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再点击右上角的…,点击置顶公众号或者设为星标,这样就能加入我们了。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再点击右上角的…,点击置顶公众号或者设为星标,这样就能加入我们了。
美国振臂一呼,率先发难,27个欧盟国家纷纷响应,针对中国的三大“王牌”,在原料问题上开了危险的第一枪。中国的三大“王牌”是指哪些?我们的反应是什么?
而就在18号的时候,欧洲议会也公布了《关键原材料法案》的通过,该法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欧盟在科技和新能源领域的原材料自给能力,降低对某些“特定国家”的依赖程度,同时也是为了让欧盟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据悉,欧洲委员会于去年三月正式提交了这项议案,而欧洲议会则于去年十二月通过了这项议案。
该法案列举了34种重要的原材料,包括稀土,锂,镍,钴,硅在内的17种被视为“战略原料”。该法案规定,到2030年,27个欧盟成员国每年消耗的原材料中,10%来自国内开采,40%由欧盟内部处理,25%由循环使用。此外,该法案还规定,战略原料的65%以上的供应必须来自一个单独的第三国。
有专家对此表示,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的目标直指中国的“新三样”(光伏、锂电池、电动车),这是中国向中国出口的三大“王牌”。欧盟称,《关键原材料法案》旨在增加对欧洲相关公司的支持,使其能够在欧洲获得更多的矿产资源。该法案的目的是降低欧盟对第三方、尤其是中国的依赖,中国在很多相关原材料供应链中拥有话语权。据报道,中国目前为欧盟提供了稀土的98%,锂的97%和镁的93%。稀土和锂是制造半导体,锂电池,太阳能和风能的重要原料。
那么,欧盟为何会选择《关键原材料法案》作为“快速”立法的时机?主要是因为,这件事的背后,有美国的影子,而在这之前,在电动车领域,美国就已经率先对中国发起了攻击。去年11月美国财政部宣布,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自今年起,在美国制造的、含有中国等国生产或组装电池部件的电动汽车将不能享受最高7500美元的免税优惠,而这一优惠是基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拜登政府的这一举动很明显是为了“扼杀”美国电动车供应链中中国的角色。说句不好听的,美国还是在玩“脱钩断链”的把戏,并试图将欧洲盟友拉下水,而欧盟则以《关键原材料法案》的形式表明了跟上美国步伐的政治姿态,也折射出欧洲产业政策受美国影响政治化的现实。
尽管欧盟紧随美国的脚步,但是《关键原材料法案》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会如预期般顺利呢?答案是不太可能。至少在执行这一计划的细节上,欧盟仍有许多“挑战”要面对。比如,在资金、能源和当地民众的反对声中,这些“遥不可及”的目标很难得以实现。《关键原材料法案》规定,欧盟有关原料矿产项目的审批程序将由现在的10至15年缩短至27个月以内,但仍存在其他障碍。此外,在短期内,除非欧盟放弃绿色和低碳的发展目标,否则要想摆脱中国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从长期来看,欧盟和它的盟友在建立一个成本高昂的产业链时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结果。
当前,多边主义已是大势所趋,美国领导的西方无法改变,中国和美国、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国际贸易,也不是一场你赢我输、你兴我亡的零和游戏,中美和中欧都是各谋其利、各谋其利,对对方是机会,而非挑战。中国对竞争既不回避,也不害怕,但是我们强烈反对以竞争为名,限制其他国家的合理发展。中方早就在关键矿产问题上做出了回应,即各主要矿产国应积极参与维护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共同担负起全球相关矿产的供应责任,保证相关贸易和经济合作的正常进行,不应将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和武器化,从而损害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对现行世界经济体制造成冲击。欧洲国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不要成为美国的枪下亡魂。
小编每日编辑不易,若您还满意,可点左下角“分享”支持小编,或点右下角“在看”,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