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密码般的“X学”,竟是一门生意经?

体娱   2024-11-13 18:10   北京  

张泉灵估计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职业生涯中向来披荆斩棘的她,有朝一日竟会因为参加一档综艺节目而成为被观众怜爱的“受害者”。就连经验丰富的倪萍,都在担任飞行嘉宾后被气得几宿睡不着觉。
这档让一众艺人组成“受害者联盟”的节目,正是热播中的《再见爱人4》。它的常驻嘉宾由杨子黄圣依等等三对夫妻组成,自上线开始便引发了大众热议。

无论是各种难以理解的逆天发言、还是嘉宾相处时的肢体语言,都成为观众细致解读的文本,“杨学”“麦学”等“X学”也在讨论热潮中应运而生。
事实上,近两年来针对艺人在各领域中的言行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形成“X学”研究的风潮早已层出不穷。当我们对此现象进行辩证地分析,会发现看似由公众主导的“X学”狂欢,实际上早已逐渐演变成多方共赢的营销模式。

从深入解读到娱乐玩梗,X学的进化之路

“X学”之风是如何兴起的?这一风尚的源头,也许要追溯到对经典名著《红楼梦》的研究上。

自古以来,我国学术界常以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为主流,《红楼梦》问世后,不少学者将目光由经史典籍上转移,“红学”就此发源。但在当时,将一部小说当做学问来研究的行为更多出于个人兴趣,因此,“红学”之称在诞生初期曾带有强烈的戏谑意味。

无独有偶,“甄学”的背景与“红学”有着别样的相似。《甄嬛传》自2011年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后,其环环相扣的情节与丰富多彩的素材迅速吸引大批受众研读与二创,“甄学”宇宙也由此形成。在如今,不少追捧者甚至将其戏称为“第五大名著”。
无论是“红学”还是“甄学”,在诞生之初都曾带有浓郁的娱乐彩色,但在传播的过程中,它们也都因较高的艺术价值而逐渐成为值得研究的显学。

可随着互联网传播体系的不断成熟以及近些年来审判之风的兴起,在“红学”与“甄学”基础上出现的“X学”宇宙,反而将娱乐玩梗奉为首要目的。

以艺人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直播分享为例,公众对其直播时的言行进行“X学”塑造,最终结局并非深入研读文本、而是全民玩梗。

与黄晓明公开恋情后,叶柯的直播言论频频受到非议,尤其回答网友提问时,她将40%的整容比例称作“微do”的行为受到大量观众的嘲讽,也吸引一众博主将此番言论进行二创,使“微do”成了带有讽刺意味的娱乐爆梗,“柯学”研究就此萌芽。

“晚学”的发源地也是社交平台,爆红于古早时期的晚晚既爱在直播中炫耀品味,也常分享自己参观艺术馆的日常。但直播时的偶尔出糗与观赏艺术品时下意识的耸肩,不仅没有令其巩固才女人设,反而成为观众批量造梗与玩梗的源泉。
与社交平台直播创造的“X学”相比,综艺节目中的相关研究则更加广泛与深入,观众不仅对节目内嘉宾的言行进行解读,甚至连节目外的互动也要逐一分析。

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被观众反复咀嚼的“花学”,无论是《花少2》中,许晴回答问题时一句“上一季的人都正常”创造的名场面,还是《花少5》中,周雨彤四人打开九个人的外卖受审判,抑或是嘉宾在旅行结束后的点滴互动,都成为观众关注的热点。
从直播到综艺,公众研究的范围更加扩展、对“X学”的解读也更为深入,但囿于新媒体平台碎片化与泛娱乐化的特征,近年来出现的“X学”宇宙抛弃了对深入解读的耐心与艺术价值的追求,在元文本与再创作等层面均未能达到与“甄学”同等的高度。

飞速扩张的X学,满足公众的情感代偿

既然在内容深度上无法与经典作品比拟,“X学”为何能如此迅速与广泛的传播?问题的答案,在于“X学”对公众心理的触动。

根据24年8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将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78%。互联网平台的迅猛发展搭建起艺人与公众之间连通的渠道,也推动了公众窥探欲的膨胀,“X学”塑造的根基正是为满足公众建立在娱乐心态上的、对艺人真实生活状态的窥视欲。

对“花学”的剖析,让公众看到了艺人从未展现过的真实形象。第二季中,宁静会因为行程安排过满而情绪崩溃、许晴会因为沟通问题而痛哭,但哪怕有不满与抱怨,几人依旧会出于敬业的心态坚持完整段旅程。

第六季中,陈好也会呈现出与荧屏前的“万人迷”截然不同的形象,有被人诟病的强势,也有照顾宋茜时的温柔母性和帮助荣梓杉等人时的担当与理性。
通过直播或综艺,公众得以全方位获取艺人不为人知的侧面,窥探欲的满足令其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狂欢,随之不断地对“X学”进行构建,以期得到更为罕见的信息。

当然,简单的狂欢只能维持一时的热度,远远达不到成为“学”的程度,“X学”的形成虽然表面是用以取乐,但能够建设起如此火热的局面、甚至吸引各方人士下场评论,关键还是在于令公众找到了共鸣的话题。

《再见爱人4》里争议最大的两位嘉宾,非杨子和麦琳莫属,二人的言行甚至让观察嘉宾和无数网友愤怒到难以维持理智,对“杨学”和“麦学”的讨论也由此诞生。

节目中,“杨学”代表的是部分男性在婚姻中极度自卑与自大带来的令人无语的爹味,“麦学”则是部分女性表面热衷苦难与牺牲但又内心拧巴带来的窒息感,两种“学”分别揭露出在婚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戳中情感痛点,也调动起公众对其婚姻走向持续关注与争论的热情。
而完成对艺人私生活的窥探与职场、婚恋等普世话题的探讨之后,公众对“X学”的热衷,来到了更为深刻的“祛魅”阶段。

黄晓明的“明学”盛行后,因为霸道语录太多,他的形象从单一的实力派前辈,变成了执拗又自信、霸总情结拉满的鲜活中年男性。“晚学”爆火后,晚晚的形象更是从曾经随便一套穿搭便能引领风潮的社交媒体顶流,变成了傍大款失败且因言语尖酸刻薄而被群嘲的普通网红。
生活在闪光灯下的艺人对公众来说,一直是荧幕上闪闪发光的存在,但在解构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对“X学”的解读让公众得以顺理成章褪下艺人的神化光环,体验到独一无二的爽感。

正因此,“X学”研究能够掀起如此浩大的声势,归根结底在于其提供给了公众自外而内的多层情感代偿途径。

公众主导的X学狂欢,已成多方共赢的生意经

美国传播学者克拉帕曾在研究中提出,信息的刺激强度越高,越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舆论营销在海内外传播活动中经久不衰,正验证了克拉帕的主张。浓烈的情感色彩触发大众嗨点、完成热度转化,成为一本万利的营销模式。

“X学”的研究达成玩梗娱乐和情感释放,看似让公众在这场热潮中占据主导地位,可在狂欢的背后,平台与艺人却悄然发力,将“X学”带来的热度转化为有益于多方的流量,实际上,这同样是一种另辟蹊径的舆论营销。

与第一季相比,有“杨学”“麦学”加持的《再见爱人4》有着鲜明的传播优势。猫眼数据显示,第一季的热度峰值为9722.3,其余时刻均在7000左右,而到了第四季,热度平均数据则维持在了8000左右,讨论度和收视率都有着显著提升。
而对艺人来说,“杨学”“麦学”成为受众破圈的强大助力。

2020年以后,因为巨力集团市值一再蒸发,合体直播卖货成为杨子与黄圣依的主要收益来源。可一味的消费经典角色也让他们的直播事业陷入疲态,热度远不如前。但根据数据显示,在“杨学”走红后,二人不仅贡献了近30条热搜,连杨子的全网声量也增加了50多倍,可谓是依托舆论峰回路转。
李行亮与他热衷的city pop音乐也巧借东风扶摇而上,麦琳在节目中对李行亮音乐商业性的讨论成为“麦学”经典案例,公众指责麦琳控制欲过强的同时,也对city pop这一小众音乐产生好奇。根据抖音平台数据显示,节目播出后李行亮仅《临海线》一首歌便收获了41.5万的浏览量。
通过对人性的洞察与放大助推平台与艺人商业价值提高,达成多方共赢的生意经,成为“X学”传播的理想结局。

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巨大的获利意味着舆论营销的风险水涨船高,“X学”的讨论从娱乐性的狂欢走向对某位艺人单独“围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一本万利与危机四伏之间,把握“X学”研究的边界成为公众、平台与艺人应共同思考的重点。



—END—



推荐阅读:
主打松弛人生,群像综艺《万里挑一的局》以真诚打动人心
立新风、聚青风、树标杆,湖南广电“焕新风芒”汇“精品短剧”
一夜之间口碑逆转,直播成了翻红新途径?



深度文娱
文化•娱乐•传媒•影视行业的动态追踪及深度分析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