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常说“以后要去北大清华”,要考博士后或者博士。后来我们发现,这事儿好像真没那么简单。全国有这么多省市,考生愈千万,顶尖大学的名额能有多少呢?随着考生的增加,考上大学变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身边人对我们的要求也早已从本科变成了985、211、双一流。
大家拼了命的学习,没日没夜的努力,这值得吗?我们,非要上顶尖大学不可吗?
01
@知乎 dear july
曾是问题学生,就不细述怎么问题了。刚上高三第一次考试作为理科生,考出了数学50+(满分150),化学42(满分100),物理38(满分100)的成绩 。后来父母非常严肃地放了很多狠话,稍有起色。真正触动是爸爸因为工作原因真的喝了太多酒肿瘤住院,自己终于幡然醒悟,父母在那么拼命地想给我好一点的生活。我有什么资格不去为自己更好的未来奋斗。从此过着5点半起,11点半睡的高强度学习生活。每一门科目都在补课,有不懂的自己思考四十五分钟无果,及时请教班里学霸。刚开始进步飞速,但也有难熬的平台期。最终高考微微失误,考上不是特别好的985,211。想放弃想松懈想玩儿的时候,父母还在为你的好生活忙碌奔波操劳,这就是你,必须坚持的理由。
选择顶尖大学的5个理由
01
"资源丰富"——知乎 @TIMI
好大学的优质资源太丰富了。
我高三那年除了体育课打打球基本没有其他娱乐活动,抓紧一切时间刷题然后跑去办公室找老师交流,最后有幸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了。
进入交大后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身边充满着各种计算机大佬、建模大神等等。刚进大学对什么都一窍不通的我在同学的邀请下参加了好几个比赛,有辩论赛、机械小车赛等等。短短几个月就感觉自己不管是思维也好,动手也罢,都上升了好几个档次。同时大一的工程导论课也让我有机会自己亲手做一个项目出来。
压力自然也是有的,大一上学期就三天满课的课表足以证明这一点,到了晚上图书馆内也常常找不到空位。不过好的大学里的各种社团活动也都非常精彩,完全不会觉得大学生活压力太大呀。
总之一个好的氛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还是很重要的,不过高中只要找对了方法也不会特别拼命啦。加油努力,随后尽情享受大学生活吧!
02
"起点不同"——知乎 @吉原
你可以先参考下我现在的处境。
初中毕业出来打工,15岁打到现在21岁一无是处,进的厂都是两班倒或者13小时上下的班,这6年里拿过最多的工资就是3200。
再参考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期间做实习生,2000一个月一天8小时,上班经常没事做就用电脑打斗地主,毕业之后更加不用说了。如果你觉得每天12小时半个月倒一次班的工作合适你,那读好的大学就没什么必要了。假如说你不甘做着机器人一般的工作,那么请在能用成绩说话的条件下努力点,让自己的未来更加美好,不要浑浑噩噩度过人生唯一的18岁。
03
"同辈差异"——@知乎 我这人很严肃的
二流大学,会给你一种“我随便学学,就能比身边大多数人强”的感觉,于是你大学四年就随便学学过去了。最后毕业的时候可能还是比身边的大多数人强。
一流大学,会给你一种“身边大多数人随便学学,就能比我强”的感觉,于是你大学四年拼了老命追赶身边人的步伐。最后毕业的时候身边的大多数人可能还是比你强。
然而毕业的时候,这两个人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大多数人,都是在追赶别人的时候,才能发挥出自己极限的的潜能。什么时候环境使你自我满足了,使你停止追赶了,使你安于现状了,那么你也就到此为止了。
而一流大学,提供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给大多数人拼尽全力追赶的背影。
03
"师资力量"——@知乎 姜小白
我一直喜欢读《红楼梦》,偶尔也看一些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很难读进去,会慢慢觉得它只适合自己读原著,不能拾他人的牙慧。
今年听了一个公开课,基于台北大学白先勇讲《红楼梦》那个版本制作的。
白先生的课程安排得好:
把程乙本跟庚辰本对比着讲,凡是有可讨论的地方,皆挑出来单讲指正做参考。像尤二姐、尤三姐写错了的地方,直接毁掉了尤二姐;“菂官”的“菂”这一类生僻字,大都有抄错的可能;药官与藕官的感情,芳官给宝玉讲述时的态度。我以前读书时,就看的芳官是笑着讲的,把她们俩一段感情讲成儿戏了;但多个版本对着看的话,芳官当时是非常伤感的拭泪讲解,云泥之别呀。
以文学写作课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余英时先生的《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已经把《红楼梦》从自传派手中拉回来了,它是小说,不是曹雪芹的传记。但白先勇先生以小说写作技巧的角度来梳理《红楼梦》,角色表写、人物出场、铺成、作者视野、小说视觉,特别饱满而全面。
我听得很入迷,每天听一个小时,才一个月,听了一半了。突然就理解到,所谓的“师承”有多重要。
读《红楼梦》的人多,讲《红楼梦》的人也多,写关于《红楼梦》的人更多,他们大概可以分为专科老师、三本老师、二本老师,但白先勇先生是一流大学的老师。“自学”与“跟着老师学”,区别甚大。
偶尔想想,如果自己能在大学,选修一门白先生的文学课,听他讲一个学期的《红楼梦》,我觉得几年前的人生状态是特别不一样的。
03
"硬件设施"——知乎 @减紫
说说我带社团条件的经历吧。
同样的天文社团,普通一本的大学天文望远镜都是普消和小马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总价5000以内;而且还都是老干部们出去比赛赢得的奖品,没钱置办帐篷和睡袋,遇到露营只能找人租赁;没有办公室一年经费几百,日常开销甚至还不如几个社团干部自掏腰包。开会在食堂、教室随便约地方解决,饮料都要带头的自己请。
而985高校那边的天文社呢?虽然天文望远镜总量也不多,不是近年来某些中学疯狂堆一堆普消的套路;但学校经费充裕,有NEQ6赤道仪、C8望远镜等器材,各种上半身和下半身大件都很筋肉丰满,加起来总价可能有四五万,而且天气晴朗社团干部拿下来就能开工看。虽然是房价70000+/㎡的地区,每个社团貌似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办公室可以放活动器材和开会——就像动漫迷们熟悉的日本中学那种社团活动一样。
这么说吧,用砸钱来衡量,知乎上一个没有接触过天文的人计划独自一人达到前者社团的观测体验,有两三千人民币就可以复刻那种器材了;但后者社团的体验可能要投入一万五到两万(C8+NEQ6+拍摄导星一众设备),而后者每个社员掏腰包的社费,都不过是半杯奶茶而已。
更让人羡慕的是,这样“物资丰盈”的社团985大学里还有很多,你可以一次加入多个社团,享受各种相当于金领能投入在爱好上的物资带来的体验。
“ 分享两位清北大神的建议 ”
1
@胡明哲
要着重关注高考题的答题方式。我所说的答题方式是指对某一题目的作答技巧和叙述特点。选择题,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特殊值赋值法或极限法等排除错误选项,从而快速地作答。
数学的解答题,要着重注意标准步骤的书写,以免在高考中因步骤不完整而失分。我的做法是:先找到近三年全国卷高考题相应的题目,仔细研读其标准答案步骤,可以在白纸上原样抄写一或多遍,充分感受其书写格式和严谨程度;然后选择少量模拟题,认真书写步骤,再按照高考答案的标准进行修改;最后通过大量模拟题的练习,做到熟练掌握各类解答题的标准步骤,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整书写各个解答题的标准步骤,并通过模考来检验成果。
英语,要回归基础,熟记各种词形变化,并背一些“高大上”的句子以供书面表达使用。
对于物理,要注重各专题之间的融合,关注原始公式。
化学、生物,要分析高考主观题部分的答题方法。近年来高考题有增加考查原因分析、实验分析主观题的趋势。我发现,类似于简答题的题型也开始在试题中出现,而这些题恰恰就是很好入手但又不容易用简练的语言作答全面的题。同时,这类题也对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个思维的漏洞就可能造成较多失分。
2
@枫白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只抓两个方面:文言文和作文。他要求我们文言文做到信手拈来,即看到任一篇史传类文言文就能立刻翻译,且原文中每个字都要在译文中落实。作文方面,要多读书,读名著、文集、文学史,以积累素材,因为滥俗的素材和语言不可能抓住阅卷人的眼球。我没有照他说的做,因此至今还只能写出流俗的文章,我只知道照他说的做的同学,语文成绩都突飞猛进。至于阅读、选择题等等,高三有的是时间去练习,不应该在前两年花太多时间。
理化方面的考试特点是知识点相当综合且需要相当快的答题速度,常有一道选择题考察七八个知识点的情况,所以理化不能有一丝知识点的缺漏。同学们要对知识掌握得极致,要达到千锤百炼的极致、才华横溢的极致、天衣无缝的极致。为了在考试中瞬间把要用的点调出来,需要在大脑中有一幅清晰的概念图。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这样的:想象脑海中间有一个“力”字,要在3分钟内以“力”的概念延伸出力学的所有知识点和经典模型。
应试教育最无奈、也是对社会最没有用的部分,就是为了区分高低而设的各种陷阱,这些陷阱不教人新知,也考察不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为了争高分必须提防。有些同学对知识点知道得很清楚,合外力为零就等于动量守恒,但一到考试时见到“因为合外力为零,所以机械能守恒”这个选项就稀里糊涂地选上了,之所以跳进这样的陷阱,也是因为知识点掌握得不清晰,有时错误很隐蔽就不容易被发现。对付这些陷阱,最好是平时就多设想些荒谬化情形,把错误放大,这样才能及早形成概念之间清晰的界限。
写在最后
我们高中老师曾说过: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想考上清北,因为考上清北,这个牌子够你吃一辈子,你的大学同学够你子女吃一辈子。
以前我不信,现在的我深信不疑。
高考前面摆着的是去上一个好大学,门槛是你的分数。大学毕业前摆着的是找一份好工作,门槛则是“985/211优先”。
顶尖大学毕业的学生,不仅是空有其名号,他们的个人能力、眼界、价值观、习惯等等,也和普通大学的学生相差甚多。
正因为它们是挤破了头才能考上的顶尖大学,我们才更要去。
请你们拼了命的努力,到时候拿着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晒给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