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勿蹈标榜之习 须从学问上用功
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班于1937年2月开班,第一期学员有郭味蕖、田世光、俞致贞、陆鸿年、晏少翔、张其翼等。所长钱桐,导师有黄宾虹、于非闇、张大千等人。导师每周都来讲学,风雨不辍,讲画史、画论、笔法、墨法、章法,具体指导学生临摹,并当场示范,指导学生辨别真伪,并从绘画发展史的角度来讲解分析。当时所临摹宫中名作都要临两张,一张自己保留,一张交故宫保存,以备原作南迁时,北京还保有临摹作品。
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班合影
父亲就是自这时起,直至黄宾虹老人去世,近20年中不断向老人请教学习,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宾虹先生见这位来自齐鲁古北海郡的学生,能通古今,东西兼长,人又冲和恬淡,自是喜欢;又见父亲专心治学,方穷至理,并非一些青年画者矜异立奇、浮躁求进,更认为是可成就之人。逐渐熟悉后,他得知父亲是潍县陈(簠斋)家的姻亲,陈是清代大金石学家,宾虹先生十分景仰这位先贤,又觉父亲能亲接簠斋遗物,继承簠斋精神,进行文物收藏、考证和研究,更认为是难得之才,并得知父亲为潍上五百年世家子弟,文脉承传,祖上与周亮工、郑板桥、赵之谦交谊很深,得翰墨丹青之灵韵,于是对他寄予厚望。
郭味蕖先生
在宾虹先生客居北京的十年间,父亲经常专程来北京向先生登门问学,先生详加指点,讲解十分详实。每讲到历史大家,都要谈到他继承了谁,影响了谁,在画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讲画家与画家的关系,讲怎么辨别真伪、高低,讲墨法、笔法……父亲从黄老师那里深刻领悟了比较性研究、系统性研究的治学方法,以及征信析疑的思维方式,领悟了先生倡导的“勿蹈标榜之习,须从学问上用功”的道理。父亲从这位德高望重、蔼然可亲的老师身上获益良多,人品和画品得以双修,理论与技巧得以共进。父亲非常庆幸能有这样的好老师常年诲教,他曾感叹“不然一入歧途,虽十年寒窗,朝夕吮墨,开卷满目俗尘,正如嫫母倩妆、东施效颦,万劫不复矣”。
郭味蕖 1963年 北京
黄宾虹先生带父亲观看和临摹历代名作真迹,特别是在绘画理论研究和绘画创作方法方面使父亲深受其益。父亲1941年在文章中写道:
予近年每见历代大家名作真迹,辄觉二三日寝食有味,悬诸壁间,镇日晤对。每对古人名作,当想其未画时如何胸次寥廓,欲画时如何解衣盘礴,既画时如何经营惨淡,如何纵横挥洒,发墨赋色,必使神会心谋,捉笔时荆、关、董、巨,如在上下左右。
黄宾虹先生为使父亲能广泛吸收历代名家各种画法,亲自为他示范创作了一件大幅山水画,上题:
合倪黄吴王为一家法,写似味蕖有道正之。予向。
此画气势宏大,结构谨严,林峦郁密,苍浑沉雄。倪、黄、吴、王四大家之笔墨浑化入微,气象万千,为先生难得之精品。父亲将此画常年挂于画室之中,对晤静坐,如黄老师在上耳提面命。
黄宾虹作品
20年中,黄宾虹老师几乎每年都有书画相赠,有画作、书法、扇面、对联,宾虹先生还经常给父亲题画,亲自出席父亲画展的开幕式。如1941年8月24日,父亲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个人画展,当时的《新北京报》就有这样的报道:
名画家郭味蕖,潍水望族,富收藏,精鉴赏,每日沉浸在古书画中,孜孜伏案,融古会今,自出炉冶,所作山水花鸟,精雅绝俗,秾丽中度,气韵闲远,洗尽甜浮。画展自开幕二日以来,风和日暖,稷园路上游人倍增。如黄宾虹所题之《仿新罗花鸟》,周养庵所题之《芍药》,溥心畬所题之《春柳图》,于非闇所题之《白梅》,风趣高古,别具町畛……尤为人所称赏。郭君画宗南北,曾在沪、杭、青、济举行画展,久为各界所钦仰。
郭味蕖《听雨图》1947年
父亲是在黄宾虹先生亲自指导下撰写《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这部大书的。此书自1937年写起至1958年出版,历20年,约32万字,收录历代书画家四千余人,可谓工程浩大。刘曦林先生在《郭味蕖传》中写道 :“它是现代第一部以编年体的方式著录历代书画家的大型工具书,像这种属于基础性研究的工作,非博览群书通晓书画史者不能编,非史癖并精于条理者不能撰,非诚于学术且具牺牲精神者不能为,非对中华文明有强烈责任心者不能想,其中之劳动、所耗之心血可以想见而难以度量。”《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适应了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整理、研究和推陈出新的社会需要。
《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郭味蕖著
父亲在这部书的自序中这样写道:
自从1937年,编者在前北京古物陈列所主办的国画研究室任研究员时,便开始搜集我国书画家的传记碑志这一类的资料,并且经常到黄宾虹先生处,学习中国美术史和书画鉴别。当时黄先生就谈到,现在关于研究书画的工具书很少,历代出版的书画家传记和著录诸 书,又多是略而不详;书画家的生卒岁年,和重要作品的创作年代,也不容易稽考。他就希望我采用编年体例,编一部综合性的书画家年表,藉便检查历代各家的继承关系和风格的沿变,并指示了我一些整编方法。我从这时起,便着手编写这一部年表……
郭味蕖《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词意》1964年
1944年,《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初稿写成,黄宾虹先生为此书撰写了序言:
古人读书皆有记录,等身著作,无非日积月累而成。王伯厚《困学纪闻》,顾宁人《日知录》,莫不朝斯夕斯,丹黄涂乙,取精用宏,卓然成家。知人论世,尤为读书之要。味蕖学兄,博览群书,旁搜艺事,出其平昔所辑《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见示,纲举目张,皆能有条不紊。足徵劬学嗜古,钜细不遗。荀卿有言,“其为人也多暇,其出人也不远”。抗心贤哲,度越寻常,余于是编有厚望焉。
甲申之夏,黄宾虹
父亲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望,更加努力研究,奋发著述,《知鱼堂书画录》《知鱼堂鉴古录》《古镜考释》《明清四画人评传》等著作相继成书。
黄宾虹赠郭味蕖 行书扇
1951年10月,黄宾虹先生由杭州来京,是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三次会议,是参加会议代表中之最年长者,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宾虹老人当时留京月余,父亲曾去探望。父亲告诉老师他已经应徐悲鸿院长之聘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工作,黄先生十分高兴。父亲又说《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正在最后整理编写,承中央美院给予一部分编写时间,得以重新搜遗拾坠,增补清缮。黄老师希望这部书能早日梓行。父亲见老人在寓所仍在作画,忙于进京后的书画应酬,又见老人谈话兴奋,怕老人累着,不敢久留,匆匆告别。
郭味蕖《离堆分洪》(写生)1963年
没有想到的是几日以后,黄宾虹先生来到位于王府井校尉胡同的中央美术学院,向传达室打听郭味蕖在哪里办公,得知后,老人直接到美院图书馆来找。我父亲大惊,一位88岁的老师,竟来看望一个44岁的学生。传达室将黄老来校的消息报告了美院领导,当美院领导到图书馆时,方知二人已经离开学校,手拉着手到东华门附近吃小馆聊学问去了。
黄宾虹赠郭味蕖扇面《蜀山栈道》
1953年初,经文化部批准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民族美术研究所(即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前身),黄宾虹先生任所长,王朝闻、王曼硕任副所长,这时父亲所在的美院研究部与民族美术研究所合并,父亲多么希望黄老师能早日进京上任,美院领导也多次去信去电频催莅京,但黄老年事已高,医嘱宜缓。宾虹先生的老友陈叔通先生得知,也以为“高龄不宜远迁,春和时来京一游,以花时为宜,老友亦得快晤”。但北京的朋友们始终没有等来这一天。
1955年,黄宾虹老师去世,父亲十分伤感,他在《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的自序中写道:“前蒙徐悲鸿先生题耑,黄宾虹先生撰序,今已相继谢世,不及见本书出版,缅怀旧谊,不胜怆感,即以此编纪念二位先生。”
黄宾虹赠郭味蕖篆书对联:鱼龙鼓浪舟浮叶,犀象妆潢笔缀花。
本文选自郭怡孮《怡园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