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的农资集团棉花储运公司仓库内,高高的棉垛像一幢幢楼房,依次排列有序,一眼望不到头。
2024年10月,江苏省近百名纤检人员第16次奔赴4000公里之外的北疆。“都说秋天大雁往南飞,我们却像逆飞的候鸟群,向北而行。”扬州市检验检测中心纤维检验所所长张凌说。
护棉有责,检棉尽责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自2009年以来,江苏省市场监管系统纤检机构每年组织人员远赴新疆开展棉花公证检验工作,完成的任务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0%。
“今年,江苏13家纤检机构又选派97名技术人员,参与新疆监管棉公检任务‘大会战’,他们将在新疆工作四五个月。”江苏省纤维检验局副局长徐恺介绍。
行驶在去往奎屯市的连霍高速上,沿途的棉田里,随处可见一卷卷被亮黄色外皮包裹着的籽棉。这些籽棉质量如何?经过重量检验、品质检验两大环节后,得到的那张监管棉公检证书会告诉我们答案。
过磅、条码扫描、品质抽样、含杂率抽样、回潮率测试、含杂率检验、样品交接、数据处理……这是江苏纤检机构主要负责的工作。新疆监管棉的公检数据不仅关系棉花产量、品质等级的核定,还直接关系棉农补贴发放、棉花定价流通,不容有失。
作为今年主检机构任务发布和数据审核负责人,盐城市纤维检验所棉花检验室主任杨勇深有感触地说:“拿不到公检证书,棉花销售就会受到影响。必须保证每个环节在限期内完成,从入库到发证不超过48小时。这是我们的任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在今年由江苏省纤检机构负责施检的三个监管仓库里,农资集团奎屯西库的体量尤其大。“目前,入库量在每天5000吨左右,这意味着一天内要入库约110辆满载186个棉包的卡车。”杨勇说。因此,13家机构中,有9家被安排在了奎屯西库。
“放车吧!”早上8时许,奎屯的天还未破晓,两名纤检人员就已到磅房就位。一声招呼后,仓库门口的货车长龙开始缓缓向前挪动。“磅房是整个公检环节的第一道关,早出晚归是常态。只有我们尽量提前,才能为后续的检验环节留好余量。”来自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储露说。
9时30分,大部队抵达。班车刚一停稳,纤检人员便涌入休息室,拿上安全帽、拎起设备随即转身入库。在一阵匆忙的脚步声后,休息室又迅速回归空无一人的宁静。
要快也要准,是每一名江苏纤检人对自己所在岗位的要求。棉花入库后,需要依次进行扫描、“测水”(回潮率检验)、品质检验样品抽样、含杂率检验样品抽样以及样品交接,环环相扣,容不得掉链子。
技艺求精,竭诚实干
无论在哪一个监管仓库,当天入库的棉包都要求当天检完,不能有积压,因为第二天还有含杂率检验,同样时间紧迫。
在常州市食品药品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朱晓丹看来,含杂率检验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活——每份送来的样品需要手工再取3克至4克,将每批20个样品均匀地铺在杂质盘上,再送至全自动原棉杂质分析仪进行检测。
今年是朱晓丹第二次来新疆参加棉花公检,但她含杂率检验的手速丝毫不逊色前辈们。“高峰的时候一天有170多批,很多样品堆在那里,看着就很有压迫感。”朱晓丹说。经历过高强度实战磨炼,她已经可以实现15分钟左右完成一批次检验,但遇到高峰期干到晚上7时多也是常有的事。
同样的,在仓库一线进行含杂率检验样品取样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判断:取一整块约30克的完整样品、判断同一批次的20个样品是否均匀……相较于实验室的工作,在仓库一线的取样工作更像是一个“体力活”。
“每个棉包都是经过400吨重量的压力打包成形的,坚如磐石。需要把手指深深地插进去抠一块出来。”来自江阴市纤维检验所的李云飞一边说着,一边单手插进棉包内,看似毫不费力地拽出一个棉花“方块”,接着撕下棉包条码与“方块”一起放进塑料袋。“必须一次性抽取,不能分几次,不然会影响品质检验的结果。”李云飞说。
含杂率检验的样品一批次只需要抽20包,而品质检验的样品每一包都需要抽样,每批次棉花一般有186包,平均每天要抽12批次,像这样的动作一天要重复上千次。“一天下来手指都是麻木的。”李云飞说。
相较于抽样的“体能考验”,测水时将针插进硬邦邦的棉包里绝对算得上“无氧运动”。
有着十几年新疆工作经验的张凌,作为回潮率测试的检验员,有着独特的“插针”技能。棉包外层的棉花最容易被外部环境干扰,为了测量准确,测水的针头需要插入棉包深处约10—15公分,同时两针间距也要控制在10公分左右。“如果用力太轻,针根本扎不进去,完全达不到检验要求;用力不当,也会造成探头电极针的损坏。”张凌总结,“插深全靠力气,插准全凭经验。”
心怀炽焰,无畏霜雪
奎屯市的冬天动辄零下30多摄氏度,而新疆公检现场的棉垛又全部在野外,队员们完全露天工作,一天下来,全身的骨缝都冻得疼。
不少负责扫描测水的同志都有一双特别的手套——食指和大拇指的部位会剪出一个洞,方便手指点击扫描仪。“冬天是入库量最大的时候,经常在室外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机器冻没电是常事。”来自常州市食品药品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徐红辉已经是第八次参加公检任务,也是在新疆他才见识到,原来冻伤也会长水泡。
党员带头干,老同志带新同志,工作任务加重,大伙就自觉加班。天冷就多加件衣服,多跑一跑,多跳一跳……这样的工作,江苏纤检人一坚持就是16年,每年都能完成近50万吨的检验量。今年,还有很多的新鲜血液加入,有90后、00后,还有不少硕士、博士。
来自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朱小芳今年第一次参与棉花公检任务。用她的话说,“我是带着任务来的”。
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是朱小芳一直以来的习惯,从加工环节入手是否能对皮棉含杂均匀性进行把控?如何科学准确辨别含杂不均匀性?作为一名在读博士,朱小芳总想着利用自身所学在新的工作环境与流程中发现突破点或者获得新的启发,从而促进棉花品质的提升。
近年来,江苏纤检机构也通过提升检验质效、强化数据运用,及时将公检结果反馈到上游的育种、种植、加工环节,引导各方科学选种育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加工水平,生产出更多的高品质棉花,在促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11月10日,2024年度江苏纤检机构赴疆进行监管棉公证检验的人员,已经完成棉花公检任务6158批26.34万吨。
天气预报显示,江苏纤检机构驻点的3个仓库所在地将陆续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对于公检工作而言,今年的严峻挑战才刚刚开始。属于江苏纤检人的公检故事,还在继续。
作者 |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祝 富 通讯员 王心婷 潘曾玉
编辑 | 黄星蓉
审核 | 倪泰
更多好文
点击阅读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