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贵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汇聚基层治理力量,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贵州日报聚焦我省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典型案例、优秀人物,走进100个村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推出“村治·百村行记”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2.978亿人。如何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一直是城乡基层治理的难题,我们来看看铜仁市印江自治县缠溪镇驷马村的实践。
杨凤腊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子女外出务工,时常感到孤单。
73岁的饶学珍老人的儿子去世三年多了,现在家中就她一人,经常因为思念儿子而伤心。
61岁的村民安华海患糖尿病多年,儿子、媳妇常年带着小孩在广东务工。今年初,安华海的老伴去广东帮忙照顾孙子,他便一个人在家,日常生活、就医等养老难题一直困扰他的家庭。
安华海、杨凤腊、饶学珍面临的问题不是个例,缠溪镇党委政府一直思考如何破题。为解决部分老人不愿前往集镇养老院养老问题。2024年初,缠溪镇探索在驷马村建设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将村内闲置小学校舍改建为养老服务中心,并创新集中养老模式,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们靠村里春晖人士和爱心人士捐助的5万元,及社会机构捐物折资3万元,办起了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入驻了12位老人。”驷马村村党支部书记杨启雄说。
驷马村养老服务中心配有娱乐活动室、电视、热水器、餐厅等,村卫生室,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每周还会免费为老人们进行常规检查。
自驷马村养老中心投入使用以来,丰富资金来源是村支“两委”一直思考的问题。“虽然有政府补助,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中心的经营所需。经过不断摸索,将闲置土地利用起来种蔬菜,能够满足日常食用;同时,村里还养了十余箱蜜蜂,每年能够带来2000余元的收益。”杨启雄说。
经过缠溪镇、驷马村共同努力后,老人们在村里有了新“家”,变化在悄然发生。
杨凤腊每天到养老服务中心吃饭,吃完饭和同龄人闲聊,她还喂了15只鸡,种了蔬菜,一个人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饶学珍入住养老服务中心后,不仅有人管生活,每周还有村医免费检查身体,住的房间有空调。新生活让她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今年养老服务中心建好了,大家集中过暖冬。”安华海一边下棋,一边感叹养老难题迎刃而解。
据统计,缠溪镇全镇人口19768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560人,独居老人313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镇老人数量将不断增加。
“社会力量的参与对缠溪镇的养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只依靠政府补助、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还需要激发我们自己的内生动力。”缠溪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鲁廷义说,让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有人服务、有人照顾,让年轻人在外安心务工、打拼。
同时,缠溪镇不断拓宽养老事业资金来源渠道,形成了以“政府补助+社会捐助+村级自助+老人自创”为主的资金来源体系,积极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激发内生活力,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阵地。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刘牛、罗娇
责编:施绍根
统筹: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