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访古老的文化遗址,到参与前沿的科技创新项目,从深入乡村体验农耕文化,到走进企业了解现代工业流程……随着中高考的结束,各地中小学生陆续开启暑假模式,研学游成为了暑期旅游的新风尚,暑期研学的热潮正在席卷全国。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研学游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然而,伴随着研学游市场的持续扩大、研学机构的不断增加,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研学”,发现不少学生家长发帖子反映“住的酒店太偏,每天早出晚归,孩子疲惫不堪,没地方休息只能躺在地上”“机构为了节省费用,不给孩子上保险,一旦出事,家长投诉无门”“美其名曰游学,实际上没有游也没有学,全程赶进度,过程最多的话是:集合、出发了、去下一站”。甚至还有“高价研学团”让研学变了味,成了“杀猪盘”。
题目:
随着暑期的到来,“研学游”越来越火爆,从大自然到博物馆,从名校体验到特色劳动,丰富多样的形式受到了广大学子和家长的欢迎。但与此同时,也存在重旅游轻研学、只打卡不学习、发展乱象等情况。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示范作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寓教于游自古是备受推崇的教育手段。暑假来临,研学旅行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丰富的实践体验,吸引了众多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关注,甚至成为家长和孩子必不可少的假期项目。科普研学游、人文自然研学游、名校研学游……各种类型的研学游可谓特色鲜明、各显神通,丰富和点亮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具体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是寓教于游,有助于孩子成长成才。研学游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为一体,既帮助孩子们增长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直观理解,也能在旅行中开阔眼界、增加见闻,更好了解国情、热爱祖国。与此同时,还能在集体旅游、集中住宿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二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繁荣。不少地方将发展研学游作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研学旅游,展示地方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不仅促进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繁荣,成为旅游市场新兴增长点,而且为旅游、教育等相关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教育“双减”的落地,不少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更加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而研学游“寓学于行、寓学于游”理念契合教育转型发展需要,把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但也要看到,“研学热”伴生的价格虚高、货不对板、走马观花等乱象再次浮出水面,部分研学项目流于形式,“游”而不学,效果不佳,安全难保,研学“热”中有“忧”,屡遭诟病。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危害。
一是加重家长经济负担,损害教育公平。研学游项目价格高昂,部分项目甚至动辄上万,对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一些机构利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心理,推出高价但内容空洞的研学项目,如寒暑假、春秋游等,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不利于教育公平。
二是严重削弱研学游的教育价值。研学游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和探索来增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当孩子们只是走马观花,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学习之中,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教育收获。这种流于形式的研学游,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辜负了家长和学生的期望。
三是安全隐患频发。研学游活动涉及多个环节和场景,如交通、住宿、饮食等。近年来,研学旅行安全问题频频被曝光,如孩子高烧、呕吐腹泻、遭遇猥亵、打骂虐待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安全问题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也严重影响了家长对研学游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四是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家长的教育焦虑和无良商家的逐利心理,推出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不仅损害了行业的形象和声誉,也阻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研学游逐渐“走俏”,行业短板不断露出。如何才能让参与者学得好又玩得好,让“研学热”继续热下去?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政府主动作为,用“有形之手”来划清“红线”。相关部门应合力出手,明确行业标准和管理细则,指导研学游机构根据成本和市场情况合理定价,进一步规范研学市场,避免价格虚高。比如完善准入机制,禁止不合规的研学机构进入;比如畅通消费者维权通道,当研学出现质量纠纷时能及时处理。对一些违法乱纪的研学机构,有关部门须该出手时就出手,维护研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行业加强建设,强化教育内容与质量。商家要在品牌创意、线路设计、内容品质上下功夫,提升专业素养,谋划精品研学路线,摒弃赚快钱、热钱的短视思维,真正为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服务。比如,研学游机构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研学课程,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另一方面,博物馆、非遗工坊等也可以尝试更专业的公益性研学项目,在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也为孩子的假期提供更多选择。再一方面,科技赋能,建立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实现从“一次性”到“可追溯”的转变,更好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等。
第三,家长擦亮双眼,选对的而不是一味选贵的。对于真正有研学需求的家庭,也需要擦亮眼睛,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适合孩子的研学目的地。事前多些鉴别的同时,家长在孩子旅途中也要多点信任。当孩子独立跟团后,家长也应对孩子和机构多些信任,放手让他们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去提问、去思考、去研究。各位考官,研学研学,当研之有道,学之有理,后学有所获,研有所得。让研学热真正走向“真研学”,推动研学游高质量发展,成为孩子健康成长中一条可行的通道,助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