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 EEVIA 主办的第 12 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暨百家媒体论坛在深圳湾万怡酒店隆重举行。此次峰会汇聚了众多行业精英、专家学者以及百家媒体代表,共同探讨硬科技产业链的创新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AI算法的不断升级和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端侧AI在车载智能视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飞凌微首席执行官兼思特威副总裁邵科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前瞻性的技术视野,带来《新一代端侧SoC与感知融合方案,助力车载智能视觉升级》 的主题演讲。
图:飞凌微首席执行官兼思特威副总裁邵科
端侧数据采集与处理具有优越性
邵科先生称,近十多年来图像传感器与视觉类产品的发展势头迅猛,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首先,图像传感器应用范围显著扩大,从传统安防监控、公共安全领域迅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此外,消费类机器视觉产品也是图像传感器的重要应用场景,如扫地机器人、人脸支付系统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端侧数据采集与处理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方式。
端侧数据采集与处理,顾名思义,是指在数据产生和处理的源头,即终端设备上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术。与云侧数据处理相比,端侧处理能够更快速地响应数据变化,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并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端侧数据采集通常涉及传感器、摄像头等硬件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时捕捉并传输数据至终端设备进行处理。
端侧数据采集与处理应用的场景众多,例如像智能车载、智能家居、物联网、机器视觉等。其中,智能汽车视觉应用得非常广泛,例如,能被用于影像类的360度环视系统,还能深入到辅助驾驶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舱内监控等多个领域,极大提高驾驶体验。
邵科先生分析,随着成熟的视觉应用广泛落地,摄像头规格需求也日益提升:一是对图像性能要求更加严格,二是对处理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基于以上市场的需求及应用方案上的考量,飞凌微推出了M1视觉处理芯片系列,分别是用于车载的高性能ISP和两颗用于在车载端侧视觉感知预处理的轻量级SoC。
端侧AI赋能车载智能视觉
飞凌微推出了M1系列三款产品,包括用于车载的高性能ISP和两颗用于在车载端侧视觉感知预处理的轻量级SoC。这些产品采用业内最小的BGA 7mm×7mm封装,有助于将模组做得更小,更方便车载应用的落地。
邵科先生表示,M1系列产品的推出,是飞凌微在车载智能视觉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其中,M1高性能ISP能处理800万像素或同时处理两颗300万像素图像数据,具有高动态范围和优秀暗光性能。而M1Pro和M1Max则在高性能ISP的基础上加入了轻量级算力,可实现人脸识别、姿态识别等功能,M1Max的算力更是M1Pro的两倍。这些特性使得M1系列产品在车载智能视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M1系列产品外,邵科先生还介绍了飞凌微在端侧SoC与感知融合方案方面的创新。他指出,端侧AI的优势在于时效性和数据本地的安全性,而飞凌微的端侧SoC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设计的。通过将端侧SoC与图像传感器相结合,飞凌微实现了对车载智能视觉的精准感知和高效处理。这一方案不仅提高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为用户带来了更加舒适和便捷的驾驶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飞凌微的端侧SoC与感知融合方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在DMS驾驶员监控场景中,通过一颗思特威图像传感器和飞凌微M1Pro的结合,即可实现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的监测,并提供报警或提示功能。这一方案不仅提高了驾驶安全性,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