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飞速发展,很多传统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起起伏伏,努力寻找着新的生机与活力。荥经砂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生命?我们有幸请教非遗荥经砂器的代表性传承人叶骁老师,他的见解与实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画卷。
荥经砂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一直是中医指定的最适宜的中药煎制器皿,也是民间最好的煲汤器皿。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叶骁老师是“荥窑”创始人,荥窑砂器美学生活馆馆长。2013年开始荥经砂器的产业复兴之路,致力于传统非遗的当代价值重建。他从茶器开始,挖掘非遗荥经砂器的当代传承价值,用新工艺、新理念、新设计成就传统非遗的当代化和市场化,让砂器重入现代生活。
#从砂器到茶器,回归生活
为什么选择茶器作为荥窑砂器的拓展方向?“这是茶文化复兴的时代,喜欢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喝茶的朋友告诉我说很难找到一个合心意、顺手好用的器皿,所以我们认为,茶道器具一定是荥窑砂器拓展市场最好的也是必须的一个方向。”叶老师说。
经过多年的努力,荥窑砂器在市场上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认可,尤其是在专业的茶艺师和茶人群体中获得了高度的认可。这是因为专业的茶人在选择器具时,不是仅仅关注外观漂亮与否,而是更注重器具对茶汤口感的提升,对健康的帮助,荥窑砂器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此外,叶老师对荥经砂器在茶器具行业的价值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荥经砂器虽然前身是中药罐、砂锅等较为普通的生活用品,但是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健康价值以及独特的审美,让它具备了成为茶器中奢侈品的贵族基因。
就审美方面而言,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众审美已经走过了追求光鲜亮丽的阶段,开始追求古拙质朴的风格。荥窑砂器的质感恰恰符合了这个时代的审美追求,显得格外高级。叶老师感慨道:“审美是具有时代局限性,我认为现在这个时代是荥窑砂器的黄金时代。如果是二十年前我们来做荥窑砂器的市场推广,会有很大的难度。那个时候很多人可能生活才刚刚好一点,审美会更偏向青花粉彩一类色彩明艳的器具。现在很多用我们砂器的人都是青花、粉彩、柴烧、紫砂各种器物玩了一圈之后,慢慢走到这条路上。”
#从产品到场景,拓展空间
为了让荥窑砂器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叶老师还开设了一个荥窑砂器的非遗体验空间。这个想法源于他对传统非遗在当下社会价值的深刻思考。“我们一直把荥窑砂器当成一个实验性的课题。传统非遗在当下绝不仅仅只有一个物理上的价值,不能只把它当成一个使用的器物,而是应该更多地走入我们的生活,在更多的生活场景里出现。”
叶老师认为,如果仅仅将荥窑砂器作为一个产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它必然会成为小众产品。因为任何品牌或产品都不可能覆盖大众市场的全部。所以如果把传统非遗作为产品唯一属性,市场永远是很狭窄的。
但是,如果将非遗转变为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式的场景,那么它的市场宽度将会大大增加。从几岁的小朋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在这个体验空间中感受到荥经砂器的魅力。在这里,人们可以看烧窑,品尝用砂锅烹制的美食,欣赏音乐剧等文化表演……以体验空间为载体,非遗传承的覆盖面就会广很多。
叶老师提出了非遗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1.0阶段以产品为核心,2.0阶段做服务,3.0阶段就是做场景、做体验。他坚信,这是未来非遗文化发展的必然道路。“大部分的非遗传承人都是一些传统的工匠,他们的市场运营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会偏弱一些,可能要等他们的下一代上了大学以后,再重新回到祖辈的行业,带来新思维的冲击,非遗传承才会慢慢走上这条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非遗也不例外。“我认为关键在于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如果你只是一个功能性的器物,那一定会被科技、被工业化所影响,甚至被淘汰。”叶老师直言不讳地说。他强调,荥窑砂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化、功能性的使用物,它更多的价值应该体现在精神层面。“这种器物具备疗愈的功能,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就超越了工业化的产品。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化产品永远不会有疗愈的作用、精神慰藉的作用,提供不了情绪价值,只是一个纯功能性的使用物,是解决不了人的精神需求问题的,但是传统非遗文化可以解决。”
非遗的精髓在于活的精神,在于记忆背后人的愿望、追求和信仰,在于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在叶老师看来,传统的非遗文化是完全可以抵御科技带来的冲击,不会被轻易取代。在科技浪潮中,荥窑砂器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价值核心,并且利用新的媒体和技术手段传播和推广荥窑砂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
推荐阅读
商务合作:15659800800
渠道联系:18559753600
转载联系:1770600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