。她认为陈晓莹老师的教学设计别开生面,学生兴趣盎然,是项目式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尝试。李老师认为尹瑞尧老师的课堂内容丰富,给泰国交流生设计在莞外学习的一日课程这个活动对学生极具吸引力,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四、物理
莞外李妍老师《欧姆定律大单元复习》
李妍老师以“2024年2月南京火灾”为引入,以电动车停放处没有安装光电报警器的情境为例,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展开课堂,设计并制作一个可检测烟雾的光电报警器,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学生通过设计电路,落实欧姆定律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接着再改善电路、升级电路,达到设计目的。李老师以问题为引导,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整节课充满挑战。最后,李老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知识迁移能力,建议学生:给物业管理处写一份安装光电烟雾报警器的倡议书,在小区宣传防火安全。
莞外胡颖瑜老师《眼睛与光学仪器》
胡颖瑜老师在《眼睛与光学仪器》这节课中,利用调查班级近视的学生比例这一热点话题开篇,课程开始便把氛围带到高潮。胡老师设计了清晰明了的学习任务单,搭配课件中生动的动画,通过选取、设计贴近实际的水透镜,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摸索中,完成近视成因与矫正方法的探究。
专家汪书峰老师点评
东莞市初中物理教研员汪书峰老师认为,莞外的这两位物理老师都展现出卓越的教学能力。李妍老师在欧姆定律大单元复习课中,于初三紧张备考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动态电路设计抓重点且联系生活,以学生为主体并用多元量表评价。胡颖瑜老师结合学生近视现状实现了跨学科融合。在课堂上像小钢炮一样充满能量,控场能力强。两位老师都立足成绩提升,同时关注素养培养,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方法上突出学生主体,充分体现了莞外物理教学的高质量,为物理教学提供优秀范本。
五、化学
莞外化学阳焱发老师授课《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科组阳焱发老师根据化学史实,以建立科学家微信群的创新设计,带领学生跨越时空与科学家们“对话”,实现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构建认知模型,在实验中发现科学规律,在细节中发展创新思维,形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解决化学问题的科学意识。
黄江中学化学熊斯敏老师授课《质量守恒定律》
黄江中学化学科组熊斯敏老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她利用AI技术,以两位科学家对同一实验得出不同结论为争议作为导入,通过两个实验从宏观上让学生直观感受质量守恒定律,最后通过微观示意图深入剖析质量守恒定律本质,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一定律。
东莞市教研员赖思恒老师点评
东莞教育学会黄远会长点评
钱扬义教授点评
点评专家和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骨干
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高度评价了老师们对教材的处理能力,教学设计的细节处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情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受到了学生的深度好评;钱教授特别指出,对比实验和创新实验也是这次课堂一大亮点,在精准的数据测量和严谨的逻辑分析中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道法
莞外庞莹老师《劳动创造价值,用‘芯’服务体验》
庞莹老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课例向大家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综合性极强的道法劳动课。立意深远,落地有声,以精炼的语言、智慧的引导、鲜活的课堂氛围、突显的学生主体效能赢得一致好评。通过“劳模”典型人物评述、微型辩论会、AI人机对辩战、模拟网红直播间、MR智能点餐演示、模拟无人机送餐服务等环节,全程惊喜不断,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成功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的思辨维度尽情舒展,充分享受课堂主体地位。在场观众更是掌声连连,称赞不已。该课例融合了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信息技术、化学、财经素养等学科元素,是综合性较高的一堂探索课。
莞外欧阳菀骏《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欧阳菀骏老师展示的课例是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一框《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她以苏轼的生平为主线,引导学生在感悟苏轼应对跌宕人生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学习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学会用积极的态度拥抱人生。
专家陈礼兴老师点评
东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陈礼兴老师对两节课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两位老师在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中,基于新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设计巧妙、别出心裁。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提升了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感染性和趣味性。两位老师基于问题、任务、情境为导向,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听课老师在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和生成中,发现美好的教学“风景”。陈礼兴老师鼓励老师们多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和突破自我,提升学科目标的达成效率,让思政课成为培根铸魂的主阵地。
七、历史
莞外张悦老师《登陆诺曼底有多难——历史跨学科学习活动》
项目式学习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最佳方式。张悦老师跨学科学习活动课借助经过中国化改造的马扎诺决策量化表,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诺曼底登陆的过程,探索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历史问题。通过对登陆地点、时间的选择和判断,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登陆作战过程的展现,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于人类社会的破坏和和平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进而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史料丰富、论证充分,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参与度高,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课堂评价与反馈及时,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家国情怀。
莞外叶晓峰老师《从<南京条约>看近代中西方的‘得’与‘失’(1840-1864)》
叶晓峰老师围绕“<南京条约>的历史影响”这一大概念,对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复习。以“近代中西方‘得’与‘失’”作为“明线”,突出西方列强的掠夺本质,清政府的腐败和民族意识的逐步觉醒;以挖掘历史事物间的联系为“暗线”,引导学生发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在联系。最后以整体视角思考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得与失”,勾连起后续中国救亡图存、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等史实。课程史料丰富、角度新颖,既落实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讲练结合,紧贴中考。
莞外李堪珠老师《东汉的兴衰——探寻历史周期率的破解之道》
李堪珠老师深入落实“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巧妙地将历史、政治、数学、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知识熔于一炉,通过跨学科融合的创新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匠心独运的整体设计,拓展学生思维。他充分运用教材,设计合理有效的任务,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政策、制度、统治者这三个维度进行深度探究。他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认识民生问题才是决定王朝兴衰更替的核心要素。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是跳出王朝历史周期律的破解之道。课堂中师生对话频率高,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有深度。
专家李红梅老师点评
深圳市龙华区初中历史教研员李红梅老师认为张悦老师《登陆诺曼底有多难?》一课成功地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沉浸在历史中,设身处地地思考历史事件,体验历史的魅力。学生在深入了解了诺曼底登陆历史细节的基础上,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天时、地利、人和的战争的视角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充分说明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远超过书本上枯燥的文字描述。李红梅老师赞扬李堪珠老师在课堂中展现的清晰的教学线索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入探究。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东汉的兴衰,还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周期率,探索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种教学方式超越了简单的史实传授,让学生掌握了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历史素养。
专家陆虎副校长点评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沙田实验中学陆虎副校长充分肯定张悦老师以沉浸式、体验式和情境式的游戏化教学方法来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强调每位历史教师都应发展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以创造出独特的课堂体验。他强调,尽管跨学科学习是教育的趋势,但历史学科的特色必须鲜明,否则会失去其本质。陆虎副校长建议张老师在课程中加入更多历史史料和新闻报道,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陆虎校长还赞扬了叶晓峰老师基于大单元大概念的教学方法,以及对中西方历史影响的深刻分析。他特别欣赏叶晓峰老师在课堂上制造认知冲突的技巧,认为这是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重要手段。李堪珠老师的教学设计充满智慧,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中,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陆虎校长高度评价了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历史科组在特色课程建设上的探索成果,期许更多历史教师注重自身的特色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课堂。
七、生物
莞外张珊榕老师《鱼跃满塘》
初中生物张珊榕老师以学科融合为基,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纷呈的《鱼跃满塘》一课。课堂上,她以实物鱼为载体,结合物理、化学知识开展探究,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渔民的烦恼”,让学生全面学习鱼的相关内容,趣味十足且富有成效。
滨海湾未来学校姜力允老师《鸟羽翼下的世界》
滨海湾外国语学校姜力允老师以“鸟羽翼下的世界”为题,凭借多元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具融合,将知识巧妙融入,为学生打造了一场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的课程。
东莞市初中生物教研员崔丽丽老师对两节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教学中要以“教学过程重实践,内容聚焦大概念”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要顺势而为地跨学科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一境到底”教会学生解决问题。
八、地理
寮外陈琼老师《追忆似水流年,品味寮步豆酱》
陈老师的地理课堂聚焦于寮步镇豆酱产业的发展,通过设计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任务单,以此驱动学生的课堂探索兴趣。课堂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历史、生物和物理等学科知识,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寮步豆酱的制作工艺的原理,旨在全面提升其地理素养。课堂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料,从真实情景出发,通过乡村资源与特色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鼓励学生依托AI人工智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为乡村振兴贡献策略与建议,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莞外陈珍苗老师《植物猎人与中国茶——地理跨学科主题课程‘农业区位与可持续发展’》
陈老师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主,融合了历史、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植物猎人与中国茶”的真实故事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茶在历史上如何被窃取,被取代,但最终又复兴的曲折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认同感;同时将中国茶的分布范围、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农业知识的教学贯穿其中,让学生在独特的故事情境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调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科素养。
专家李宏定老师点评
东莞市中学地理教研员李宏定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认为两位老师在跨学科设计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分别是课外、课内如何实施跨学科教学的优秀范例。建议两位老师以该节公开课为案例,撰写一篇与跨学科主题相关的论文,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研水平。李老师强调,地理学科是综合性学科,跨学科是地理学科的天然属性。在做跨学科设计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自然生成,不要刻意和突兀,要避免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开展跨学科活动要精不要泛,一个学期精心设计一个跨学科主题活动,共开展四五个课时即可,开展活动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要充分地利用乡土地理开展跨学科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九、体育
莞外苏志明老师《由“力”而变-篮球变向过人运球技术的应用》
苏志明老师执教的七年级《由‘力’而变——篮球运球变向的运用》以“力”为核心,融合物理学力学知识,将物理力学与篮球技能教学紧密结合,从“发现力、感受力、体验力、运用力、检验力”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在真实对抗中体验攻防同步,在1vs1、2vs1、2vs2比赛中找寻运用力的方法,学生增强比赛意识与能力,展现了团队合作与相互尊重。
黎伟老师《红军不怕远征难-负重耐久跑》
黎伟老师执教的七年级《红军不怕远征难-负重耐久跑》以“耐久跑”为主要学习内容,将体育、语文、思政、历史等学科知识有机整合。聚焦耐久跑的技术要领,结合红军长征路线、爱国主义精神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构建了一节新奇生动的耐久跑课。
专家牛双喜老师点评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体育教研员牛双喜老师对苏志明老师的课表示了高度认同,认为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不仅创新了体育教学方法,而且将物理学科的力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了篮球运球变向的教学之中,这种跨学科教学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专家郭丰敏老师点评
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郭丰敏主任认为,黎伟老师的课通过寻求跨学科课程学习的适切主题,巧妙设定了跨学科课程的素养目标,提炼出了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并且对课程的整体架构、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在发展学生耐久跑素质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十、音乐舞蹈
莞外黎长学、黄道行老师《青春之舞》
黎长学老师细致入微地指导学生练习管乐的基本功。呼吸、长音、音阶、吐音、和声。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学生逐渐掌握了各项要点,使得每一次吹奏都更加准确、富有表现力。黄道行老师重点排练了中国管乐经典作品《青春之舞》。通过老师对作品的深入剖析,同学们的演奏不仅展示了音乐的旋律之美,还揭示了乐曲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青春精神。
莞外卢顺红老师《富有特色的蒙古族舞蹈——筷子舞》
卢顺红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蒙古族筷子舞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卢老师以深厚的舞蹈功底,娴熟的教学能力向同学们生动地展示了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动作,并带领同学们通过双击筷子、双击大腿、一肩一腿、复合击打等方式来学习筷子舞。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蒙古族舞蹈的魅力,并在舞蹈中领略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激发了孩子们对舞蹈和民族文化的热爱。
专家李心康老师点评
东莞市高中音乐学科带头人李心康老师认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舞蹈学科已纳入艺术课程中,莞外能以前瞻性课程发展大胆开设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给全市的艺术课程开设起到很好的启发。卢顺红老师通过的专业的舞蹈素养、精心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大胆自信地参与愉快的舞蹈课堂,真正做到“人人舞蹈”的课程理念。
十一、美术
莞外刘嫄老师《白描花卉妙笔生》
刘嫄老师以“花”字飞花令游戏开篇,融合古诗词与美术,营造唯美课堂情境,实现跨学科教学。课堂上以诗词导入,环节紧凑,学生积极参与工笔白描学习,掌握勾线与用墨技巧。
专家李晖、李玥秋老师点评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美术教研员李晖老师、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玥秋老师以及东莞市的美术教育同仁们对此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刘嫄老师以游戏导入吸引学生兴趣,环节流畅自然,课堂异彩纷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刘嫄老师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问题,及时反馈和调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增强学习信心。
十二、信息
莞外李炳锐老师《Python Turtle绘图——妙笔生花》
李炳锐老师以“用程序绘制鲜花为校庆献礼”为主题,开展跨学科教学,融合了包括数学、美术等学科。李老师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学形式多样。通过在教学平台布置学案与小练习,方便实时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难度层次递进,环节紧扣,学生掌握情况良好。
专家唐章辉老师点评
东莞中学正高级教师唐章辉在评课中表示,本节课是质量非常高的一节课,李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包括课件、导学案、微视频和课堂调查等资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也很合理,先让学生画一朵花,再画一束花,从易到难,对循环语句部分进行了小测验,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设置了一些错误让学生修正,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理解。他也表扬我校学生信息素养较高,尽管本节课的难度较大,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
十三、综合实践
莞外罗彩珍老师《翱翔之影:发现飞羽视界》
罗彩珍老师组织学生在前期观鸟课基础上,带领嘉宾到校园观鸟。课程中,学生们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介绍校园常见鸟类的特征与习性,展示观鸟方法,并关注自然生态问题。
专家王文军老师点评
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东莞市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文军高度评价了本节课,认为本节课注重方法与技能的传授,尤为难得的是能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户外,使学生真正与自然亲密接触。学生不但巩固了观鸟的方法和对校园鸟类的认识,提升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锻炼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另外,让学生带领嘉宾进行观鸟活动,展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该形式与综合实践中的职业体验高度相符,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十四、心理
莞外胡淑兰老师《情绪‘凹洞’大冒险——中学生情绪管理主体课》
胡淑兰老师通过设置活动情景,将吴氏“凹洞”、接纳与承诺疗法中的T字谜具像化成为冒险场景,陪伴学生在冒险闯关的过程中尝试理解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和价值。
专家杨冰瑶老师点评
心理高级教师杨冰瑶认为胡淑兰老师的心理课通过情境设置,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支架。心理高级教师何冬平老师认为本课在情意设置和活动设计上体现了专业性、创新性、趣味性。参与评课的老师们共同探讨了心理课堂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等问题,明确了心理课堂教学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十五、外教口语
Charlotte & Robert外教口语课《Dream Holiday>》
Charlotte和Robert两位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了关于假期各项元素的讨论,从长城到故宫,从巴黎卢浮宫到悉尼歌剧院,甚至从月球到火星,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谈论了自己的梦想假期。
Vera & Iryna 老师《ashion: when clothing is a way to say who you are without having to speak》
Iryna与Vera老师的课程基于交际法,侧重于语言的互动和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课堂上设计了各种活动以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参与。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通过谈论时尚和服装来提高语言技能;在角色扮演环节中练习现实购物场景中的互动;在创意设计环节,则通过设计和展示校服来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十六、天文,烹饪,木艺
莞外莫小军老师《和老莫一起看星星之斗转星移》
在阶梯四室,莫小军老师给初一4班和6班的同学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四季星空讲座。从有趣的星座神话故事到瑰丽多彩的宇宙深空天体,从简单易懂的天文观测方法和技巧到最前沿的宇宙探测,讲座内容精彩纷呈。不仅莞外学子大呼过瘾,来听课交流的外校老师也纷纷表示这是一节精彩有趣的科普讲座。
莞外叶有田老师《民以食为天》
叶有田老师 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充分利用劳动实践课堂——烹饪实训课引导孩子们快乐生活、快乐劳动、快乐学习,以食材为教材,锻炼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初一(8)班的同学们在叶有田老师的带领下把课堂搬进了厨房,展开了一场厨艺大比拼活动。
莞外木艺《大自然的馈赠--基于力学特点的木材使用策略》
木工是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也是个性化很强的课程。古涌泉老师结合木材力学特性的木工锉的使用,将大部分时间安排给孩子们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针对性的进行小组讲解和个别指导。孩子们沉浸式体验锉刀的结构特点、不同的用力获得不同的力回馈和木料不同的表面结果,以及不同的角度获得的加工效率变化等。在实践中,孩子们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认识到学科知识的来处和去处。
撰稿:李艳珊、初中各科组
初审:张宏杰、汪丽丽
复审:龚建兵
终审:吕雪玲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