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开启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扭转了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在地球上留下了壮丽的红色飘带。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遵义融媒传媒集团今天起推出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专题采访报道《长征路上向“新”行》,记者循着红色足迹,倾听历史回响,探寻长征沿线革命老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实践,汇聚起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今天,走进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
江西于都
1934年10月
8.6万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
星夜渡过于都河
开始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书写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90年后
我们循着红色足迹来到这里
倾听历史回响
追寻红色记忆
……
于都河波光粼粼,静静流淌。十月清晨,明媚的阳光轻抚河面,透过繁茂的枝叶铺洒一河两岸,勾勒出城乡繁荣、人民安康的美好轮廓。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征步道、突破封锁线战斗旧址,到红军村庄、红色守护人、红军后代合唱团……在于都,处处可见“长征印记”,无时无刻都让人感触到激动人心的历史“脉搏” ,激励后来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一首《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在于都河东门渡口响起,饱含于都人对红军的深深怀念。
以东门渡口为中心,于都县建起了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迎接八方来客。这里占地面积200亩,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于都县城东门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游客中心、主题雕塑、新长征广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等组成。
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高19.34米,底座边长10.18米,象征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8日在此集结;碑身为双帆船造型,象征着中央红军从此扬帆出征。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别以“集结于都”“渡河出发”“倾情奉献”为主题,周围围栏上刻着红军渡河出发的8个主要渡口。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选择于都,是经过了长时间充分考虑的,是一次有准备的慎重选择。”于都县党史专家曾懿华告诉我们,于都地处中央苏区西南角,地理环境隐蔽且开阔,有利于大部队行动、宿营和休整。而当时战火尚未烧到于都,为红军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集结地。其次,于都地理位置适中,便于前线部队快速撤离和集结。再者,于都正值秋收季节,物资丰富,能够为红军提供必要的补给。于都30万群众积极支持红军,帮助红军脱离敌军的围追堵截,倾尽所有为红军提供了筹钱筹粮和参军的支持。
如今,站在红军渡口,90年前母送子、妻送郎、渡口托孤依依惜别,老区人民倾力支援的动人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当年他们为什么出发?他们又走向了哪里?走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渡船、马灯、草鞋……每一件静静陈列着的文物都在讲述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们的脚步在文物前长久停留,感受那跨越90年时空的情感共鸣。
一条斑驳沧桑的渔船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这是当年红军渡河时曾用过的小船,满载着那段艰险重重、军民情深的故事。
于都河河面平均宽600多米,水深1米至3米。水比较深的渡口,架浮桥,而水浅的渡口,战士们就涉水而过。8个渡口中有5个渡口需要架浮桥,需要大量的船只和木材。得知这一消息后的于都百姓积极响应,纷纷捐献了大小船只800多艘,家中的所有木料包括门板、床板、店铺板也全都捐出来。
其中一位年逾古稀的曾大爷,不仅将自己睡的床板捐献,还捐出自己的棺木。当时红军战士说什么都不肯收下,老大爷急了,他说:“红军战士前方打仗,连命都拿出来了,我献出几块棺材板又算得了什么呢?”
为了能顺利渡河,搭浮桥的工作只能在夜间悄悄地进行着。白天拆,晚上搭,5个渡口反复拆搭就有15次之多。
纪念馆里,一盏马灯记载着90年前一位名叫钟招子的母亲等待参加长征的儿子归来的故事。
1934年秋天,她将10个儿子中的8个儿子送去参加红军。送别儿子们离开后,因为流了太多泪水,她的眼睛哭瞎了,但她每天依然在家门口点亮这盏马灯,照亮了9000多个夜晚,等了26个年头,那摇曳的光影中依稀可见的,是一位母亲无止境的等待。
直到1960年,钟招子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离开时,她留下一句话:“把我埋在儿子的身边。” 可是谁又真的知道,她的儿子们将鲜血洒在了哪片沙场?又将忠骨埋葬在了哪座青山呢?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用他们的鲜血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道路。灯光里的母亲,虽然没有等到儿女的归来,却等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繁荣和富强。
这是一幅用80双草鞋组成的中国地图。当年,苏区妇女夜以继日赶做了20万双草鞋送给红军。“在那段时间里,很多村坊、屋场直至夜深人静,还此起彼伏地传来木槌在大石头上捶打稻草的响声。每位战士脚下穿着一双草鞋,身上带着几双草鞋。”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谢桂连充满深情地说。
从东南到西北,从红土地到黄土地。90年前的秋天,脚踏草鞋的红色队伍坚毅出征,在中华大地留下一条蜿蜒两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书写震古烁今的长征故事,走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夜幕降临,眼前的于都河,两岸静寂,水面泛起微微波澜。极目远眺,曾经红军渡河时的5座浮桥,已被名为红军、长征、集结、渡江、胜利的5座现代化大桥所取代,见证红色小城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当年,红军穿着草鞋闯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路。如今,一代又一代于都人用长征精神点亮前路,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农业、现代纺织、红色旅游风生水起,大踏步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发展新路。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让我们以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合力,以长征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昂首前行。
来源:遵义发布
微播州的粉丝朋友们,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消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