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逐绿前行“碳”出致富路

民生   2024-11-04 12:01   河北  


不砍树也能致富,好空气也能卖钱。在丰宁千松坝林场,好空气不再只是大自然的馈赠,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


曾经,丰宁二道河子村的土地因过度放牧出现沙化,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随着1999年我省“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的正式启动,千松坝林场迎来了新的生机。植树造林变成了这里的头等大事,随着时间推移,千松坝林场绿色日渐丰盈。


在这片林海中,一项创新的交易方式——碳汇交易悄然兴起,它不仅为千松坝林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为周边村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


林子挣上了“呼吸”钱

丰宁千松坝林场(资料图片)


“以前想都不敢想,靠种树‘卖碳’也能挣钱。如今,我们林子真的挣上了‘呼吸’钱!”站在千松坝国家森林公园观景台,望着满山秋色,二道河子村村民于永河十分自豪。


于永河所说的“卖碳”,是指林场完成的碳汇交易。2014年底,千松坝林场完成了全国首单跨区域碳汇交易项目。2016年8月,林场核心区的二道河子村分得第一笔“卖碳”钱。时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的于永河,作为代表领了钱。


很快,28万元就进了村集体的账户。作为全国第一单跨区域碳汇交易项目收入,领钱当天,于永河的心里像涌进了一股暖流,热腾腾的。“领钱时我才基本搞清‘碳汇交易’是啥意思,那些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得买额度,林子吸收的二氧化碳经过核算就可以卖钱。简单说,这片林子只要存在就有钱赚!”


有了这第一笔碳汇收入,村民种树、养树的劲头更足了,几十亩、几百亩、上千亩……林子渐渐起来了。“大伙儿都说,当初种树种对了!村民一致同意将这笔钱,一部分用于和美乡村建设,一部分还用于种树、养树。”于永河说。


如今,二道河子村已经拥有2.6万亩种植林、2.7万亩草场、0.3万多亩湿地,村子变成了“万亩林村”。


绿色铺就致富路

在碳汇交易的推动下,御道口林场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放眼望去,御道口林场大肚梁山坡上,成片的云杉横成排、竖成列,迎风舒展着枝条。


每棵树都经过精挑细选,高度约1.2米,树龄七八年,树形丰满,枝叶繁茂。


“这是为抵消2023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举办期间排放温室气体的碳中和林,总面积50亩,种植云杉5500株。”承德御道口农垦实业集团投资运营部部长刘玉华告诉记者,经核算,按10年计入期,这片碳中和林在生长过程中至少可吸收272吨二氧化碳。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就像银行存储现金一样,森林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存储二氧化碳。处于成长期的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越多,碳汇价值越高。”刘玉华说,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能够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远低于工业碳减排和碳捕集,同时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


近年来,御道口林场积极开展林业碳汇交易,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实力。从2021年开始,全市以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区域固碳项目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突破,积极探索建立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截至目前,该林场森林固碳生态产品项目实现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


创新机制共享碳汇成果

2014年,我市与北京市签订区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丰宁千松坝林场碳汇造林项目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成功交易,成为全国跨区域碳汇交易第一单后,我市不断完善碳汇交易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碳市场的对接与合作,推动碳汇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


在碳汇交易的具体操作中,我市采取了申请、谈判、签订合同、定期监测核实、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发行碳汇等一系列规范化流程。这些流程的严格执行,确保了碳汇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可靠的交易环境。


除千松坝外,我市还涌现出了一批像隆化县苏木营林场、御道口林场等碳汇交易先进典型。这些林场通过加强造林绿化、推进森林经营试点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碳汇生产能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碳汇交易之路是一条绿色与财富并重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市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务实的举措,书写着碳汇交易的精彩篇章,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着承德智慧。



记者/李亚冰 马思稳

编辑/夏朗

责编/王馨颖

监审/张强 李立成
终审/周易

 评论区已开放 

欢迎留言


承德日报社
承德本地权威的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