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期待更多
港府前年底启动抢人才计划,截至今年9月底收到超38万宗申请。其中以优才计划的申请数目最多,超过13.2万宗,而实际获批数目不足2.2万。
这中间的11万的差额包括“被拒+待批”。综合以往的数据推算,应该有70%左右是在排队等审批。
香港2024《施政报告》上周公布,之后又举行了多个记者会。传递出来的信号就是,未来优才计划方向是优中掐尖,重点匹配香港需求。
调整一:优化综合计分制
《施政报告》提出在2025年首季或之前优化优才计划下的综合计分制的准则及安排。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上周五的记者会上则表示,计划年底前推出经优化的综合计分制。
有消息人士解释,现在的综合计分制度过于复杂,导致审批时间也不理想。
翻查入境处此前答复媒体问询, 优才计划平均审批时间是9个月。但实际上超过1年还在等结果的大有人在。
明年起或许会考虑以“是非题”的形式让申请人填写。审批流程也会精简,希望能提升效率,目标是在3个月完成审批程序。
对于足够优秀的人是好事,可以更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但优势不明显的……可能会连递交的资格都没有。
就跟去年8月份毫无征兆改版网申系统的感觉一样,目的都是先在前线拦住一些不太优秀的申请,双方都不用耗费时间和精力了。
入境处早就超额完成了2022年定下的3年每年输入3.5万人的KPI。现在求质,不求量。
不排除会进一步提高门槛。入境处官网也有强调说最低分数可能随时更改,不会事先通知。
建议目前满足条件的赶在优化前递交申请,距离现在也就2个来月时间了。
调整二:人才清单
十四五规划中确立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包括一如既往推进四个传统优势中心和发展四个新兴中心。
《施政报告》明确在2025年第一季更新人才清单,加入推动“八大中心”所需人才,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
例如加入更多金融、航运、商贸、法律服务、航空、创新科技、知识产权、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才。
香港的人才清单首次制订于2018年,目的是更有效吸引高质素人才,配合香港经济高增值及多元化的发展,一开始是11项专业。2021年修订,扩至13项专业。2023年再检讨,目前清单囊括9个行业领域下的51项专业。
优才计划综合计分制下,申请人符合人才清单相关资质要求,可取得30分额外分数。总分245分,加上这30分,有80分即可递交申请。
以往数据,如果所提交的人才清单资料能被入境处认可,获批率会大大提高。
但如果不符合条件,强制给自己加人才清单的分数,拒签消息也会来得更快!建议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评估,不要草率加分。
调整三:新增机制
优才将新增机制,主动邀请顶尖领军人才来港。
原因是很多顶尖领军人才理论上可以申请优才计划,但他们接获的各地区邀约也很多,未必会花时间、花功夫主动申请。所以香港要发挥三顾草庐的精神,主动寻找、亲自邀请、礼贤下士。
到时候,会由政府或民间物色、提名顶尖人才,招揽他们来港发展。高科技人才、国际巨星等,都在考虑范围内。如果是业界提名,需解释对方为何属顶尖人才,再由政府调研核实后招揽,招揽方式还在研究中。
对于什么是顶尖人才,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顶尖就是顶尖,没有一个定义。”因为不想被限制。
每个行业、每个局都会有他们认为很棒的人。可以是很厉害的艺术家、很厉害的医生、很厉害的生意人……
360行,行行出状元。各行业的顶尖者都有机会了!
配额问题
2022年的《施政报告》提出,优才计划从2023年1月1日起取消配额,为期两年。
眼看限期将至,新一份《施政报告》对于后续优才配额怎么定没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反而是另一项人才计划有说延期2年。
所以现在都在猜测优才无限获批名额政策年底会按期结束,明年起大概率会恢复配额限制。
还是那句话,想要拿香港身份的,趁着现阶段还符合条件的抓紧申请,还有获批的机会。
相对于香港其他人才计划,优才的好处是:申请前无需提前获得香港雇主聘用,申请留有阐述和表现的空间,不像高才通一样设定硬指标。获批有3年的首次签证,持有签证期间可以自由转换工作。
一人拿香港身份,全家移居香港。享受低税制、自由营商便利。个人事业接轨国际,更上一个新台阶,子女能以本地生身份享受香港大学的本地生名额,也能以港籍身份弯道超车内地大学。
具体如何打分可以参考👉《揭秘!2024香港优才最新评分规则,无限额时代年底结束!》
或者直接联系小助理打分,更加精准。
扫码添加,备注:添加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