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分享|浅谈实习律师的自我锤炼

学术   2024-11-28 16:53   河南  


浅谈实习律师的自我锤炼


律师是个大后期的行业,前期的积累和煎熬,对于律师的未来可期至关重要。在我25年职业生涯中,见过的律师、合作过的律师、对抗过的律师、指导过的律师也算不少,其中徒有虚名的有之、坑蒙拐骗的有之、中途转行的有之、浑浑噩噩的有之,真正让我由衷欣赏和佩服的亦有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律师这一行也不能脱俗。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句老话,按说现代律师业已不会受其影响,但实际上律师界仍存在大量的师代徒的现状。并不是说实习律师必须要有师傅,而是有了师傅能让初入行者少走很多弯路。司法管理角度也要求正式做律师之前要有一年的实习期,虽然没有规定必须跟某一个老律师,但业界形成的习惯是实习律师通常会固定到某个老律师或某个律师团队。可实习律师初入行时如同一张白纸,任由老师在其上烙下自己的印记!于是,实习律师执业后的走向和发展,也很大程度受其执业初期的习惯养成影响。可以说实习期遇到什么样的指导老师,未来大概率会成就什么样的执业律师。就是这么重要!


下面的内容是我给每位实习生上第一课时啰嗦的内容,也是在具体实习工作时我反复叮嘱的,总结出来供年轻人参考吧!


前三年一定要养成好的工作习惯

俗语说三岁看一生,三岁后啥都定型了,不好改了。律师作为成年人为什么也说是前三年呢?除了三年会习惯固化因素外,还因为大多数实习律师都很有个性,甚至比较犟,而工作习惯这玩意又如同内功的功法,比较枯燥乏味,年轻人更感兴趣的是武术的花招,所以老师一开始强调和要求的的习惯他不一定认同和接受。必须自己亲自吃几次亏才能认识到这些工作习惯的重要性,吃亏后的反思需要时间,悟性好听话的可能半年一年就养成了习惯,天生犟种也许三年都不一定能行!


       1. 律师专业思维习惯的训练的养成


 专业的人能干专业的事儿的本质是他有长期针对性的训练,就像卖油翁一样,“无他,唯手熟尔”。这个训练仔细考究下既有动作层面的也有思维层面的,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有的律师不说自己是律师,但跟人一搭话让人就觉的他是律师,是因为律师言谈举止受职业思维长期影响,养成了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气质”。有的律师声称自己是大律师,可跟人一搭话让人觉得他不像律师而像骗子,也是因为他没有培养出自己专属的职业气质,更多的受理世俗中花言巧语骗子职业思维的熏陶。其实,律师与律师间区别,律师团队与团队间区别,律所与律所间区别,也本质上体现在思维和文化的区别。


 所谓律师思维习惯,是在面对具体的事和人时,应该从那个方式思考分析、从那个角度思考分析、从那个维度思考分析、从那个深度思考分析、需要结合什么规定、需要得出几种可能、需要解决什么风险、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以及需要如何有效表达等等。思维习惯可能是抽象的,但其培养和训练却又是具体的。比如,时刻提醒自己是职业律师,你便不会再自己是老百姓那样人云亦云不知所云,你可能就会分析、研判进而用法言法语说出赋予逻辑的观点。一方面在自己跟老律师做案件时要先思,一方面要看老律师如何思,若不想受师傅思维限制,也可主动的分析研究其他优秀律师在办理案件时的思路,发现他们在办理案件时的切入点,去记录,去观察,去训练,然后转化成自己在办案时的思维。抽象的东西一旦具体化,可能也就好抓好练了。


 律师好的思维习惯的基础是职业自信,要相信必然败中肯定藏着胜,扭转乾坤的要点等着被发现。能麻烦到请律师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实在解决不了的复杂事儿、难事儿,其他职业可能一辈子都遇不到一次,对律师就是家常便饭。部分实习律师面对未知的领域,面对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可能会出现畏难心理,面对部分自己暂时解决不了的案件会不自觉的想退缩,这是不对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总是做那些好做的事儿,将难做的推给别人,久而久之也就只会给别人跑跑腿送送材料了。所以,主动拦难事儿,在难事儿上锻炼,在挫折中升华,建立工作自信心也是律师好思维习惯的开始。


 律师好的思维习惯的动力是职业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律师学历再高都百搭,当事人以身家性命相托,吾辈又岂敢仅以工作待之!随着程序性律师越来越多,也足以说明整个行业的责任心越来越珍贵。在责任心的驱动下,你自然就会把当事人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你也就自然会为他开动脑细胞,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争取当事人利益最大化。


 律师好的思维习惯的发展是个性化和差异化,只有个性化采用标签,只差异化才有竞争力。作为一个律师,切忌人云亦云无脑跟风,切忌拾人牙慧无所创新。未来同行间的差距和发展程度我认为就隐藏在职业初期对思维习惯差异化的培养上,与你本人的个性结合表现出来的就是个性化。


 2. 是工作方式习惯的养成和训练


 好的工作方式不但能保证少出错、不出错,也能保证工作效率,还能提升团队成员间的配合度。同时也是对律师思维习惯训练的具体化方式。


我对实习律师要求的工作习惯,一般从入手一个案件或法律上事务开始,应刻意从三个方面进行训练:


(1)了解基本案件后,先着手搜集有关全部法律条文、学术观点、操作指引(从实体法、程序法角度、从大法、小法角度、从有利法、不利法角度)并摘录备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在摘录的过程中,不要管中窥豹,不要只看到关键词就直接判断是否相关。建议每次都耐心通读法条,然后结合上下条文进行分析该条是否适用于本次案例。关于摘录的方式,可以按照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方式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对己方有利和不利的方式进行分类。这个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工作习惯进行。


(2)搜集与案件类型相关联的判例。至少应搜集十个以上不同地区法院、不同级别的法院的相关案例。在搜集相关判例时,应聚焦于案件的裁判理由以及控辩双方的争议焦点。要学会判断这些判例中,有哪些观点和法条是可以直接适用于本案之中,要注意总结梳理控辩双方的观点,从而找到对己方案件有利的点。


(3)进行背景调查。所谓背景调查,就包括但不限于去调查双方的工商登记信息、有无与案件相关的行政处罚,以及通过各种方式搜索有无关于案件争议焦点的新闻报道、行业惯例、市场现状等。譬如:就招投标案件而言,招标信息在哪里发布?发布招标信息的主体是谁?是否具有相关资质?相关的网站或者新闻有无对此招标信息进行报道或者跟踪?这些都是在面对案件时需要调查的点。


 一般完成上述三步工作根据难易程度及信息多少,至少需要1-2天。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的案件分析、代理方案形成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信息搜集的准确性、全面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代理方案的合理性,当然还要依靠分析能力及应对能力。


 3. 工作效率习惯的养成和训练


 律师工作内容纷繁复杂,加之各种时效限制,对于工作效率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怎么让自己律师工作有高的效率,在这里概括为三个方面:


(1)凡事预留提前量。给自己工作留足容错时间,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涉及各种期限,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在期限截止之前完成。实习律师作为承办律师的助手,很多工作在完成以后还需要指导老师的审查和修改,更需要留下充足的工作提前量。


(2)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这里不是指单纯的反馈某件事是否完成,而是要关注后续的发展。也不是指单纯的流水账式的汇报和问题上交,而是力争带着解决方案汇报沟通。在与法官和当事人的沟通中也理应如此,而且这是合作律师及客户对你是否靠谱的重要评判标志,那些交代工作后还要老律师追着屁股问不问就不吭的实习律师,怎么能让人放心。那些,老律师交代往东,自己犟着头往南的助手,又怎么能让人放心?


(3)做好工作日志。凡是经手的事情都做到有据可查,你打的一个电话,当事人的一句嘱托,对方律师的问题刁难,法官书记员的指责和表扬等等都要记录。我一直要求实习律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你经手的案件每天都必须进行实时记录。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日后长时间出现遗忘,可以进行查询;另一方面也时刻提醒自己各项工作都进行到哪些阶段,或者对方传递出什么信息,你应该怎么应对等等问题,在记录中必然会找到答案。特别是,若能在工作记录中反思提炼,并把经验教训变成自己的未来进步的基石,那才是发挥出工作日志重大的作用,更是锦上添花。比如,在庭审的过程中没有立即对法官或者对方律师的某些观点想出某些应对或者反驳的策略,庭审后及时的反思与总结,不仅仅加深了印象,也有助于下次更好的应对。比如,那次哪次开庭忘带笔了,那次赴约迟到了,那次送材料没送全等等。


 律师从一开始就刻意养成和训练工作习惯非常重要,习惯这东西能左右人的行为,而且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更改,会伴随律师职业一生。不仅实习律师要关注,执业多年的老律师其实也要不断修正工作习惯。如果养不成固定的好职业习惯,就必然会养成不利于职业的坏习惯,到时候非吃大亏后就后悔莫及了!律师自己吃大亏不要紧,关键是耽误当事人的大事,这个责任律师不能承担也承担不起!


 所以,让好的工作习惯成为实习律师一开始就特别注意的事情,让好的习惯成为实习律师的肌肉记忆,则必然益无穷。


一生都要培养的律师的职业能力

律师的职业能力,我认为也就主要三个方面:


1. 基本的 “听、说、读、写” 能力


(1)听的能力,律师首先要会听,在听的过程中要保持充分的耐心,不轻易打断对方叙述。要学会听的过程中抓主旨和抓问题核心。同时听的过程中是培养律师概括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的过程,通过当事人的描述迅速的提炼纠纷要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还能提出针对性的关键问题,既让事情条理化,又能提示当事人查漏补缺。


有些当事人表达时言语凌乱,这时候需要引导当事人,及时发问,帮助当事人梳理逻辑及要点。如果当事人表述非常清楚,逻辑性很强,这时候只需要耐心听当事人讲述即可。另外,在庭审中,还需注意听懂法官和对方律师的发言,搞清楚他们想要什么、是什么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随机应对。


 (2)说即表达能力,律师职业对说的基本要求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法。说分为不同的场合。要根据对象(当事人、客户、法官)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但最基本的要求的是,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过快可能对方听不清或者法庭跟不上记录;过慢可能会导致昏昏欲睡或者产生不耐烦的心理。在说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尽量简洁的表达观点,切忌啰嗦。


 (3)读即宣读,主要指法庭在宣读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读与说最大的区别在于,读要在起诉状、答辩状等书面文件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信马由缰。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语气、语调,要抑扬顿挫,要删繁就简,把握核心要点。譬如在法庭中宣读起诉状,应聚焦于案件的事实与请求中的要点,用凝练的语言让法官迅速听清楚诉求和关键理由。


 (4)文书写作是律师的基本功。文书写作看似简单,但是真正想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书还需要苦下一番功夫。除了掌握基本的格式、逻辑外,一定要注意文字的简洁。尽可能的用简明的文字表达出核心的观点,得多写多练才能提高。


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能力的养成其实与律师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密切相关,具体操作时要注意:


(1)分析问题要全面。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所搜集到的资料、法律法规、案例以及证据一定要全面,这是分析的素材。素材不够基本上做不到全面分析。


(2)分析问题要精准。不能泛泛而谈,要对问题进行精准定位,把握核心问题。很多法律文件、事件、案件被层层“装饰”或者“烟雾”所笼罩,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学会本质问题法律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善于一针见血、一招制敌、釜底抽薪和不战而屈人之兵。


(3)分析问题要有深度。有深度建立在对事情的材料、有关的法律条文以及相关的背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并需要结合敦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长期积累的案件经验、商业经验甚至人生经验。深度的分析不仅能让你超越同行,更能让法律行业和有关办案机关感觉你与众不同从而对你刮目相看,也更有助于你观点的说服力。


 3. 执行能力


要把所思、所想、所写,高效全面的落实到位,而不是坐而论道、眼高手低的应付客户和老律师。


律师所有基本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案件,只有在具体案件中充分的运用日常所锻炼的各种能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实际效果。不能只是听听、记记了事。


律师的外化能力

律师的外化能力主要将为三个方面:


 1、适应能力。律师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对于刚步入职场的实习律师而言更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实习律师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的适应。当然,适应不可能一蹴而就,压力也不可能立即缓解,实习律师对此也不必过于焦虑。人总是会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做好老师交代的工作,积极主动的寻求前辈们的帮助,在工作实践中掌握律师的基本技能,压力也会随之缓解。


 2、交际能力。在提到交际能力时,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就是简单的吃吃喝喝、献媚获利,其实这种观点不对,我强调的的交际能力并非指的这种交际方式,而是指利用各种方式和场合去主动性的进行交流,让别人知道你是一名律师,知道你是一名精英律师,知道你能解决别的律师解决不了的案件和纠纷,体现出你的专业性、思考的深度以及与同行的差异化。也许你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喜欢你和认可你,但你应该要让所有人不能轻视你这个律师。


 3、律师的职业形象。当事人聘请律师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利益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当事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认可你,人们总是会以第一印象去定义别人。男女律师有着不同的优势,所以在职业形象上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对于男律师而言,衣着得体、言谈举止大方自信就可以给当事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对于女律师而言,除了着装、言谈之外,合适的妆容更是锦上添花。当然,如果配上优美的形体和漂亮的容貌,就更完美了。


上面这些不成熟的观点,也许很多老律师也都有同感,甚至比我总结的更全面和深刻。能力所限,我也只能概括的简单说说,律师是终其一生都要学习才能不落后的职业,也希望我的唠叨啰嗦也能给某些资深律师一定启迪,总结出对实习律师更有意义的观点,算是抛砖引玉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律师要做的就是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


荆勇军律师

荆勇军律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取得二级律师高级职称,系河南路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疑难争议解决与执行团队负责人。

荆勇军律师诉讼经验丰富、思维敏捷,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强烈、具备深厚的法律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注重诉讼主体、法律关系的审查,注重穷尽证据和穷尽法律适用,通过程序与实体并重,力求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统一,全面、详尽理解法律问题,彻底、切实维护客户权益。

河南路德律师事务所
河南路德律师事务所
 最新文章