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集镇:“订单红薯”鼓起农民“钱袋子”
丰收的季节里,界首市顾集镇刘湖村的田间地头,洋溢着农户们忙碌而喜悦的气息。一颗颗红薯从泥土中翻滚而出,体态饱满、色泽鲜亮,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给刚出土的红薯去泥、分拣、装袋……不一会儿,一袋袋沉甸甸的红薯便整齐地伫立在田地里,一派丰收景象。
刘湖村的种植大户程保介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与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充分利用刘湖村的土地资源优势,创新性地采用了“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引进了高产量、高品质的济薯26品种进行种植,成功推动了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的转型。
“订单红薯”模式以“四统一”为核心:统一购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程保在刘湖村共种植了200亩的“订单红薯”。通过强化田间技术管理、科学施肥,确保了红薯的营养与健康,实现了稳产高产。这不仅大幅提高了种植收益,更使得红薯亩产达到了5000斤,亩均收入接近3000元。这一模式还带动了30余名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今年红薯收购工作已经陆续开始,我们按照红薯种植购销合同约定价格0.55元/斤进行收购,‘订单红薯’的模式,既降低了经营风险,又确保了销售渠道的畅通,保障了农户收入的稳定。明年,顾集镇将进一步扩大‘订单红薯’种植规模,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切实助推农业增效、产业增收、农民致富,让老百姓的钱包更鼓,日子过得更美。”顾集镇农业分管负责同志李红侠表示。
65岁的刘湖村村民程新齐感慨地说:“村里有了产业,我们的收入就多了。种植基地就在家门口,这几年我一直在这里打工。从5月份播种到11月份收获,整个过程都需要人工参与。我每天能赚到100多元钱,既不耽误家里的农活,收入也越来越高,这真是太好了!”
依托资源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订单产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指导农民群众因地制宜种植特色优质农作物,实行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规程、统一订单种植,合同化收购,让红薯种植成为农户稳定增收的“大产业”,顾集镇农业产业的转型既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陈晓浩)
“着火啦!着火啦......”他迅速冲了上去!11月5日下午,界首市田营镇前魏窑村的小树林里突然传来呼救声。此时,正在下乡走访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赵万平,听到了呼救声,军人的“热血”瞬间被激发,他迅速冲到了火灾现场。
现场情况危急,树林里的树叶在大火的焚烧下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现场浓烟滚滚,附近的群众慌得手足无措。
赵万平临危不惧,大吼一声“大家不要慌,离得近的赶紧回家拿铁锨跟我一起灭火,其他人不要聚集!”同时,他迅速联系洒水车,并组织周边群众一起参与灭火行动,同时指挥群众有序疏散。
洒水车到了后,赵万平来不及多想,也顾不得火势凶猛,跑到车上就开始用水管对大火进行压制,一股股热浪伴随着浓烟并没有吓退他,反而跟大火较起劲来,水不断地喷洒,群众也在用铁锨进行掩埋.......
洒水车到达现场后,赵万平毫不犹豫地跳上车,顾不得火势凶猛,拿起水管对大火进行压制。一股股热浪伴随着浓烟扑面而来,他毫不退缩......水柱不断喷洒在火源上,群众们也用铁锨将落叶进行掩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战。
经过漫长的10分钟,在赵万平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火势终于得到了控制,不再蔓延。他们每个人也都被熏得满头大汗,在确保火势不会再复燃后,赵万平离开了现场。
此时,闻讯赶来的树林主人魏小影感激地向赵万平及其他群众表示感谢:“要不是你们及时发现并帮忙灭火,我这片树林子就毁了,要是引起大火就危险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面对群众的感激,赵万平只是乐呵呵地说:“我是党员干部,也是退役军人,遇到这种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救火,根本顾不了那么多。只要火势灭了,就没啥事了。”
赵万平的事迹在田营镇传为佳话,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赵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