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敢说了!北大教授这期封神了,好怕她被禁…

文摘   教育   2024-10-12 13:18   上海  



微信的推送机制改版了,不再是发送时间而是按照阅读情况来推送,这意味着你们有时候会看不到我们的推文。为了不走丢,大家可以给公众号加“星标”,每次看完文章后“在看”,谢谢大家。


昨天下午,我在楼下碰到了一个法国学校的小妹妹,四年级了,周三下午依然没课。她的长头发在秋千上随风飘着,阳光洒在笑脸上笑的让人羡慕。


大家可能还记得,我之前写过一篇文,有关在法国学校和现在的双语学校间做选择的心路历程。前几天,我又给大家描述了一年级第一个月里,Emma比我想象的辛苦。


小妹妹的妈妈也“补了一刀”:我觉得双语学校既要又要,孩子就是太辛苦了。


看到她们无忧无虑地玩耍,我一边感到羡慕,一边又感到深深的不安。


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这么辛苦地‘卷’起来?难道没有另一条更好的路吗?


我建议大家都去看看最近《十三邀》节目里,许知远采访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的那段:



一定会对这个问题有个next level的认识。


内卷的真相:孩子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林教授在节目中提到,现在的孩子们连放松看一集美剧的时间都没有了。


为什么?因为每天被课程、补习班和各种练习排得满满当当,所有人都在拼命赶路,想超过别人。



其实大部分人都只是被裹挟着跑,没有真正的方向和目标。


林教授说:


教育不应该让孩子变成考试机器,孩子们应该有时间玩、有时间发呆,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完整的人。

现在的情况却是,不管体制内外,内卷让很多孩子只剩下刷题、做功课的时间。


这就是内卷的真相:

过度竞争和对孩子应有的快乐与自由的剥夺。

选择现在的双语学校,固然是因为我“既要又要”,不想让Emma现在放弃体制内可能性。

确实明显感觉到,中英文都想搞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这一个月多月,看到她每天6点半起9点睡,下午回来就是像打仗一样的时间安排,不时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选择。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考高分


很多人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然后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


林教授作为国内研究“县中”的专家,见了许多“小镇做题家”后却说:


人一生不能只是为了谋生,还应该有一些真正享受的事情。



如果你一生所有事情都只是为了谋生,那么这一生就是苦役。


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我,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幸福?


但这种幸福,绝不只是好分数、好学校、好工作而已,而是要让他们真正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体验。


如果我们让孩子的一生都只是为了谋生,那我们给予他们的爱也只是‘苦役’的另一种形式。”


我们家Emma喜欢跳舞、画画,Travis热爱拆东西、各种“科技产品”。我曾经希望他们能够从中找到乐趣,通过“玩”来探索这个世界。


当了一年级爸爸,心态也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开始热衷研究各种“鸡娃魔法”,奥数编程什么都懂了。


林教授说,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有机会体验生活的多样性,而不是只会应对考试。完整的教育包括分数、心理、情感、兴趣的培养,这些都很重要。



许多妈妈也会担心孩子的情感成长是否健全,是否能够体验到真正的生活乐趣。这些,才是比任何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只是长远的目标和当下的压力冲突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屈服于压力,直到孩子哪天崩不住了。


找到属于孩子的“平衡点”

让他们学会爱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节奏和天赋也各有不同。林小英教授提到:“每个孩子的平衡点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这句话对每个家长来说都是一盏指路灯,因为,我们太喜欢“随大流”,让不认识的“他们”来决定“我们”的孩子应该怎么过这一生了。



但凡不说自己的孩子,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一旦到了自己的孩子,就担心他真的“不一样。



林教授甚至对被大家奉为圣经的“新课标”提出了“质疑”:



确实,自上而下的标准,注定是为了“塑造”一个时代的孩子。


但如果我们的孩子真的与众不同,也千万不要勉强。



我们作为父母,能做些什么?


这期节目里,林教授最让我震撼的,还是这句话:



这不就是我们大部分父母的心态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明知道应该让孩子跟随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还只能用“为他们好”骗自己,逼他们走可能不适合的路。


我们学院有一位学霸老师,偏远县城考进了清华物理系,和夫人都是日本名校毕业。按照现在很多人的想法,高知父母最需要焦虑“学历降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一直很“佛系”。


他俩从小就放养孩子,觉得“北大清华也就那么回事”,“留学又能怎样?”从来不逼孩子死磕成绩、刷题,结果孩子的数学反而在班上很强(他们摇进了上海很牛的民办)


问他秘诀,就是不焦虑,从小把孩子当大人养——讲道理,但不惯着。这种“不卷”的节奏,反而让孩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活得很自信、快乐。


欲速则不达,可能很多事都应了这句古话。


我们希望孩子们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成绩,还能让他们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如果要给孩子“加餐”,要挑选更优质、有趣的课程,可以让孩子们在有效时间内学习更多,从而腾出时间去探索他们的兴趣。


比如Travis上的科学和搭建课,从来不觉得有压力,只有动力和乐趣。Emma现在每天的中英文阅读任务虽然重,但也十分喜欢,非常期待每天的英语课。


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让孩子未来能自信、独立地面对世界。


帮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才是真的“为他们好”。


写在最后


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不仅仅是每天疲于奔命。


所以,不妨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停止过度焦虑,给孩子一个更加宽松的成长环境。当孩子有机会去玩、去探索、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们一定能够开出属于自己的那朵花。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们既能找到兴趣,也能打好学业基础,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合适的课程是一种高效的帮助,帮助我们既不焦虑地卷,也不盲目地放松,而是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路。


这种自由和快乐,才是对他们未来最好的投资


大家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挣扎和反思,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内卷’焦虑?


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你们的故事,希望我们一起为孩子找到更好的成长方式。



END


直播预告⬇️英语新教材

点⬇️关注这个宝藏号


觉得有用,你就点“在看”

ET爸爱评测
上海爸爸带混血娃的日常。每天和大家聊一聊带娃感悟,经常输出育儿干货,时不时的丢一些“教育资源”。关注我,让咱们给娃花的银子都明明白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