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古人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我们决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的。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2023年5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这是习近平在学生农场同正在进行农业种植实践的小学生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大学考察时,同师生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四是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学习知识是学生的本职。《论语》中讲:“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非学无以广才,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学习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通晓天下道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做到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我国古代读书人历来有胸怀天下、匡时济世的志向,也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要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五是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志存高远是学习进步的动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讲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坚强意志、吃苦耐劳精神需要比过去付出更多努力。今年5月,我在北京大学对大学生提出了“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希望。要让青少年明白,无论任何时候奋斗精神都不能丢,正所谓“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要对学生开展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如果想创造出彩人生,就必须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六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我国周朝的官学就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可谓文理兼备。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
现在,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身体素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短板,“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前不久,我就我国学生近视呈高发、低龄化趋势问题作了批示。这个问题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学校和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在体育锻炼上学校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不敢放手开展活动,长此下去怎么行?毛泽东同志说,青少年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没有美的滋养的人生必然是单调的、干涸的人生。今年8月30日,我给中央美院8位老教授回信时专门强调了这个问题。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如果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没有童话、歌谣和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如果青少年的心灵世界没有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颜色,如果青少年没有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不可能全面发展。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这次,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现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采取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措施,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这是强国富民的大事,教育部门同其他部门要一起研究、拿出措施,切实抓起来。
学生培养得怎么样,要看拿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以什么样的眼光去发现。教育不是制造“失败者”的,以分数贴标签的做法必须彻底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不尽相同,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使很多学生被忽视、被遗忘,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和成长的快乐,越来越没有信心。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特别是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和学习成长相对落后的学生。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诗写得很感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教育的目光不能总是盯着花园里耀眼的牡丹花,而要更多投向墙角处不起眼的苔花。
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这里,我要再强调一下,就是要注重教材建设。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教材建设要加强政治把关。政治上把握不对、不到位的教材,要一票否决。简单贴政治标签,不顾教材体系完整、逻辑完备,断章取义塞入政治内容,搞得不伦不类的教材,也要不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在不同场合就教材建设提过一些要求,有关方面也作出了工作部署,要抓好落实。
终审:卢昱龙
编辑:龚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