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19】林小英和张桂梅

2024-10-13 01:44   上海  

前段时间看了《十三邀》的一期节目,是林小英和许知远做的那一期关于县中的孩子的。


说实话,我看完之后感受很平淡。我平淡的原因是因为像这种表达舆论上的政治正确的节目我已经看腻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许知远和林小英他们只是指出来了这种问题。但是呢?他们却没有指出具体的出路,隔靴搔痒式地批判一下,甚至都不是批判,只是哀叹一下。


我以前受舆论媒体的影响,对于这类节目也是喜欢看。但是我后来发现这些节目这些文章除了说几句我们这些基层群众爱听的话之外,对我们还有什么其他的用处吗?没有了。舆论上的政治正确对于大部分的民众来说只是一碗迷魂汤。你听着舒服,你听着开心,ok啦,也就到此为止了。


然现实生活里我们还要面临自己的问题,教育不公平、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制度性的不公、人为制造的贫富差距等等,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我们在现实里依然要面对,而这些舆论上政治正确的文章只是说了一两句好听的话罢了。


当然有人可能说即使说这些话也是需要勇气的。我也觉得是的。我觉得能把这些现象只是哀叹一下的学者,都还是有良心的学者,最起码还知道为苍生说一两句真话。



唉,可是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其他用吗?没有任何用处了。



节目里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一个学生说他基础不好,然后但是还是想考上本科,但是呢不够自信,他问林小英说学历在一个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吗?他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说他怕他考不上本科,但是他不知道考不上本科的坏处到底有多大。

林小英却现场拿她和她中学时期的学生作比较,说她中学时期的那个人也活得很好。我觉得林小英可能没有体会到这个学生真实的需求,

(其实林老师她全程非常关切学生,也关注到每个学生他是独立的个体等等这些,是有爱的老师。)

其实这个学生的需求是老师给他一个鼓励,给他希望,让他觉得能考上,给他更好的学习方法,告诉他怎么样才能考上,而不是说给他一个答案,说我考不上我也可以活得更好。

因为现实是他是需要这个本科门槛的。

大学老师更多的是从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去给学生觉悟,但其实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他最迫切的的需求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的老师。


目前阶段,有时候并不是需要给他们灌输很多宏大而政治正确的理论,就是给他们钱,给他们资源,给他们好老师。


你要关注这些学生切实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说你一个教授觉得他们其实需要什么。


教授来了,他们还趴在那儿做题,就说明他们有自己的需求,他们不欢迎教授。


这个基础教育水平高的老师不仅只说他只会教做题,他也能从更高的角度把这些题目看透。也能灌输很好的正确的认知和价值等。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群学生又被围观了,只是一种善意的围观,但他们自己个体的切实的需求是什么呢?


他们需要的是更好的老师,更多的资源。



精英的傲慢有两种,第一种就是你们这些送快递的就是低等人次,你们这些人就是笨等等这些。另外一种精英的傲慢其实是他认为你需要什么才给你什么,而不是切实地从这个个体的出发,看这个个体需要什么来去为他做什么


真正的善良是很难的,因为真正的善良其实是要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并且你的付出对ta来说要有效果,这样别人才会真正的感激你。


其他的你说一两句好听的话,你只是站在你教授的立场上,觉得学生缺少什么而给予学生什么,而不是根据学生自己真实的需求,那么这真的只是在打扰别人罢了。



相对来说张桂梅就比较接地气,直接问当地的人要钱办女校。真正的帮助底层群众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钱,给他学校,给他名额。

好听的话,符合舆论上政治正确的话,这些太虚了。


有记者对张桂梅说,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不好。张桂梅说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能接受得起这种应试教育就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我们只有靠这种办法。这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态度。


而林小英说这种方法是不对的,这种方法是不对的,我们要反抗这种方法。可是反抗的途径是什么呢?没有。一两句政治正确的话的确是出于良心,的确是出于好心,但好像的确没有什么用。真要帮这些孩子就给钱给资源。







到处诗境随时物华
①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②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③个人记录,有资料分享,也有教育心得,也有生活随笔,遵循内心随机发,介意勿扰。取关随意 ,来去自由。伸手党勿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