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丨解锁健康的养生密码

健康   2024-12-21 21:56   广西  


冬至节气


冬至,俗称“日南至”、“冬节”、“亚岁”、“数九”等,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从自然内涵看,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冬至成为阴阳转换、天地交替的关键转折点,也标志着寒冬的正式降临。从人文内涵来讲,“冬至大如年”,它作为“四时八节”之一,是民间传统的祭祖节日,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与敬意,同时也开启了冬季养生的关键时期。




冬季养生





一、防寒保暖,阳气潜藏

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藏”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一)穿衣保暖御寒气

冬至时节,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发,但寒气依旧凛冽,人体易受寒邪侵袭,故穿衣保暖乃冬至养生之首。“衣厚则热,薄则寒。”合理的穿衣不仅能抵御寒气,防止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发生,还能使阳气内藏而不外泄,为冬至后的阳气复苏积蓄力量。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内层选择透气、吸汗的衣物,中层选择保暖性好的羊毛衫、绒线衣等,外层则选择防风、防水的外套。这样既能有效保暖,又能根据室内外温差灵活调整。

(二)关键部位护周全

“寒气易侵,阳气难守”,冬至时,人体阳气内藏,寒邪易趁虚而入,头、颈、腰、背和脚不仅是阳气汇聚的关键部位,更是最易遭受寒邪侵袭之处。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外出时务必戴帽子、围巾、手套,穿高腰裤、长裙以及保暖性好的鞋袜,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三)适时增减调温寒

冬至时节,室内外温差较大,天气变幻莫测。一方面,因保暖过度导致出汗会耗损阳气,打破体内的阴阳平衡;另一方面,衣物单薄,寒邪便会轻易入侵。因此,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调整着装。同时,从室内到室外,或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要有过渡,否则寒邪极易乘虚而入,对身体造成伤害。


二、饮食温补,固肾益精

中医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应讲究养藏之道。肾主藏精、纳气,为先天之本,因此,冬至时节对肾脏的养护尤为关键。

(一)温补食物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是进补的良好时机,而饮食则是最主要的调养方式。冬至应以温热滋补饮食为主,多摄入羊肉、牛肉、鸡肉、核桃、黑豆、黑芝麻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食物,以固肾强体、护阳益精,有助于提升人体的阳气,为冬季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药膳调理

冬至时节,人体阳气内敛,药膳可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当归黄精炖鸡能补肾填精、益气健脾;胡萝卜生姜焖羊肉能温补脾肾、健胃消食;山药粥能补中益气、益肺固精;桂圆红枣茶则能养血安神、补益心脾。这些药膳集美味与养生于一体,既能带来味蕾的享受,又能温润地调节身体机能,强化脏腑功能,提升免疫力以抵御寒冬。

(三)饮食均衡

虽然冬至时节以温补为主,但也要注意适度和饮食的均衡。除了温补食物,还可适当摄入一些滋阴润燥、平补类的食物和黑色的食物,搭配坚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同时,避免过度食用生冷、寒凉、油腻的刺激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影响阳气的升发。

三、早睡晚起,阳气内蕴

冬至昼短夜长,万物蛰伏,故应顺应自然,早睡晚起。早睡可养阳气,晚起能固阴精。除了保证夜间的睡眠质量,午饭后还可适当小憩,同时注意保持室温在18- 22℃,可适当使用暖气或空调,但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定期开窗通风,防止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感冒。


四、适度运动,固本浮元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运动可以舒经活络、畅通气血,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在阳光充足的时段选择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缓和的有氧运动,以微微汗出为度进行30~60分钟的适量锻炼。而运动不便者,则可以通过晒背来补充身体的阳气。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液并补充水分,同时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五、宁静致远,养护心阳

冬季,肾水旺盛,易克心火,致心阳不足;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心阳养护的关键节点。因此,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防止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耗散心阳。“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可通过冥想、阅读、听音乐、参加聚会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确保心阳不受肾水的过度克制,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六、未病先防,守住健康

冬至前后气温骤降,人体抵抗力极差,容易生病受寒,要避免一些慢性疾病的复发或加重。在冷空气的刺激下,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活动量减少,大脑、心脏血液循环减慢等都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要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观察和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按时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发展,防患于未然。此外,尽量避免去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若不能避免则需戴好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预防感染。

七、中医保健,调衡阴阳

冬至是阴极阳生、阴阳交替之时,中医保健作为调衡阴阳的关键途径,意义非凡。鸣天鼓之法,双手掩耳轻叩,借经络传导之用,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足浴时佐以艾叶等多味中药材,借水之热力,可温通经络,推动血液循环。按摩足三里等穴位,调节脏腑机能,兼具补阳滋阴之功。艾灸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位,借艾火纯阳之力,促使阳气生发,驱散寒邪。中药膏方依据个体体质调配,滋养身心,固本培元,助力机体阴阳调和。


冬至已至,养生正当时!愿大家在冬至时节都能把握好阴阳交替的契机,借中医智慧开启健康之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迎接新一轮的四季更迭!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不作为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同时致力于保护患者及群众的隐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及时私信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







来源:北海市卫生健康委

健康北海
北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认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