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业是德国的三大工业支柱之一,占德国制造业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仅次于汽车、工程机械。
化工巨头巴斯夫不仅德国化工产业的领头羊,还连续16年蝉联全球化工企业榜首,是全球化工生产精细化率与技术储备最高的企业之一,堪称“化工之王”,业内无对手。
巴斯夫的起家史
1865年4月6日,弗里德里希-恩格尔霍恩在德国莱茵河对面的路德维希港创办了巴斯夫。起初,巴斯夫的经营比较单一,利用煤气副产品煤焦油来制作合成染料。4年后,巴斯夫成功合成了第一种天然染料:茜素,这是一种典型的媒介染料。茜素的成功合成为巴斯夫打开了通向全球市场的大门。随后,曙红、正红和槐黄等新式染料也相继问世。
一战爆发期,巴斯夫的业务领域再度拓宽。1913年成功开发了用氢和氮高压合成合成氨的工艺,并在奥堡建成第一套合成氨装置,每年可将9000吨氨加工成36000吨硫酸铵。而硫酸铵则是制作炸药的重要原料。整个一战时期,巴斯夫向德国军方供应了大量的军需物品。
1922年,巴斯夫第一次成功利用氨和二氧化碳以工业规模生产出了尿素,这是现代化肥工业的开端,世界农业从此进入肥料时代。在魏玛共和国时期,通过对高压技术的开发,巴斯夫成功合成出汽油、人造橡胶和乙酰等产品。
二战时期,巴斯夫的一众工厂被毁,产能暴跌,陷入崩溃的边缘。直到1952年时,公司才终于缓过来,把分散的企业又重新汇聚到一起。5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60年代,巴斯夫开始走出路德维希,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迎来了属于合成塑料的时代。
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版图,从60年中期开始,巴斯夫先后收购了欧洲多家大型涂料、化学材料公司,并进军制药行业。可以说从6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40余年,巴斯夫的主旋律就是收购、国际化。将业务不断扩展到各个领域,在各大洲都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
2006年,巴斯夫以50亿美元的高价,对美国特种化工企业安格进行了全资收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催化剂生产商。这笔交易是这家德国化工巨头140年公司历史上最大一笔收购交易案。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巴斯夫又以每股50瑞士法郎的要约价格,收购瑞士特殊化学品公司汽巴精化全部已发行的股票,总价高达30亿美元。汽巴专门从事塑料添加剂、涂料以及水处理和纸张处理,汽巴的加入将令巴斯夫成为全球塑料添加剂行业和造纸化学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并坐上涂料行业的第二把交椅。
与此同时,巴斯夫还对自身进行了业务调整,将在中国南京的合成催化剂生产基地出售给德国南方化学,在全球范围内关闭了80家工厂,对100个装置进行减产。在这种扩张与收缩的完美配合下,企业利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继续大幅增长,成功跻身全球最大化工企业。
巴斯夫与中国的渊源
巴斯夫与中国市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在中国的商贸活动最初主要是在蓬勃发展的棉布市场上销售纺织品染料。1992年,巴斯夫重返中国,在南京建立了第一个工厂。
时至今日,巴斯夫已成为中国化工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过去30年,巴斯夫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总额超过130亿欧元,中国也成为了巴斯夫的海外第二大市场。去年,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为95亿欧元,占到巴斯夫总营收的七分之一。
巴斯夫正在广东湛江投资建设的一体化基地项目定于2030年左右完工,届时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生产基地,推动湛江石化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财报显示,2023年巴斯夫集团全球营收额为689亿欧元,按当年末的欧元兑美元汇率换算,约合760亿美元,稳居全球化工企业榜首,遥遥领先各路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