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4年06月27日(下同),年初至今,基金经理离职数量高达159人次,涉及93家公募管理人。值得一提的是,近半年159人的离任数据已创9年来的同期最高水平,前高为2015年同期的183人次。从近10年同期基金经理离任数据来看,人数分别为:2023年140人,2022年125人,2021年135人,2020年123人,2019年116人,2018年77人,2017年79人,2016年70人,2015年183人,2014年101人。具体来看,年初至今,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管旗下基金经理离任人数最多,达5人;嘉实、大成、华夏、格林、招商、国联、中欧、易方达、鹏扬、平安,几家基金公司则各有4位基金经理离任。综合而言,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基数较大,基金经理离任人数相对公司基金经理总数来说并不突出;相比之下,中小公募的基金经理流失率则较高,如国联、鹏扬、格林三家基金公司,年初至今各有4位基金经理离任,东吴基金也有3位基金经理离任。来源:据Wind数据制作
另据天相投顾数据,154家披露年报的基金管理人(包括基金公司、券商、保险资管等)在2023年共获取管理费报酬达1333.46亿元,较2022年时的1442.43亿元下降约7.55%;托管费也由2022年时的304.56亿元下降至284.96亿元,同比下滑6.44%。“大背景下,基金经理控制规模的趋势也在逐步增加。在薪酬进一步调整后,未来基金公司可能不会把打造明星基金经理作为主要策略了。而由于指数基金、ETF不太受规模限制且费率低,后续将会成为基金公司重点推广的对象。”沪上某公募业内人士分析道,整体来看,明星基金经理在前两年那样的影响力或将难以复现,但冒尖的基金经理依旧会存在影响力。行业薪酬估值体系变了
目前,上限290万元的说法,尚无法证实。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告诉:“如果属实,这个数字会成为一项软准绳,相当于行业薪酬估值体系发生变化了,影响肯定不小。”
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表示:“基金行业降薪首先是响应监管政策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薪酬过高的现象开始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基金管理人要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严禁短期激励和过度激励行为。同年基金业协会出台《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要求基金公司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2024年4月,发布的新“国九条”中,也进一步明确要完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坚决纠治不良风气。
可见,通过督促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严禁短期激励和过度激励行为,监管部门试图从制度层面规范行业内的薪酬体系。
“基金行业降薪,是监管政策日趋严格,基金各项费率下调,基金行业盈利水平下降背景下的大势所趋。”王铁牛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行业大发展,公募基金总规模也超过了30万亿元,公募基金员工,特别是高管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薪酬也水涨船高,薪酬水平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再加上最近两年的权益市场的波动,很多所谓明星基金经理给投资者带来较大损失,这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在持续提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投研平台和体系,建立投资者收益和满意度直接挂钩的薪酬制度等方面,还需要行业更多的探索和变革。”王铁牛表示。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自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